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機車的污染真的會比汽車高?

芝蔴開門 wrote:
什麼叫做CO2無毒,...(恕刪)


"什麼叫做CO2無毒,拿高純度的CO2給你吸我看看你會不會陣亡!那一個人走在非密閉空間的路上CO中毒的?.............."

給你喝下大量的水, 你也會水中毒, 請問水是不是有毒?


為什麼國際上如此重視CO2排放量?就是CO2未來會是物種滅絕的主因,確在那搞自閉討論(HC, NOx ),蠻好笑的。"

好笑的是你, 因為全世界已經將 HC, NOx 問題控制住了, 所以現在開始解決CO2問題. 台灣連這兩種具有立即傷害的氣體都沒有搞定, 去趕啥流行? 不要好高騖遠.

就你說的(小客車有570萬輛)那(小貨車)與(大貨車)呢?別搞笑了,都不算也沒關係,如果小客車真只有570萬輛,每台小客車(1200CC/125CC以上來算)CO2排放量保守是機車的五倍,570萬輛*5=2850萬輛機車的CO2排放量,還在那睜眼說瞎話機車汙染比較嚴重。

小客車與機車比較容易互相取代, 那些大型車輛, 是無法用機車取代的, 因次不在討論中. 你總不能要動用機車來拖貨櫃吧?

當國際社會問起台灣為什麼CO2排放量為什麼沒有減少呢?台灣確說我減少了(HC, NOx, CO )是可笑的答非所問吧!任何氣體排放過多超過自然界的代謝都叫汙染,你確說CO2無毒,那也不叫汙染?笑死人了。

你連有基本的立即危險的氣體都搞不定, 學人家玩啥高級CO2? 機動車輛的CO2排放在全國的總CO2排放是很少的. 火力發電, 以及其他的重工業才是大戶. 這也是謂何限制CO2會嚴重影響經濟.

要降低(HC, NOx, CO )可以從政策面下手讓車廠從技術面改善,政策面該做不做,怪到弱勢族群上,而CO2排放罪大禍首還是汽車確好像無所謂的樣子,好笑。

什麼叫做弱勢族群? 騎機車的? 為何你要將其機車的歸類為弱勢族群?

機車不是不能環保, 透過電子噴射, 觸媒, 機車是可以大量減少 HC, NOx 的, 同時又擁有低CO2的優勢. 不過你所謂的弱勢族群願不願意花這個錢? 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如果政府現在強勢規定新機車一定是電子噴射, 需要有觸媒, 你會不會罵政府跟財團勾結讓機車漲價?

請搞清楚這整篇文誰把CO2問題給排除全把汙污都冠在機車的頭上,總污染量汽車就是機車的二倍以上,確全怪在機車頭上,搞清楚是誰用不客觀的論點來論述。

請你搞清楚, 此文章是討論 "機車的污染真的會比汽車高?" 你光只說CO2, 汽車>機車, 卻迴避有立即危險的HC, NOx, 這個也叫做客觀?




我現在在大陸江蘇省無錫出差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這裡的機車全都是電動機車 !!
於是請教了一位當地的計程車司機
他說 : 機車的污染相當高 當地政府早在幾年前實施鐵腕把全部的機車通通回收 限制只能使用電動機車和腳踏車~
這種決心 台灣政府一定沒辦法做到
只是......... 電池帶來的又是另一項汙染
他們正在傷腦筋 如果處理回收的電池呢~
雖然沒錯,毒性高的CO、NOx排放量機車較高,不過CO2一樣也是污染
總和來說,排放氣體的量,汽車應該較機車高(總量而言),以這個觀點來說,機車不見得比汽車差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TO gladiator liquidgroove990


請搞清楚這整篇文誰把CO2問題給排除全把汙污都冠在機車的頭上,總污染量汽車就是機車的二倍以上,確全怪在機車頭上,搞清楚是誰用不客觀的論點來論述。

你爬到樓上看看是誰解釋污染源只解釋某種污染物質HO'CO'... ,路上那一行人被立即性的HO'CO'給毒死的,你舉例給我看啦!然後解示機車是禍首,機車與行人和自行車路權都給了汽車,確得了便宜又賣乖。

如果你真的關心,有那個種和環保意識遊行把路權讓一部分給行人、自行車啊! 我可以早上六點騎自行車上班,你行嗎?你做過嗎?我以前大專時從泰山騎自行車去板橋上學二年多 你做過嗎?你問問你做過嗎?自行車還要被汽車擠被按喇叭。我做過的事你做過多少?要不是樓上一直戴機車的黑帽,我才不想跳出來講。

且之前新聞又報導未來人行與自行車共用,那是搞笑又大車大路權的爛心態,鼓勵大家騎自行車上班,是以為別人是在騎自行車休閒嗎?我要看看人行道有多大,可以自行車與人行共用不衝突,我就問問開車的朋友願不願意讓出應有的路權給更環保的自行車走,我舉兩隻手贊成,可是此篇污名機車化,把罪都推給了機車,他能講HO'CO'... ,我就不能講CO2嗎?大車大路權過太爽了,還有立委紅燈要更短,看過某新聞就知道,心態要改一改啦!不要在那強盜在笑賊,搶了別人三銀兩才丟個一銅板給人蠻可笑的。目前最省能源的還是機車啦!塞車大戶還是汽車!體積最大還是汽車!承載效率最差的還是汽車!被車撞死最多還是汽車!佔用道路資源最多的還是汽車!~真不知汽車族還有什麼不滿足!樓上和一堆硬坳機車最差!CO2排氣機車的好幾倍確想規避……這叫最環保哦!

