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個過程 wrote:
你有在外充電經驗嗎?
還是又是自己想像的?
是誰教你去到住的地方再充電的?
白痴都知道只要有充電站隨處都可充電!
白痴都知道利用夜間充電最不影響出遊!
出遊前我習慣先加滿油,油箱剩四分之一以下再加油。
俗話「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不過現在人應該「沒看過豬走路也吃過豬肉」。只有白痴才會被騙過才知道會被騙!現今詐騙橫行,難到要被詐騙過才知道會被詐騙?
十餘年前電動車發表後即加以瞭解,即認為政客只是創造一場騙局,特斯拉當初為引誘車主入局,電池終身保固,還隨人不隨車,如今購車電池保固多久?
即使至現今,除非我腦殘了﹐否則我不會去買電動車。
不用買電動車後才能知道電動車優缺點,真有人笨到連充電問題都需要買了電動車後才會知道嗎?
各車廠背書的方式就是透過大大小小的賽事來證明其性能
或者像牛馬這種多少還能吃過往塑造品牌歷史價值
再看看電動車,品牌幾乎沒有一個是在千禧年前成立
等於沒有品牌歷史價值可圖,所以轉頭只能靠賽事背書
以現在的電池科技,隨便做個超過300匹馬力的量產車,車重都超過兩噸
這種重量如果內裝拆空改成廠車,也很難用一條胎能跑完一場比賽,更遑論還有充電問題
還有一個難以被改變的,就是引擎聲浪
F1跟MotoGP都有電動車組別,沒聲浪+圈數少(因為電耗問題)
關注度一直都很低,比賽開辦每場都是賠錢
最近MotoE已經收掉了,Formula E不知道還能玩多久
AMG C63都因為V8改成四缸PHEV銷量差到不行
BMW M5 V8加個PHEV系統,車重快達2.5噸也被形容是行動大鐵塊
買性能車的客群在乎的點遠比想像中感性,絕對不是靠加速快就可以當性能車賣
不然Type R 維持手排的堅持是來自於哪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