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蘇花高 要蓋幾線道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資金要多少 工期多長
為何西部有2條高速公路 是因為經濟效益 而不是因為安全的路 因為西部人口是花蓮的60倍
就如同捷運一樣 為何台北可以一直蓋捷運 高雄只蓋2條就虧損嚴重 而其他地方 政府不給蓋
要不找個10萬人的都是來蓋條捷運
我以前也常抱怨 南部收費站比中北部多 線道拓寬比中北部慢10年
而是任何重大工程 都必須有足夠經濟來支撐
不是說花蓮人該死
而是你選擇落腳的地方要付的代價
北部房價飆高 但是工作易找 薪水高
南部房價低 但是工作難找 薪水低
東部風景亮麗 空氣好 但是就是回家不易 如同老家在深山
既然很多花蓮人到西部工作 那也請多到中南部鄉下走走
你就知道人口流動的方向
更何況花蓮腹地不大
我也很眷戀故鄉 可是未來真的就只能當回去渡假而以
至於施工,可以參考北迴鐵路的施工過程和時間,不要再老是拿雪隧這個怪物來做比較,兩地的地質狀況完全不同。 基本上在評估裡面,雙線是被考慮最多的方案。參考目前蘇花公路的使用狀況,再怎麼樣一條雙線,安全性提高的替代道路,大部分狀況下都應該夠用了。
雙線鐵路隧道直徑並不會比雙線的公路隧道小多少,尤其又是電氣化的。而且鐵路路線在彎度和坡度都有嚴格的限制,公路隧道的自由度相較之下非常大,不可能比北迴鐵路還難做。
長隧道一次跳過危險路段/海岸/邊坡...一勞永逸。 現在這樣路小,一天到晚要施工改良、維護和修復,加上大車沒日沒夜的在爬坡噴黑煙,沿線整個烏煙瘴氣....真的有比較環保嗎,有保護到自然生態? 這個問題是所謂的環保團體不會告訴大眾的。
不過,如果所謂的環團和自我感覺良好的新時代環保人士,還是認為去東部就只是觀光而已,那真的就沒什麼好說的。以這種模式去思考,確實什麼都不應該做,但他們無法解釋的是,如何在沒有可靠的交通下,卻有足夠的觀光收益來讓東部居民維生? 這就是蘇花高的經濟價值所在。
或許有一天會有人提議蘇花,中橫和南迴都可以放爛,把東部整個變成一個巨大的保護區,那我也沒話講。只能說,好險我不住那邊。
kch008 wrote:
人口越來越少 科技...
為何蘇花公路 是靠海走
蘇花高沒有挖20年起不來的 等通車25年跑不掉
外加數千億的資金 & 人口不多 & 工程期限超長
10年通車 聽聽就好
誰敢答應 我就反他 就這樣的豬頭也想當總統(恕刪)
今天是21世紀你知道嗎?
你當現在還是19世紀拿圓鍬在挖山洞,
潛 盾 技 術 之 新 發 展
http://www.rsea.gov.tw/chief/f1-2.html#top
目前花東的運輸確實是 「鐵路為主、公路為輔、海運觀光備援」
鐵路運輸大概佔 46% ,所佔的比率是最大的 ,其它才是公路和空運,海運
北迴鐵路單線通車時的運量約一天一萬人次, 雙線改善之後, 增為一天二萬人
但是
99年春節期間, 臺北-花蓮間平均客座利用率僅79.67%,最尖峰日(2月16日大年初三)約7萬人次,平均客座利用率約98.07%
一天最高可到7萬人次 ,可見鐵路有很大的增班空間
資訊取得的不對等 , 讓蘇花高, 蘇花替 似乎成了改善花東交通的唯一方法
然而,這段路不是蓋在,如同 美國,英國的平原上
它是位於懸崖之上 , 地層破碎 , 要穿過多處斷層和皺褶 , 工程難度高...........
但是位於 阿爾卑斯山區的 瑞士 和 奧地利, 它們用了不同的方法
山區的隧道是火車和汽車共用 , 用火車來運載汽車通過
不同於以往 "上鐵皮" 的印象, 汽車車輪要綁了又綁 ,
不必, 它們的汽車開上月台, 再直接開上火車平板, 熄火,拉上手煞車即可.
請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85124&p=171#23464869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85124&p=173#23601079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685124&r=3&p=174#23614013
這也是替代的方法
大客車,大貨車, 機車, 全都可以上鐵皮
bear630 wrote:
我想請問當在過年過節...(恕刪)
可能有些誤會, 還是麻煩您先看完這些影片 , 只花您10分鐘 , 就可以了解 , 這不是人搭火車而已,汽車也可以搭火車
火車載著汽車,和人一起, 走北迴鐵路回到 花蓮, 這不是安全很多.
你的車連人一起回花蓮
整列火車可以加掛一節客車,行李可以放在車上, 人可以搭同一列火車的客車
到花蓮下鐵皮就可以開回家
影片
瑞士的 汽車上鐵皮 -- Furka 隧道
開車由義大利的 Issle 到 瑞士 Kandersteg
DB Autozug Sylt Shuttle(德國國鐵上鐵皮之Sylt運輸車)
如果像徳國這樣,有一張像"悠遊卡" 這樣的儲值卡ec-karte, 就像開車進停車場刷卡, 然後就登車
德國 Autozug 上鐵皮
奧地利大鍾山景觀公路"(多霧,多彎道) 東邊平行的一段 鐵路 Böckstein <-> Mallnitz-Obervellach 之間的 Autoschleuse Tauernbahn
上面這些問題,是票務的問題, 台鐵有很大的改良空間
蘇花改要新開8條隧道, 完工是遙遙無期
但是改裝平板車台, 改裝鋼製的登車月台, 用原有的機車頭和鐵道, 是不是容易多了
酒鬼 wrote:
鐵路再怎麼方便..都不及公路...
這有需要一再解釋嗎?
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台北...
一下火車...要去那裡都可以....
用用腦.....想清楚..........(恕刪)
就是想過很多可能性, 想清楚了
有必要一再解釋, 是因為..大家說的都是傳統的鐵路運輸 ...只能人上車, 汽車不能上火車?
資訊不足會影響判斷..................
不能只看台鐵目前的狀況, 台鐵的汽車運輸,運量很小, 上鐵皮很耗時 ..... 人到了車子還沒到 .
請看看歐美各國火車載運的例子, 英法海底隧道的Le Shuttle , 德國的Autozug , 義大利Trenitalia
美國Amtrak 的Auto Train , 瑞士Autoreisezug有6條路線......................
太多例子
台鐵還停留在很遠古的狀態, 它不是只有公司化, 還要聘專業經理人,...........
以德國國鐵來說
德鐵是成立一個子公司DB AutoZug GmbH (Autozug=Motorail=汽車上鐵皮) 專門處理運務
http://www.dbautozug.de/
汽車除了國內運輸, 還可以運到法國,義大利, 奧地利這些鄰國, 路程太長,還加掛寢台列車(sleeper cars)
讓台鐵改良運務, 增設汽車運輸車箱 ,應該比多開8條隧道容易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