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netocther wrote:或許才知道以往學的一些東西是被簡化的, 當在檢視版主的實驗會不會有上述的狀況發生呢...(恕刪) 這是絕對有可能的,所以我對於實驗精神是很支持的,理論家通常(除了少數例子)都是跟在實驗家的屁股後面解釋現象啦,但是大家要注意安全喔:)不過要是有人跟你推銷只用水不用別的能量輸入就可以跑的汽車(像是有些國外網站),理論會告訴你,這是以前沒見過,或許相當值得懷疑的東西喔
樓主只是分享經驗~他也沒義務再進一步的深入去研討~整理數據想知道數據的人自己去做~只是在電腦前做實驗的~那就自己私底下算算吧相信的人就做~不相信的人就不要做~樓主不是在賣東西~而是在分享他的實驗他沒必要~也沒有義務幫我們整理數據~要數據和證明的人自己去做~還是那句話~這篇是分享文~而非賣產品的文章
Abcb wrote:您的實驗數據根本沒有任何反駁前面諸位朋友所提出質疑的能力... 前面諸位朋友所提出[轉換過程完全沒有損耗所得出來的初估數字, 實際提升功率 (如果有提升功率的話) 的情況應該低於1%]和我實驗數據相差太大,可能你沒仔細看。還好我的版面是(經驗分享)!不然真的沒完沒了!
這是一個我個人的真實經歷發生在國內某大研究單位,主角是某博士教授:我剛退伍時從事研究用儀器設備的工作,這位教授每次做實驗幾乎都會要求公司派員前去做備援工作,以防止實驗中儀器出狀況,有一次多channel Recorder儀器其中有一channel記錄值顯為99.5,但是教授卻對我說:「經過他不斷演算以及查核實驗過程,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這channel的值應該是100才對,儀器有問題?」我問教授:「這樣的誤差不在容許內嗎?」教授說:「不行差0.5差很多!」於是我開始用檢驗儀器檢查記錄器系統,結果數據顯示儀器均正常,當我SHOW給教授看,這位教授還質疑那台我帶去剛定期校驗回來的檢驗儀器有問題?這位教授堅持他的演算以及實驗過程絕對沒問題要我把儀器「再校準一點」因為:「這是科研預算的前置實驗。」……..化學的反應計算我是白癡啦!但我覺得單純分開計算由電能轉換出的氣量,然後單獨計算得到的氣體燃燒能量來等於作功的效能,似乎不太合乎版主DIY的助燃實驗,我覺得如果有人可以告訴我油氣、自然進氣的空氣以及HHO氣體混合後(假設完全混合)產生的變化為何?多少比例會有什麼變化?線性變化還是其他曲線?又各會產生多少爆炸能量?又這樣的爆炸能量在不同容積的空間內轉換成多少的推力(假設推進機構為零阻力)?不同工作溫度下此混合氣的爆炸能量又為何?又此混合氣在上述條件中所得的爆炸能量與未混入HHO氣體的比較曲線為何?若能SHOW出如此的比較曲線,應可輕易看出到底HHO能否達到省油效果。只是我相信上述我想知道的數據大概只有備有相關儀器設備的實驗室才能做的出來。又若結果顯示爆炸能量較優,整套HHO系統耐久性如何?環境溫度對HHO系統的影響為何?長時間使用下來對引擎內部的影響為何?是否會影響發電機、電瓶壽命?有沒相關長時間使用之下的各項報告資料參考?讓有想DIY的車友可以安心的DIY上車,我只是一般車友都會想看這些資料後才敢放心DIY上車,車廠更不用說了!