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其實德國車也很會省~2月24日更新,後排中間安全帶和車身焊接方式

skybug wrote:
上文,是很久之前的文...(恕刪)

為什麼這類文章最後都要牽扯到什麼祖國、支那人
真的很像三四十年前小學生寫作文最後都要加上消滅萬惡共匪,實行三民主義一樣
沒那個卡稱,就不要吃瀉藥;有多有錢就買多貴的車,事實不就是如此?
skybug wrote:
上文,是很久之前的文...(恕刪)

所以文中提到的台灣九代Corolla Altis 頂級款的VSC配備,可惜在台灣十代Corolla Altis 也消失了。
先看一下日本車在日本的售價~計算一下當地的薪資所得稅制~車的製作成本本來就不能高~
也許結構設計上如果使用日本國內鋼材版件的話可以達到設計值的強度上限(一般都是基準值上限)~
那海外生產~可能因為當地鋼材版件的金屬特性(相同規格金屬製品還是因廠商不同有品質上的差異)
與厚度公差(一般都是基準值下限)~同樣的設計要求卻製造出強度下限的產品~

日本交通事情佳道路平出名(車身剛性要求低)~道路有限速(煞車特性)~
大眾消費者要的是~穩定的品質!省油!
以前可能因為設計人員無法把日本以外的狀況加入研發中~但現在也因全球化影響改變不少!

車身剛性~撞擊安全係數~煞車~等~其實就不是那麼的凸顯要求

感覺上日本車廠思維應該是:
駕駛人就該守法~超速才會導致煞車不敷使用~
違法駕駛才會發生重大意外如翻覆等~
意外的處理不該是車廠需承擔的義務!強化主動被動安全~也許是市場需求~


說穿了,就是造車的設計理念不同罷了~~

日本習慣用 "最經濟"的手法來達到客戶或官方要求的性能;

但歐洲因為用車環境及傳統的觀念及堅持,

所以在車輛剛性的設計上安全系數考量的比較多,所以車體結構

普遍較日系車為強壯。

另外,提一下,現行國產車的保險桿和十年前強調的"美規保險桿"

已經不同了,現在的國產車頂多就一個鋼樑而以,很少有緩衝吸震的"保麗龍"了!

真正低速,讓車子保險桿不受傷或變形的,其實就是那塊保麗龍,而鋼樑則是防

護車體的第一道防護層。沒了保麗龍,只要撞到鋼樑,保險桿就一定會變形、破裂

或者脫落…。這除了是成本考量外,也讓修護廠大賺錢的一塊…。




maddux 418 wrote:
說穿了,就是造車的設...(恕刪)


所以說
我個人感覺這方面各家車廠還是能偷就盡量偷
不管日系歐系還是啥
除非能像美國那樣強制市售車接受保險桿低速撞擊測試
做出所謂的美規保險桿
不然大家還是卯起盡來偷
保麗龍有良心一點的就是給你變得比較小塊
沒良心的整塊不見...

畢竟內鐵的形狀和面積不可能和保險桿完全一樣
它所能做的就是在接受範圍內接受並分散中低速撞擊時的力道
然而保險桿其他部位碰到就是破裂一途
填充高密度保麗龍用圖就在於此
它能支撐塑料保險桿
維持碰撞後保險桿的形狀並將力道緩衝
autocar wrote:
聽說Nissan 的...(恕刪)


這樣的言論未免有點以偏概全
說日系車安全就是輸歐系車真的太誇張
況且日系車就是料少所以比較輕嗎?
如果不是只有單論國產部分
以同級車車重比較而言
在市面上是可以找出許多和你說法相反的例子

歐系車比較重的言論真的不是萬能(同級車而言)
而且因為車重比較耗油的說法更是無法完全成立(柴油車)
用拇指按按看就知道啦~如果可以用結構取代鈑件的話~那有些車廠也都太沒進步了~
雖然大家都說歐洲車歐洲車
也說他比較貴
但是在大陸.....他們都是國產車哩
應該貴不到哪去吧
日本車和歐美車價格都差不多,有些車型甚至是歐洲更便宜。
最誇張的是車門焊接那個影片提到的桑塔納(Passat B2)和捷達(Jetta A2),都是賣了20多年30年的爺爺車。售價都不到10萬人民幣。
勛-XT wrote:
雖然大家都說歐洲車歐...(恕刪)


還是比較貴的,它們叫"合資廠",要養一堆車場原廠技術人員,又自訂為較高級車,所以車價沒有比較便宜喔.
不過跟台灣比起來, 部分車種有便宜一點點啦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