changold2 wrote:
拿Prius跟Vios比...原因是什麼??因為兩台車都是1500cc嗎??(準確的說是1497cc)
引擎完全可以說是一樣也不一樣,一個是阿金森循環(Prius),一個是一般汽油引擎的OTTO循環(1NZ-FE,Vios用的)
這部分的差距導致Prius高速時(單靠引擎)可以跑上24km/L,Vios只能跑20km/L(經濟部能源局資訊)
小弟看完了Prius的維修手冊(2004英文版,不是車主手冊),Prius的引擎再怎麼看都是標準的汽油噴射引擎,完全看不到啥阿金森循環有何眉角,再怎麼樣小弟都修了10年的車了,越看越覺得奇怪,Prius高速時(單靠引擎)可以跑上24km/L,表示高速省油跟油電混合一點關係都沒有,純粹是引擎跟傳動變速系統的影響,既然這樣為何一些城市代步用的非性能導向小車(像Vios)不全面改用這顆阿金森循環引擎,還要去用舊型的
請各位版大如果對阿金森循環(Prius)有研究的能上來指導後進一番,不要只剪貼一些似是而非的廣告文辭
changold2 您不斷的說別人是業代說的話,為什麼我覺得您的這段話更像是業代說的話呢?
不知道您有沒有開過Prius?如果您有開過就不會有以上林林總總的疑問了。
的確,標準的噴射引擎,為什麼高速可以省油?所有開過Prius的人都可以回答您。
因為Prius的汽油引擎跟一般的車子不一樣,不會持續運轉。
Prius會停下來不運轉~所以就不會耗油~
哀哀~請changold2大大去開開看Prius,再來針對Prius的缺點發言,我想大家都會接受的。
但是您居然發出這些不可能會有問題的疑問,實在讓我覺得為反對而反對。
lucino wrote:
的確,標準的噴射引擎,為什麼高速可以省油?所有開過Prius的人都可以回答您。
因為Prius的汽油引擎跟一般的車子不一樣,不會持續運轉。
Prius會停下來不運轉~所以就不會耗油~
...(恕刪)
可以不可以看完再PO,有問題的是 [Prius高速時(單靠引擎)可以跑上24km/L]
都已經單靠引擎了,Prius的汽油引擎還會跟一般的車子不一樣,不會持續運轉,那麼車子靠啥在動,如果硬要說靠馬達,那麼(單靠引擎)可以跑上24km/L不就有問題
小弟並沒有指名道姓指某某人是業代,反而常常看到提出的所謂證據都是一些自認為很環保而行推銷產品之實的網站上剪貼下來的資料,至於小弟就是單純的黑手而已,這輩子沒賣過半台車
「特定轉速有高效率輸出」這是絕大多數內燃機的宿命,這也是為何Prius可以很省油,因為低速起步時最耗油的階段,由馬達帶動汽車,小弟修了這麼多年車,當然會對這種超乎尋常的省油效能(一樣的排氣量,以更重的車身,只靠引擎帶動,卻能發揮高上一大截的能源效率)想追根究底
為何能源局的資訊常常被當笑話看,因為真正上路沒有人開的出那種效率,當年追風135的耗油量61KM/L(經濟部能源局資訊)真的有人上路試騎,包括上路後催油到60KM持續騎3KM立刻打空檔縮油門到停車,再倒空油箱量耗油量,最好成績也不過45KM/L
changold2 wrote:
(恕刪)Prius的引擎再怎麼看都是標準的汽油噴射引擎,完全看不到啥阿金森循環有何眉角...(恕刪)

阿金森循環(Atkinson-cycle)簡單說就是米勒循環的實用版,以前在Madza上有用過
目前另一個使用的非Hybrid車種為Honda 的R18A1引擎,也就是目前賣的Civic 1.8的引擎,不過只有特定轉速是
這個循環的特色在於藉由進氣門的延後關閉,可以使壓縮行程小於擴張行程,可以提高熱效率(原因就不說了)
簡單來說,利用進氣門晚關,使實際壓縮行程有部分其實是把油氣壓回進氣管再全數關閉進汽門
總壓縮的油氣變少,汽缸溫度也下降=爆震可能性下降,壓縮比可以提更高=熱效率更高
所以1NZ-FXE(Prius)的壓縮比有13,1NZ-FE(Vios)只有10.5,熱效率可以提高
但是提高熱效率不等於提高功率......採用米勒循環的引擎等於吸進來的油氣少,輸出功率自然更差了
所以1NZ-FXE(Prius)馬力只有77hp,1NZ-FE(Vios)卻有109hp
另外,進氣壓力可能不足以提供這個Cycle連續運轉,在Madza是採用機械增壓來達成
Honda是利用電子節氣門全開,減少進氣壓力的損失,因此只能在特定轉速下使用
Toyota則是利用馬達提供全轉速連續運轉的可能,但是他也有電子節氣門,在特定轉速下應該可以只靠引擎獨立運轉
簡化一下,提出結論:
1.為何一些城市代步用的非性能導向小車(像Vios)不全面改用這顆阿金森循環引擎,還要去用舊型的?
