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fnew wrote:認真一點的回正常道路新(加)鋪AC通常常見問題不偷工減料的狀況出油、再生粒料、溫度不足粒料分離中間接縫未壓實、平整度但是!至少是新鋪的都還算可接受真正的問題是電信、管道、溝渠開挖的後續回填其監造單位根本沒在管-像水利會等等這種地方勢力極強的單位在鋪路、補洞是拿冷的粒料來填壓實度用敲的一下雨或被車輾就爛勾勾根本沒有規範也沒人在管反正完工=驗收完成領錢(恕刪) 終於有人說到重點了,大家都沒注意到水利會這個機構。
petervip1 wrote:上面所說的弊端應該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應該比較不復見了!以小弟所知至少要有驗收以下項目1.路面平整度測試:各路權單位規範量測方式不同...最精密有用到類似路面雷射掃描裝置(如國道),至少也必須用到3m直規量測器量測。2.壓實度及含油量檢測:利用鑽心取樣,至SGS等實驗室測驗鋪面壓實度及瀝青膠油含油量。3.鋪面厚度檢測:路權單位隨機抽測鑽心量測試體厚度。4.人孔蓋周邊平整度測試5.鋪面骨材粒徑分布檢測以上為小弟認知上路面最基本之驗收方式... 高雄小港區翠亨南路本月初才重鋪好.上述的驗收步驟,決不可能用在這條路上.
說了那麼多都沒說到重點,真正的事實是..路面維修鋪設利潤龐大,向來是地方政治人物的最大獲利來源之一怎麼可能鋪得太好太耐用,那這些人不就少了一份利基驗收..真要按照規定驗收我想全台沒有一項公共工程驗的過驗收的暗箱技術太多了,沒接觸過的市井小民們哪知其中的"眉眉角角"有些人說那是以前的情況,現在不會了。我只能說...你想得太美好,檯面下其實黑箱依舊存在,只是手法上已經跳脫你的視野之外了而已,並沒有消失的
我只能說,幾乎沒在驗收!舖路的人也是拐瓜劣棗!因為都是最便宜的可以標到工程,所以完全沒有專業可言。如果你稍微觀察一下就知,很多在舖路的,都是老弱殘兵。我曾經說過,舖路工人,是我最看不起的,因為毫無專業可言!毫無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