台灣真的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強盜在笑賊,搶了別人三銀兩才丟個一銅板給人蠻可笑的,這麼有心看看台灣人行道啦!是什麼樣子啦,汽車佔盡多少便宜自已想想啦。




如上圖,問問自已有沒有因這樣的交通號誌按過機車喇叭啦!用這標準就可以知道自已有沒有品,是不是有品的人。

在用高標準戴機車族帽子前,先看自已的道德夠不夠標準啦。


liquidgroove990 wrote:
"什麼叫做CO2無毒...(恕刪)




石油主要就是C,H化合物的組成,以C來說不是形成CO就是CO2,CO的排放量與是否完全燃燒較為相關,不然正常來說應是完全轉換成CO2才對,理想狀態下 CH+O2-->CO2+H2O
就是說用多少油,就會釋出多少CO2幾乎是固定的,除非你不用石油,不然你就是在不斷在釋放出大自然千萬年來辛苦固定住的碳(石油),要求各機動車輛製造商提高其能源使用率,是控制CO2排放較直接可行的。
而NOx排放與燃燒溫度相關,機車在引擎溫度來說是較偏高也不利(高轉速與氣冷),整體來說機車在污染排放上的確仍有相當進步的空間,不過這對成本增加來說是一大負擔。

SOx,NOx是現在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也是人民最能深刻體驗到的汙染結果,SOx與燃料含硫份相關,幾乎是使用者無法去削減的,惟一較可控制的就是NOx了,也難怪乎法令只敢要求管制機動車輛NOx與CO的排放量。

而且我也不覺得電動車是零污染的,畢竟它仍要充電吧,而火力發電目前佔了全國發電量78%,加上能源轉換的浪費,污染並不得多低,只是在火力發電廠來說因為量大,在污染控制上會比機動車輛考量更周延也更能投資,但CO2就沒辦法了。

整體來說機車在能源使用效率來說是較佳的,以一台車每公升可跑的公里數來看 (但這也不太一定),但CO,NOx排放來說的確比汽車表現更拙劣(一分錢、一分貨)。
你說的中肯,不過那是政策問題,跟一分錢一分貨沒有太大關係,那是政府應該用法令約束車廠,而不是把責任推給機車過多而汽車較乾淨,汽車消耗大多的資源!確把責任推全推給機車太多方向跟本就偏了!政府不做那老姓要政府做什麼 ?那就不繳稅老百姓個人就是政府就好啦!~

只要政府用法令規範,因為全面不能生產化油版噴射引擎做多了價錢自然就平價,這跟DDR、DDR2、DDR3的進程是一樣的,做多就平民化! 只是做與不做而已。關鍵不在機車太多,而是政府做的慢!依照汽車的CO2排氣量比機車大太多了,總數機車加起來也沒有汽車總數加起來的多,還少汽車1/2再更少。

現在世界提倡CO2減量,我倒覺的汽車應該要讓該有的路權給自行車!四線道不該設禁行機車,且該半個車道為自行車專用才對,自行車道就是那安全島的地方,全面化,我想如此國人的身體會更健康才是,又可以省下健保費。

然後汽機車按非工商用車要再加稅!又增加稅收!又省健保!多運動又可減少焦慮病,一舉數得。

hungchan wrote:
石油主要就是C,H化...(恕刪)



樓下的liquidgroove990:



http://eppm2.shu.edu.tw/citytraffic2005/data/read_1027b.pdf
我覺的你連看報告的能力都要加強吧! 這篇報告連排氣數值分析都少的可憐!是拿這篇報告來抓癢是不是呀!全篇看來主打的是『汽機車總量管制計畫』而不是機車污染嚴重。

整篇文章是討論汽機車減量!文章沒有偏激硬說任何交通工具的不是。

合理的使用該文的片,並標明出處世新大學文章
http://eppm2.shu.edu.tw/citytraffic2005/data/read_1027b.pdf

看看別人國外的交通,汽機車總量管制很好,但被扭曲打擊特定交通工具就不對了。

我認為市區要有市區樣,不能只有台北市規畫好,只要是市區都應規畫好應該有的人行道,這是政府應該要做到的。
不應該讓汽機車路權太大。




liquidgroove990 wrote:
不理性的嘴砲不多打,...

