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可潰縮式車體的疑問

看看國外各種撞擊測試影片,有哪一牌是不會潰縮的?同級車同樣速度撞牆,日系歐系車頭潰縮程度都差不多,沒有日系車頭全毀,歐系才縮一半這種現象存在...VOLVO早期方方正正的坦克車體也已不復在,早年各家汽車外凸硬質堅固的前後保桿也沒有了,造車理念一直在變,觀念要跟上,不要看到現在僅用塑膠栓扣固定的車頭保桿,隨便一撞就掉還笑人家偷工減料...要弄清楚現在的造車概念趨勢是什麼..

donfan wrote:
看看國外各種撞擊測試...(恕刪)


別老用國外撞擊測試,國產車有撞擊測試嗎?

沒人反對部分潰縮與卸力設計,但總不能全車潰縮
且好的潰縮設計是到一個衝擊點後才開始潰縮,而不是輕輕一撞就縮了

非指薄薄一片內鐵加保麗龍的保桿,而是有防撞桿的保桿
保險桿後緊接著是潰縮設計的潰縮區,非硬梆梆焊在H樑上
是問,一拳往肚子貓下去痛,還是肚子放一本書這樣打痛?
這叫分散衝擊力。
軟軟的一片內鐵,就像肚子上放張紙,有何用?
非正面撞擊時,只要防撞桿角度設計好,還能讓車體避開衝擊的卸力設計
國產車也是要在artc撞的,只是出來的成績依法規只給過與不過的評價

內鐵是低速衝擊時保護保桿周圍部分不至於嚴重損傷的

基本上它沒辦法抵抗中高速車撞時的動能

全世界的潰縮車體指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乘員室盡可能強固,而此以外的地方必須能大量吸收衝擊動能

為了在車體周圍饋縮時不至於發生零件插入車體,還必須附帶一些安全設計(方向機柱.腳踏板.傳動軸在衝擊後會下沉折彎而不是插入車內,引擎蓋會呈^狀變形也是為了避免直插入車內)

只是在成本.重量考量下,潰縮層次能做到多豐富就會有很大差異,最明顯的例子是房車的後行李箱,一般中小型房車這節在成本犧牲下結構特別弱,最多只有小型補強肋通過行李箱底部稍作強化,中大型房車的話會改用大型結構肋條以提升抗撞能力

但你會發現不管前者後者都一樣能在撞擊測試上得到不錯或相近的成績,因為撞擊測試給的預設條件是固定的,你可以做到剛剛好的強度,或是餘裕給的較高,但結果是相同的,只有實際路上被超過實驗室裡撞擊測試規定以上的動能衝擊時(可能是較高的車速,或是對方質量(車重)更大時),才能看的出雙方的差別

我想現今的車都是有可潰縮式車體了吧
只是有些車潰縮潰很大就是了(這種應該是偷料車體了吧)

像EuroNCAP是以64km/h做前撞測試
那些拿5星的車頭損壞程度看來都差不多,並保留了A柱後的室內安全
但若有一台車也如EuroNCAP那樣撞測,結果車頭卻潰縮到連A柱都潰縮掉了,你(妳)覺得如何




hughkk wrote:
前幾天在TOYOTA...(恕刪)


潰縮區是車頭跟車尾 車室比較堅固 雙B比較重 表示潰縮區比車輕的潰縮區強一點 車室也是比車輕的強一點 所以大車撞小車 吃虧的是小車

Q122QQQ3600 wrote:
可潰縮其實很簡單以生...(恕刪)

感覺大大這比喻加上說明很容易董
希望大家自己的車多多了解
要買車前更要認真做功課啊!!
或許你不用擔心, 因為, 我蟀O寫給一個幾乎不可能看到我這名片檔的人。

raytracy wrote:
您的觀念錯在上面這句...(恕刪)

照大大這樣說明
那圖片所示
車體正後方強度不太夠
有辦法達成--後方潰縮不能超過 C 柱???
或許你不用擔心, 因為, 我蟀O寫給一個幾乎不可能看到我這名片檔的人。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