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小孩~ wrote:明年好像要出motul 300v 0w40 TROPHY最新技術:Ester core Technology 酯類核心技術不知道有沒有雙酯猛@@? 魔特的特色就是穩定而已,從新油到換油表現都差不多.
frank100 wrote:0W30一桶油的油秏...(恕刪) 我為什麼E90-BMW-318d用國光牌賽車級全合成柴油小客車專用5W/40,因為他經過ACEA A3B4認證符合規範,而且完全適合於加裝觸媒轉化器之現代高效能引擎車輛,可強化觸媒轉化器效率,減少排放污染,並保護機件不易磨損,更能有效引擎壽命,提供更好引擎潤滑。不是本人不用進口機油,是用到怕,大賣場機油每1瓶(公升),符合原廠規範機油,如BMW柴油用LL-04,汽油用LL-01,多的是大廠牌,機油每1瓶(公升)才200多元,你相信哪麼便宜麼?你相信原產地機油價位比進口地還貴嗎?本人2006年到過德國、瑞士,去年也去過德國一趟,他們柴油、汽油大約1.4—1.5歐元,換算台幣要59元,機油當地每一公升大約19英鎊、9歐元(798-378元)。在台灣機油製造成本(礦物油成本—60-75元.石蠟基礎油-70-90元.半合成基礎油160元-200元.全合成基礎油142—250元),如果貿易公司要進口機油,必定200公升進口(不可能用散裝-1公升包裝),然後自己進到國內包裝,我們換算關稅(成品關稅較貴)、海運、包裝費、貿易公司利潤、大賣場利潤、5/100營業稅=必定500元起跳(全合成機油),那如果是半合成或礦物油,另當別論。那還好是原廠進口機油。那在大賣場機油每1瓶(公升)才200多元,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難道進口商那麼佛心,願意賠錢,人家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那如果是進口是半成品(關稅較便宜),自己參配配方(非常簡單---懂得一點化學知識),只要有秤磅、黏度指數計(#2號杯)、攪拌機、分裝機、包裝機、各種產牌包裝瓶罐、電腦打字機、推高機,參配助劑不外乎:消泡劑、清淨劑、研磨劑、防凍劑、分散劑、抗氧化劑,你要0w/30.0w/40.5w/30.5w/40.10w/30.10w/40.非常簡單。尤其0W必須多加防凍劑,後面黏度指數必定下降20或30,對於油膜韌度機油潤滑功能容易衰敗,雖然冬天還可以(有減耗能源功能—但差異不大),但在台灣平均溫度20-30度,太陽一照射(吸熱反應),車子溫度容易飆升40-60度以上,使用 30 等級的個人認為是不太合適,40最適合。外面賣的全合成機油,每瓶200多元可能就是台灣參配之機油。如果配方完整經過10萬公里甚至20萬公里也不會發生問題,那如果配方不完整那就容易搪缸或無法發揮引擎性能。市面上常看到機油有分 0W50、5W40、5W50、10W50等………這些番號所代表的意思是指最低溫及最高溫,就以5W40來說明 W及代表winter(冬天)而5呢就是指在-30度下不會固化,如下列說明:0w = -355W= -3010w = -25意思是說番號越少流動性越好,但有很多人說用0w是最好,其實這不完全正確,這要看車子的年齡及有沒有時常在狂操,其實在台灣的環境用5w的就很夠用了,即時冬天的時後合歡山最多也-10度左右,用0w跟5w是差不多的 甚至用10w或15w最適合,不像歐、美、日高緯度地區需要那麼低番號的機油來度過整過隆冬(-10至-55度)。而 w後面的30、 40、50、60是代表引擎高溫時(100度),機油油膜的黏度,簡單來說,新車、平順開車者、不操車者用5W/40,老車、會吃機油、時常載重用10W/50的即可。