即便車廠知道HHO可以省油,面對廣大各種形形色色的消費者,車廠考慮的會更多?所以別以為車廠一定會爭相簽下專利?更何況是保護期將過或是已過的專利?醫師是社會階層的上層沒錯吧!但醫學會上或是案例檢討會議上總是會出現不同派別的爭論:Dr. A:「明明Guideline就那樣寫,你為什麼要那樣的處理,這樣做有問題!」Dr. B:「我碰到的CASE是先以Guideline處理但得到的結果不同!」Dr. A:「不可能!我依Guideline操作從沒遇過!」Dr. B:「就因為與Guideline表現不同才拿出來報啊!」…….所以囉!版主既然是分享DIY成果就很難有各項儀器檢驗數據來佐證,那輕鬆一點看待吧!想DIY就DIY,畢竟是決定權在自己,想推演的就繼續推演吧!有辯論才有進步,但是要理性的辯論不要流於意氣相爭!即便現在已經21世紀了,我相信人類並未完全解開所有自然以及科學現象,所以科學家才繼續存在著。
在下雖然是物理系畢業, 但理工的確不是最強項 (游泳、單車倒還可以秀一下), 謝謝pu793大大的提醒..話題回到樓主的"電解節能器"...在下提出功率比較的試算, 是企圖在已知的理論下驗證實驗數據的合理性. 即便試算的結果與實驗結果不吻合, 只代表與試算所引用的理論不吻合, 至於實驗結果是否需要發明新的理論, 或再仔細檢視手上的實驗數據, 甚至重複整個實驗, 就看樓主與樂於動手實驗的各位大大是否有追根究底的實驗精神了.這裡再針對pu793提出的質疑稍加說明:1) 在下並未擁有這輛Camry 2.0, 只是採用這輛車的規格資料, 此外, 也讓想驗證在下所提出的數據正確性的網友們容易搜尋到相關資料.2) 這輛車的最大輸出功率是145HP, 以理工界常用的功率單位換算後約等於108KW. HP和KW在計算功率上是等效的, 就像公尺和英尺在計算長度時是等效的一樣. 只不過他們之間需要換算, 1HP約莫等於0.75KW (謝謝pu793大大提供了更準確的換算值1HP=0.748KW).3) 車輛在一般的使用情況下, 不會讓引擎輸出最大功率, 這裡假設平常引擎只輸出1/10的功率, 四捨五入後是15HP/11.25KW.接下來說明的是整個推論的重點:1) 氫氣產生的能量是由電流在電解時提供的. 假設"電解節能器"運作原理是利用電流提供能量把結合的氫和氧分開, 再在引擎裡讓氫氣結合氧氣燃燒後放出能量.2) 電解時使用的電力是由引擎燃燒汽油後再推動發電機產生的.3) 如果電解後產生的氫氣可以產生比用來發電時所消耗的汽油更多的能量, 那麼樓主就發明了永動機. 但是, 在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下"永動機"還沒人實際製作出來過.4) 如果把電解後的氫、氧、或其他不知名的物質輸入引擎, 的確產生樓主説的省油效果, 或許樓主的發明就不是以上的推論所能涵蓋的了. 就在下所知"一氧化二氮" (N2O)是有加強引擎輸出的效果, 說不定樓主在電解的過程中所添加的某些成分有類似的效果.此外, 在下 提出試算一文, 除了讓大家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電解節能器"之外, 別無他意. 至於在下對樓主的實驗精神和DIY的巧手工藝就只有佩服, 也期望看到樓主未來有更多的創意在M01發表.