因為這個循環同排氣量下馬力差,且不用增壓的話只能在特定轉速域使用,像Civic 1.8,但是只能在巡航五檔,
2000rpm附近,且出力較差,如果扭力小不足以克服路面起伏,就會換檔提轉速...不見得省多少
2.阿金森循環很沒力,但是可以提高熱效率(大約20%,再提高熱效率,馬力就更差)
對於Hybrid車來說,低轉速靠馬達,高速靠引擎,不夠力馬達再幫忙,很實際。畢竟Toyota是為了"降低排汙"而做
Hybrid,省油其實是"行銷賣點",不然裝柴油機熱效率更好,但是NOx等排汙比不上汽油機
ariete wrote:
阿金森循環(At...(恕刪)
多謝ariete的指導,由維修手冊的分解大修程序來看,Prius引擎的構造並不具備Atkinson-cycle的多連桿曲軸,而是標準的四行程汽油噴射引擎,再加上小弟過去修過的四行程汽油引擎發電機也從未看過有如此設計(發電機應該是最適合這種嚴格限制用途範圍引擎的最佳選擇),難免讓人覺得不過是行銷的噱頭
利用進氣門晚關,使實際壓縮行程有部分其實是把油氣壓回進氣管再全數關閉進汽門
總壓縮的油氣變少,汽缸溫度也下降=爆震可能性下降,壓縮比可以提更高=熱效率更高
油氣壓回進氣管對熱線流量計有相當不利的影響,修車的都知道,這也是為何MARCH不可以直接往節氣門噴化清劑,保證一噴就掛,比較合適的做法是缸內直噴
熱力學卡諾循環曲線可以說明,在絕熱循環系統中,溫差壓力差越大,熱效率越高,這也是柴油引擎省油的原因,不只奧圖引擎,空用渦輪噴射引擎一樣遵循這個法則,所以渦輪噴射引擎一直在提高渦輪進氣溫度,渦輪增壓引擎必須加裝進氣中間冷卻器的原因是避免燃料提早燃爆跟爆震,而非提高效率
汽車已經是完成度很高的工業產品,許多看的到的成果都要靠車上各項次系統合作才能達到,並不是單一系統(引擎,傳動,終端動力)就能產生神乎其技的省油效能
changold2 wrote:
多謝ariete的指...(恕刪)
其實Prius上面的引擎用上米勒循環不是很好的方式,應該要像Civic 1.8那種特定時刻可用的米勒循環可能好一點
畢竟全油門要衝也只是短暫,為了那短暫的幾秒用上全轉速域都是米勒循環的設計
說起來不是很經濟,也不合Hybrid的原則:互補缺點
比較好的方式是裝上一般的1NZ-FE,再利用電子節氣門讓特定區域產生米勒循環
這樣馬力不失,省油也不差,畢竟可以利用CVT固定在特定轉速
或許在第三代的Prius中會改成缸內直噴,或許再加上Dual VVT-i
缸內直噴其實可以取代米勒循環的優勢,馬力也不會損失,但是成本會增加
再加上預計的鋰電池或是因應Plug-in設計的加大電池
感覺上三代Prius會非常貴......二代Prius嫌歸嫌,目前的價錢算是很低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