第一類 溶劑型萃取基礎油第二類 烴化油第三類 烴化重組油第四類PAO α-C烴化油第五類 酯類Ester基礎油(GROUP V)SAE黏度規範為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所規範之黏度標示,其黏度標示的W為英文Winter冬季的意思,代表低溫黏度值,用以判斷低溫啟動時的難易,如0W、5W、10W、15W、20W;黏度標示後者之數字用以判斷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如SAE20、30、40、50、60。從低溫到高溫的黏度範圍越大,代表適用溫度範圍越大。例如:5W/50比15W/40在高溫下油膜韌度為強,適用溫度範圍也越大。一般來說除非是老車或是稍微會吃點機油的,我才建議使用10W or UP 等級的不然使用 5W/40 或 50 的即可,夏天快到了天氣熱,汽車鋼板容易吸熱(40-70度),相對的汽車引擎溫度也會跟著受影響再加上開冷氣的話 ~~ 使用 30 等級的個人認為是不太合適,除非你有一雙靈敏的腳一採油門就能知道油壓的變化及足夠的資金(隨時可以換油---容易衰敗),不然還是建議使用 5W-40 或 50 的即可。P.S 每種機油(全合成、半合成)的配方及清潔成份都不同,不要換來換去的這樣可以避免化學的變化油泥的產生。再探討:進口公司標示符合哪種規範,BMW-LL-04、LL-01、VW-C3、、、、非常簡單只要貼紙,貼一下你要哪種規範都沒問題,台灣哪一個單位在管哪?經濟部能源局?商檢局?調查局?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中油嗎?都不是,國內哪一單位有能耐檢驗等級,是SGS?是學識單位?工研院?是汽車公會?都無此能耐,像中油必定送美國石油協會API或歐盟ACEA檢驗,才敢標示哪種等級。進口商也必定能拿出原廠規範,用這些油品對車子目前沒問題,也很好開,不會馬上壞,用最差一點礦物油用在BMW上,我相信不會馬上對引擎的傷害,貿易公司要標示跳級SL、SM、SN級或A2/B3、A3/B4、A4/B5你懂嗎?你可能在網路看看比較罷了,消費者非常高興買到便宜機油。但是看到有車子產生積碳、吃機油、、塘缸、、、、種種問題,又怪罪汽車廠商,不可能懷疑是否機油有問題,所以本人就是遇到悶虧,寧願貴一點買中油的神油(但其實有便宜每公升100多元),也不願買進口機油,我家8 部汽車(進口、國產皆有),無論如何就是用中油神油之原因(必定10000公里-15000公里才換機油)---目前每一部車頭好壯壯(有15000公里.有60000公里.25萬公里…..40萬公里.還有3個月狂操20000公里沒更換過紀錄之神油)根本不需要顧慮機油有問題。而且中油非以前吳下阿蒙,品質穩定價錢公道,以上是本人淺見(先聲明本人非中油人或經銷商),是經歷過、用過才敢說出來。
歐洲物價偏高,才會造成你的疑慮,美國的機油就沒有這麼貴了。其實我也很擔心買到假油,所以不敢亂買網拍的油我只買COSTCO機油,我相信他是真的平行輸入,不會亂搞不過COSTCO機油選擇很少,黏度最低也只有40,找不到30,20的你可以考慮一下Jasonnew wrote:我為什麼E90-BM...(恕刪)
Jasonnew wrote:我為什麼E90-BM...(恕刪) 資訊落後了〜你看到的價格可能是零售價格!舉例:那在台灣一瓶紅茶,7-11賣25元、全聯賣17元、嘉樂福賣15元,以你的邏輯嘉樂福是買一桶紅茶來分裝???全聯家樂福都是假貨???多爬爬文吧!
中油的愛用者 你應該去跟BMW總代理建議原廠機油要用中油的都多久了 出國那個價格還拿出來講太以偏概全了你可能很久沒出國了真可憐 腦袋還留在過去的 陳年舊憶趁四天連假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如果你的邏輯會通 那好事多賣便宜機油 就是自己家後院攪拌的 還是它是慈善事業賠本造福台灣人民到底是美孚雪佛蘭等油廠是吳下阿蒙 還是中油是井底之蛙要推銷也更新一下自己的新知老灰仔還是去旁邊玩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