關於我名稱: Abcb來自: Kimurage O註冊: 2005-12-22文章有效: 8發表: 8 (0.00%)主題: 0回覆: 8積分: 0文章分佈相機與攝影: 25%個人電腦: 13%小惡魔的動力研究室: 50%小惡魔的單車俱樂部: 13%Abcb wrote:要說人家計算行不通也...(恕刪) 20年前的第一名 及 做了20年的第一名 ~請問您選擇做那一個?股票不就是簡單的數學題嗎?向下跌100點明天以後就會再漲個100點啊,那會不會掉到某一標準之下ex5000點?那相對的請問會不會再漲回某一高點ex10000?我的計算也很棒啊^^ 看看上面的例子就知道我是個良好的投資人,因為對市場有信心,那我投資很多錢但為什麼市場卻沒有回饋給我更多錢反而給我負債??計算算的好,那很好只是我也不是會計算這些物理原理,只知道這又花不了多少錢,好玩,相信就去試28篇的所以來來回回 我可是一篇一篇的慢慢讀完了,是真?是假?算出來不可能就不去試嗎?要有大量hho 需要有大量的電 (某文章是說 生產過程會約損耗30%,昨晚在誠品看教科書才知道)汽車就算100%馬力全開也不會有相對的100%電力產生...(因為發電機... 賣過汽車發電機...)能產生多少電哦?誰知啊?怎天才會算卻不會知道最簡單的答案? 答案一定不會超過24v 100A?(轎車的安培誰知啊?)送給雞同鴨講的您
樓上這位仁兄... 請原諒我國語程度沒您好, 看了這麼一大串, 不知道您到底在說啥?我也很懷疑您到底花多少時間把全部文章都看完? 或者只是說說? 汽車那題的設定根本就和您說的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還真是在雞同鴨講哩=_=我早就強調過了, 樓主DIY的成效沒有人去懷疑, 不管是增加10%或20%的效率, 沒有人說不可能.重點在於樓主理論和邏輯不對, 光是最基本的能量守恆就達不到了XD反正我也說過了, 有時候結果往往比為什麼重要, 在實用上來說, 的確也是這樣, DIY有效就好了, 過程原理到底如何誰理他:p舉兩個例子, 都是很有趣的, 有興趣的去想想哪邊有問題:)1. 水燃器的原理是在引擎進氣時同時供應少量的水分子, 在汽缸內高溫高壓的極端狀況下, 水分子會裂解為氫和氧, 當受到油氣爆炸時的點火引燃, 氫氧再度化合為水, 釋放出更多的燃燒熱, 所以加裝水燃器的引擎可以提高一定程度的出力.2. 為了試驗泡麵是不是對動物有害, 我們取得兩批老鼠進行測試, 一批讓他們吃一般的飼料和水, 一批則只吃泡麵和水, 在相同的環境下, 連續飼養30天, 30天後吃一般飼料的老鼠死亡率5%, 吃泡麵的那組死亡率75%, 所以證明了吃泡麵會害死動物.這些實驗結果能被認同的話, 問題會出在哪?
Abcb wrote:重點在於樓主理論和邏輯不對 看來: 重點是我的(理論和羅輯)不對,但實驗是可以接受的。那還好實驗還可以接受。我在這裡說明: 我的(理論和羅輯不對)。 有誠意吧!不過發言要 平心靜氣 不要波及到別人。(你也是高知識份子IQ和EQ都要兼顧)不過你舉的兩個例子到底想說明甚麼?我的(理論和邏輯不對)所以無法理解,你的邏輯太深奧了!!我只覺得兩批老鼠很可憐!這和我的版面討論有甚麼關係?我不是在說你壞話,只是我的(理論和邏輯不對)所以無法理解你高深的邏輯!我回家要好好反省。
依我那可笑的學歷和糟糕到不行的智力測驗成績, 恐怕經不起樓主您的抬舉XD我舉的兩個例子可能的確和本樓沒有關係Orz只是都是邏輯和理論完全不對的情形而已...1. 水燃器的確有效, 不信可以做實驗就知道, 不過原理和氫氧裂解再燃燒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XD2. 只吃泡麵的老鼠的確死得多很多, 不過原因也不是因為泡麵害死牠們的, 不然把泡麵換成白米飯試看看.就實驗結果來說, 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理論和邏輯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容我多嘴這討論我看很久了, 對於原理也做過很多推敲不論是支持樓主的, 或者是其他看法的有很多說法對玩車夠深的人來說, 都是瞎掰不過與其瞎猜, 我想問一下有這套系統的人, 是否願意再多做幾個動作1. 排溫表加上一個排溫表, 比較系統 on / off 時候的排溫變化2. 電流表確認電瓶的充放電狀態如果有里程電腦, 能否提供系統 on / off 時候油耗數值的變動排溫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如果能長時間記錄 off - on - 30 min 左右我覺得對實驗的變化也許能解釋的為清楚而正確我瞎猜的理論晚點再來獻醜進排氣溫數據是相當有意思的車況表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