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跟美國都有訂定汽車產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也很務實的換算成車輛每單位汽油應該達到的里程數目標值。
這個目標值年年都在增加,對於車廠都是個壓力。
而分配到車廠來,就是車廠要提供給歐盟跟美國綜合汽車銷售組合跟平均每台車的每公里碳排放跟里程數是多少的數據。沒符合法規要求的標準,車廠就會被處罰。
車廠為了留給額度給大排放量的車款,彰顯性能與品牌定位,所以就會讓便宜小車掛上更多的渦輪增壓引擎來減少碳排放量,用來達成政府的要求規範。
買渦輪車或是引擎車已經不是消費者有沒有機會自有選擇的問題,而是一般自然進氣碳排放高,都會因為法規的限制讓車廠願意推出的款式會越來越少了。
而車廠其實樂於配合政府的政策,因為渦輪增壓或是油電,高燃油效率,都變成行銷產品的利器,可以讓車子變貴一些的功能特色。消費者也只能被動地配合買貴一點,燃油效率高的車子。
政府法規的要求越來越緊,未來就會有越來越多車款是帶渦輪增壓,甚至是油電車+渦輪增壓,到最後剩下電動車的車款了,要擁有自然進氣車,未來就會是古董車市場才買得到了。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