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連署--簡化個人進口車輛之車測檢驗程序


Maxwell wrote:
被政府保護跟都被財團綁死!

這大家都知道,只是目前願意幫忙聯署發聲的仍然不夠多!
其實最原始的提這個案只是希望可以有平價的國民手排車可以買。因為我愛開手排車。
但是不斷的尋找為什麼我買不到手排車的原因之後,以及我不斷尋找如何買到國民手排車(我愛手排休旅車)
我發現原來。這一切跟國產車車價過高、部份進口車可以賣到天價有密切的關係。
整個市場受到除了關稅之外還有許多保護。特別是進口車的檢驗制度。
關稅難免,降不降都可以討論,都是一個大學問。
但是汽車檢驗制度讓個人帶車回國或是去國外直接買車變的門檻很高。(費用真的很不合理)
等於是間接保護了國產業者和目前的代理商。
因此市場上就變單調了。變成大者恆大。
消費者呢!?

當然,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對於個人自用進口車沒有檢驗的,但是檢驗的費用是否到有這麼高?是否可以調整檢驗項目,讓整個費用比較合理呢?我想,這是我努力的目標。
政府不是很喜歡學歐美嗎?

最近又找了從其它地方進口汽車至美國的規定:
https://www.cbp.gov/trade/basic-import-export/importing-car

還有進口車到英國的檢驗規定: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individual-vehicle-approval-inspection-fees/individual-vehicle-approval-iva-inspection-fees-from-1-october-2014

整個費用和程序真的差別太大了!

xcat1976 wrote:
政府不是很喜歡學歐美...(恕刪)

政府會說....國情不同....
STONE ISLAND TAIWAN

lens sun wrote:
政府會說....國情不同....


可預期的說法。
個人小量進口程序較為簡單的目的,就是平衡代理商的價格和銷售策略。


交通部路政司 書函
機關地址:10052臺北市仁愛路1段50號
傳真:(02)2389-9887
受文者:如正副本行文單位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07年6月25日
發文字號:路臺監字第1070405607號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
附件: 
主旨:關於您107年5月18電子郵件建議簡化個人、小量進口國外汽車檢驗程序和費用一案,本司回復如說明,敬請參考。
說明:
一、為提昇國內車輛安全管理,並與先進國家管理制度發展接軌,本部自87年起推動實施車輛型式安全審驗制度,國內車輛製造廠、底盤車製造廠、車身打造廠、進口商及進口人,其製造、打造或進口之車輛,均應經檢測、審驗合格取得安全審驗合格證明書後,始得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登檢領照事宜。
二、現行我國車輛型式安全審驗制度已考量製造廠、代理商、進口商、個人進口自行使用等不同申請者需求,訂定多量、少量、逐車少量審驗等措施。其中針對機關、團體、學校或個人進口供自行使用者,可申請「少量車型安全審驗」或「進口舊車車型安全審驗」,如未逾規定數量,已可免除部分檢測項目。另為避免「機關、團體、學校或個人」衍生之人頭申請弊端,自106年1月1日起於可免除之項目修訂「團體及個人進口自行使用之車輛,該車輛於國外為進口者所有6個月以上者,得免符合本項『車輛安全檢測基準』」條款,爰此針對個人進口自用之車輛,現行制度設計已有減少個人申請審驗程序,與您建議事項相符。
三、感謝您的來信,謹致 謝忱。
~~~~~~~~~~~~~~~~~~~~~~~~~~~~~~~~~~


目前國內每月自小客車的部份,進口車所佔的比例,已近4成5以上。
而就進口車的大軍壓境,讓整個國產車面臨了強大的競爭。整個國產車開始端出牛肉,針對安全、配備回饋消費者。
但是,國人偏好進口汽車的部份,是否有相對的機制可以制衡代理商的消售價格與銷售模式呢?綜觀市場上,就只有平輸商可以進口中古車來制衡部份高級進口車的中古售價,但是,新車售價在扣除關稅、貨物稅等關係,進口車的新車的相對售價仍然屬於高檔。

要改善這個現象,讓個人、小量進口國外汽車(特別是新車)能夠簡化進口檢驗程序和費用。落實汽車市場多元化和自由競爭。

這裡提一些國家針對這一部份,就有一些作法,提供參考:

例如:英國針對個人、小量進口國外汽車的部份,僅需要通過Passenger cars M1內容的檢驗。
而一般情況檢驗費,只需要199英磅,約台幣8千多元,大部份比較簡單檢驗就用目視檢驗。

而反觀國內情況:2017年1月起,凡是自辦外匯進口車要檢驗時,即使是個人所有,但若車輛持有時間不滿半年,則車測中心會將您視為車商!也就是…把您當成「車商的人頭」!
若如此,則您的驗車項目就會增加多項,驗車費用也會大幅增加將近20萬元台幣,一台車的總體驗車費用會高達:42萬台幣!(這裡的檢驗費用也差不多就是歐規的m1規則)

國內就是是因為檢驗費用如此高,除了代理中古車進口外,不論平輸商或是個人想帶國內代理商所沒販售或是覺得代理商在國內販售的售價太高的新車進口,所耗費的成本讓個人帶車回國的或是水貨商等非代理商管道進來的車子在售價上面無法和代理商行競爭。
這也造成,水貨商就能只賣二手國外中古車,並不能直接讓整個進口車價反映出真正的成本。而政府環保單位也不喜歡讓國外二手中古車一直進來臺灣。

而部份國內小眾市場,因為代理商獲利不大,而個人進口的檢驗車成本又過高,所以成為國內車種單純化的元兇,對於宣稱多元文臺灣文化,無形之下,是一種打擊。就現況而言,現在車市也真是少了許多車種。

當然,可能會有代理商或是國產車廠會抗議,這樣子對於他們是不公平的。可是進口檢制度不就是希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國產、或進口銷量大,通過完整的檢驗制度是保障銷費者,但個人進口,較簡單的程序和較便宜的費用,除了符合『比例原則』,也是整個落實市場機制的方式。

希望能夠讓讓主管進口車檢驗制度的單位:交通部,重新審視,並能比照英國,讓個人、小量進口國外汽車(特別是新車)能夠簡化進口檢驗程序和費用。落實汽車市場多元化和自由競爭。

~~~~~~~~~~~~~~~~~~~~~~~~~~~~

嗯!...完全是打太極!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