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台灣高鐵 並不比 韓國高鐵 差(有圖為證)!

做自己, 做出合於自己的最實在~
moronNZ wrote:
做自己, 做出合於自...(恕刪)


這個不划算原因是高鐵的造價不在列車系統,在土木與相關機電配件才是貴的地方之一。

幾千億的造價中車輛造價是佔很低的比率。
沿途徵收的土地與土木建設才是貴的地方

高鐵列車將有十二節車廂,長三○四公尺,可提供九八九個座位,其中有一節車廂為商務艙,十一節標準艙,一列車造價為一億元新台幣。

請問有必要自己做?

日本人想要機電號誌系統的利益導致許多放話都是這樣來。
這個利益有百億新台幣以上,其他的自己想
景太郎 wrote:假如是一家人出遊的話還可以聊天、照顧小孩
同理,一群好朋友、同學亦可
不想「相看兩不厭」的話,轉回來就好囉

能夠轉的話就沒有問題了,但是,TGV 系統的椅子是不能轉的。我們的高鐵則可以轉,也蠻容易轉的,大家一家人出遊的話,可以試試看。

其實,老台鐵的椅子也可以轉,不知道為什麼法國的 TGV 竟然設計不能轉的椅子?蠻不可思議的...
acer wrote:
以標準艙為例:台灣高...(恕刪)


台灣高鐵還沒坐過, 不過有去高鐵探索館看過mock-up;
KTX則是兩年前坐過天安牙山<->首爾,
當然時間有點久遠記憶可能不是很準, 不過高鐵座位給我第一眼的印象就是比KTX擁擠,
差異應該不只有2-3cm.
如果照網兄給的資料, KTX內寬2904-走道480=2424, 2424/4=606;
台灣高鐵內寬3220-走道600=2620; 2620/5=524.
當然有些寬度會被吃掉, 不過台灣高鐵的524與505/510相近, KTX的606就跟535差滿多了,
不知道為何如此?
woops! mymq
lifaung wrote:
倒著坐才是正確的坐法
煞車時,倒著坐的方式可以讓全身都承受煞車的力道,死亡率會降低
正坐的方式在急煞車或是出軌的狀況只會看到一堆人往前面飛,然後變成肥料而已

有個觀念要先澄清一下!

高鐵的緊急煞車是不足以使人飛出去的,更不用說變成肥料了!至於,嚴重出軌一旦發生,像是ICE事件,正坐、倒坐也都沒有差別。

"倒著坐才是正確的坐法",蠻好奇這個說法的根據,因為,很少很少看到這樣設計的交通工具。(就算是TGV也不是以此種根據來設計座位,她是一半正向、一半倒著坐,座椅固定無法旋轉)

另外,有種發明叫做“安全帶”,應該更適合來解決緊急煞車的慣性前衝的問題。
到著座雖然對急煞時有比較好的保護作用
但由於快速的景物移動將使人感覺到不舒服
所以座椅轉動的設計是比較好的 (因為可以選擇)

之前坐高鐵時有帶GPS上去測量
大部分的速度都在200到280之間
而且司機還蠻常會衝到300以上 (最快307)
不過都不持久就是了

ps.坐那些1個半小時北高的班次更明顯..
acer wrote:
"倒著坐才是正確的坐法",蠻好奇這個說法的根據,因為,很少很少看到這樣設計的交通工具。...(恕刪)

我猜 倒著坐是為了保護緊急煞車時的脖子吧 (就算人沒有飛出去)
倒著坐的交通工具喔 有啦 小baby的汽車安全座椅就是倒著坐呀
小妹我也有坐過韓國的KTX,位子的確不能自己轉動,但是我記得我坐的車廂是一節整個是逆向的或是順向的.那時要坐的班次順向客滿只好買逆向的,但實際坐過之後因為我不會暈車的關係吧?
所以覺得沒差也還好,但是裡面位置挺舒適的,外國人買票也超方便的,一進車站一堆韓國人在窗口排隊還想說不知道要排多久?但是其實再往裡面走有一排諮詢櫃檯外國人可以直接到那裡買票.台灣高鐵還沒有機會嘗試,希望有機會去高雄可以坐坐看.
日本新幹線我也坐過,一般席位子的確稍小(GREEN應該比較大?),但也還算舒適好躺,買票可以線上預訂台灣買票日本拿票這個真的很方便!
不過我覺得沒什麼好比的,因為人家再怎樣爛那是他們家的事輪不到我們來說..(除非你有被KTX怎樣過的不算..)

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好像是部分人的通病??所以重複劃位沒關係嘛~超賣沒關係嘛~票閘口出問題小事情啊~列車時間誤點等一下就好啦!面子做到我們妹有正到OK了嘛!高鐵怎麼搞~~我們都要包容嘛~但是別人的錯或是缺點就是要拿來比一下顯示自己錯不多?這樣心裡會好過些.
但是事實還是存在啊?

這想法我可以接受....但這心態很有趣可以讓我好好思索一下


高鐵列車將有十二節車廂,長三○四公尺,可提供九八九個座位,其中有一節車廂為商務艙,十一節標準艙,一列車造價為一億元新台幣。

請問有必要自己做?

你說的沒錯 一列車沒多少錢
自己做也許五億 反而會被媒體說浪費錢
但有想過研發製作的過程嗎
在製作過程中會學到很多東西
甚至有可能研發專利或技術
這些東西都是花一億元所得不到的
今天需要列車~都是向外採購
都要看別人臉色 人家賣你10億也得買
只是因為台灣沒生產列車的技術

自己看法 對高鐵沒任何意見 供參考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台灣每年進口的汽車引擎至少幾十萬顆,要玩重工業,先把汽車引擎的開發作好,應該比較實際、重要。

至於,要開發列車,也要挑一下,考慮到可行性,和未來國內的需求,高運量的捷運列車的國產化會比較優先,在國內,好像的確有這樣的計畫(有錯的話,請補充,謝謝)。

不過,不講台鐵,光是北捷從國外引進高運量列車的歷史就已經很久,並且,至今仍陸陸續續還進口不少車子,高捷也進口不少,但是,都看不到相同的批評(不要只光買車子,技術也要一起引進),可不可以不要針對高鐵?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