…首先, 為何我主打 HC, 不是HO, NOx 與 CO? 而不是CO2?……
(恕刪)

芝蔴開門 wrote:
TO gladiat...(恕刪)


不理性的嘴砲不多打, 看你講了那麼多, 有用的東西沒多少, 我都懶的浪費時間跟你對打嘴砲, 建議你還是多採取舉證, 採用理性的方式來討論問題.

這裡有個文章跟我們討論的議題很接近 這個是世新大學所做的.

首先, 為何我主打 HC, 不是HO, NOx 與 CO? 而不是CO2?

請看上面連結的第13頁, 裡面清清楚楚的提到各種有害氣體會對人體造成的問題.

有害氣體 --------------------- 對人體健康之影響
一氧化碳(CO)---------------窒息、心臟衰竭
碳氫化物(HC)---------------癌症
粒狀污染物類(TSP)---------呼吸道疾病
氮氧化物(NOx)------------中樞神經受損、中風
硫氧化合物(SOx)--------- 酸雨製造、吸道疾病
鉛(Pb)-------------------- 骨骼病變、智能障礙

台灣現在癌症人口, 呼吸道疾病的人口多不多? 台灣有無酸雨問題? 這些問題迫不迫切? 需不需要解決?

Quote 從以上連結的第12頁:
-------------------------------------------------------------------------------------------------------------
我國環保署指出國內都會區90%以上空氣污染問題來自汽機車,而其所
產生的有害氣體包括鉛、一氧化碳、碳氫化物、硫氧化合物、粒狀污染物類、
臭氧等。污染物除了影響健康(表1-5),還造成植物的損害,臭氧會減少穀
物的收穫量及損害樹木及森林;硫氧化物(如二氧化硫)促使酸雨的產生,
影響樹木成長。 以德國為例,其以汽、機車為主體的運輸,每年所產生的空
氣污染、土地及交通事故等環境損害成本,占整體交通運輸成本的90%以上
------------------------------------------------------------------------------------------------------------
試想, 每年光是呼吸道疾病的醫療成本就要多少錢? 間接的環境損害又有多少錢? 這些有害氣體已經造成全國人多少的經濟損失? 為何不先解決這問題? 而單單是在爭論CO2的問題比較嚴重?


希望你抱著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前, 可以先把以上的問題解決掉.


PS, 至於你談到的路權問題, 由於無關此話題, 因此不做回答. 有興趣討論的話, 請自己新開一個討論話題去討論.

最後, 麻煩你在回覆時, 請盡量發表有關話題的事情, 不要拉東拉西的用烏賊戰術去閃避. 要搞政治類型的討論, 請去友站的 "政治時事發言區", 那邊的人會跟你很對味的.





就空氣污染物而言,機車確實因為成本因素污染是比較高,
但是請搞清楚"機車污染比汽車高"和"汽車比較環保"這中間是沒有等號的
攻擊別人機車污染比較高是無法合理化汽車同樣是污染大戶的事實
"相對值"比較低不代表"絕對值"是所謂"環保"的
別再用哪種政客爭奪資源時污名化資源競爭者來合理化自己的手段了

想想如何解決比較重要
要用大眾運輸取代機車,請一並考慮用大眾運輸取代小客車
私有載具同樣都消耗大量資源(不只有空氣污染),不是開車就比較高尚
別再用污染當作剷除競爭者路權的手段



                                                    唉!~~看看何時有更好的辨法,何時人行道能改善。
芝蔴開門 wrote:
你說的中肯,不過那是...(恕刪)


我看你連讀文章的能力都需要加強吧? 首先你提到

--------------------------------------------------------------------------------------------------------------
我覺的你連看報告的能力都要加強吧! 這篇報告連排氣數值分析都少的可憐!是拿這篇報告來抓癢是不是呀!全篇看來主打的是『汽機車總量管制計畫』而不是機車污染嚴重。

整篇文章是討論汽機車減量!文章沒有偏激硬說任何交通工具的不是。
---------------------------------------------------------------------------------------------------------------

我取這篇文章內容是指出HC, NOx, CO 對人體的傷害, 因為某人不認同HC, NOx, CO 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我也在文章中點的非常清楚. 麻煩你看清楚我寫的再來跟我談.


奇怪, 為何單純討論HC, NOx, CO v.s. CO2 對人, 環境的傷害會變成嗚滅機車?

機車的HC, NOx, CO 排放量的確比汽車高, 我也清楚點出汽車CO2排放遠比機車高. 這都是明顯的事實.

我也點出機車如果可以減低 HC, NOx, CO 的排放量, 就會是非常優異的選擇.

不知大家是換了"宮雪花症狀" 還是眼睛有自動過濾功能, 只會一昧的拉東拉西的搞烏賊戰術, 行人道, 道路管裡, 機車跟汽車的路權...... 這些都跟污染比較話題無關.

最後, 也不需要把自己或是其他機車族歸類成弱勢一族.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還期望他人看的起你?

PS, 開車的不是比較高尚, 只是個人需求不同.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