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
重見天日 記得護眼
記者吳靜美
....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指出,正常人對光線的強弱會有自然反應,瞳孔會放大或縮小來調節,這是一種保護機制,在短時間的黑暗後,由暗處到亮處,瞳孔會自然調節,但如果明暗的差別太大、時間的改變太快、或者瞬間強光入眼,都可能因此造成視網膜的「光傷害」。
就像這次的受困者,深陷在暗無天日的斷垣殘壁中多日後,被救出時如果是在白天,明暗對比就會差很多,即使是在晚上,探照燈、媒體的閃光燈等,恐怕也不是剛被救出「地洞」的人眼睛可以承受的。另外,如果眼睛在地震時曾受到撞擊,造成瞳孔受傷無法調節,也會使眼睛接觸到光線時,造成光傷害。因此,細心的救難人員都會先在獲救者的眼睛上蓋一塊布,保護其眼睛不受到傷害,如果注意一下,會發現國外的救援隊還會要求媒體暫時先不要使用閃光燈呢!
台北榮總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李淑美指出,通常視網膜有十層,第九層就是感光細胞層,可分為椎形細胞(負責白天的感光作用,大多位於中心區)及幹狀細胞(負責夜晚的感光作用,多位於旁邊位置),兩種細胞在白天及夜晚交替作用。感光細胞層的後面,即第十層有一道色素細胞層,負責提供營養及新陳代謝、清除吞噬代謝物等作用。平常的日子有白天黑夜的交替,椎形細胞及幹狀細胞交替作用,細胞才能新陳代謝。
...
正常人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受到光傷害的可能,例如看日蝕時未做好適當的防護、做日光浴時接受到太久太強的陽光等,都要注意眼睛的保護。
.....
【1999-09-29/聯合報/34版/健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