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國內超熱門,歐洲卻超稀有」的品牌,各位猜的到是誰嗎?

kira7887 wrote:
法系车企落后的维度,...(恕刪)

還是回到前篇留言,對比歐洲暢銷前50大車款


歐洲市場主體就是中小型車,中大型車偏少
而中國市場主體是中大型車,小車被邊緣化。
歐洲車商,尤其是法國車商當然會把主力及主要資源放在中小型車。
至於CX5由中國車廠代工,那是PSA不想花資源研發適合中國市場的大型車,就讓中國本土試試看,做起來就成,做不起來反正也不花PSA母公司太多資源。

opel優勢在車身平台,除了自身設計使用,也跟SAAB共用很多資源。
就算20年的老corsa,astra,vectra,omega底盤穩定,從小車到大車,高速度150還不會飄,車身紮實。opel有德國車的重量感,但靈活性比賓士好。
PSA從小車205,206,DS3,中型車306,308,xsara,到大型車例如C5,407,408,這些車有機會到歐洲找有好好維護的試試看。
還是如前面留言,PSA要感受她的靈活性,若感受不出來靈活性,那就感受不出PSA的精隨。

至於重量感,以Astra F為例
車門很厚實,開到160都很穩,不看儀表不知道開到160,穩重感大約同W124,但過彎不推頭,這點又跟其他前傳德國車不一樣。
車重剛超過一頓多一點,不到1.1頓,加速不重拖,當年新車油耗一公升14.5公里,開了20年28萬公里,一公升還超過14公里。
對比新的日本車,corolla實際上路油耗也是14公里
ching19690922

Opel的車關車門時你就會知道什麼是重量感了。Opel Insignia的車身重量的就是比同級車重很多。

2023-04-12 21:37
ching19690922

我開的Vectra c,實際的重量與開起來的駕馭感,真的就是比同級的c系列、3系列與Passat來的硬沉。

2023-04-12 21:39
Honda汽車歐洲不是主力在英國,其他不是以重機為主?
Honda汽車業務主力在北美與東亞,這不是很多年都這樣了嗎?
kerker

你內行的,終於看到一個稍微內行的發言。

2023-04-12 16:24
本田在歐洲的價格沒有競爭力

自然賣不起來

以為是我納..
grandaurore wrote:
還是回到前篇留言,對...(恕刪)
严格的小型车级别在中国份额是小,但总量并不小,如果把标准放宽到紧凑级+小型级,在中国市场份额怎样都有30%以上了。如果法系车真的有全球一线的竞争力,在中国市场应该能分一杯羹,就算在中国不行,也应该像韩系一样,在东南亚、北美有不错的销量。

事实上法系不只是在中国销量扑街,而是只要出了主场,在所谓擅长的小型车领域也是打不过日德韩系,说白了客观的技术储备、产品力没优势,然后成本也压不下来,这才是关键症结点。
grandaurore wrote:
還是回到前篇留言,對...(恕刪)
其實歐洲市場通路問題佔了很大一塊,汽車銷售是透過很傳統的地區經銷商來販售。
經銷商是重資產投資,要找地蓋4S店,要建立後勤體系,系統建立後不會輕易更改品牌。
另外,通路大者恆大,你要如何打開地區經銷商的大門?經銷商手上賣一線品牌就賣不完了,為何要賣二三線品牌?

所以Tesla一開始就是搞直營銷售,徹底排除地區經銷系統

真的不要去扯一堆數字或給車貼標籤,法國車就如何如何,這不科學。
kira7887 wrote:
严格的小型车级别在中国份额是小,但总量并不小,如果把标准放宽到紧凑级+小型级,在中国市场份额怎样都有30%以上了。如果法系车真的有全球一线的竞争力,在中国市场应该能分一杯羹,就算在中国不行,也应该像韩系一样,在东南亚、北美有不错的销量。

事实上法系不只是在中国销量扑街,而是只要出了主场,在所谓擅长的小型车领域也是打不过日德韩系,说白了客观的技术储备、产品力没优势,然后成本也压不下来,这才是关键症结点。


1.市場因素:中國市場本身不是一個開放市場,有太多政策/政治/管理因素干擾其中,就算是兩千年加入WTO之後,法國人本身也懶的在中國發展細密政商關係。
2.產品妥善率因素:PSA在2010年代的全電腦化車系,X07,本身電子化毛病太多,不適合當時中國市場。
2015年後的X08車系,妥善率有回來,在英國德國的JD power妥善率報告,妥善率大致在前十名。
3.零件供應因素:PSA提供零件詳圖供在歐盟有稅籍的第三方公司翻製。當年中國零件公司及東亞零件公司習慣逆向工程翻製,沒有跟PSA原廠資源結合。
4.企業歷史背景:日本公司在東亞從1960年代就扎根,不只汽車業,整個工業,工業規格,工業教育,工業母機,整個周邊零件,技術傳承,基層幾乎全部都日規。法國企業本身就很隨興,不會很積極拓展市場。
5.PSA在2019年計畫要在2022年開始在北美拓展市場,但後來被肺炎打亂。跟飛雅特合併後,未來直接用飛雅特現成通路進入北美就好。飛雅特未來會漸漸跟PSA共用車身平台及動力,掛克萊斯勒/RAM品牌。

至於技術及產品力,我個人認為沒有問題,不然不會在歐洲賣那麼好。歐洲的汽車文化已經發展100年,整體的成熟度,資訊透明度,過去一百年累積的賽車文化,這些累積出來的基礎不算短淺;消費者從年輕剛工作開始,接手二手老車,一路累積自己對用車,養車,買車的認知;小車就能滿足生活所需,就不會買大車。PSA也把資訊公開,有興趣的供應商,中下游車廠自己到PSA找資源,PSA會開門提供;但PSA不主動推廣,沒搭上線的上下游就覺得PSA不好用。
gamr

其实psa车不差,简单讲就是售价高于产品本身太多导致。80 90年代广州标致曾经风靡一时。

2023-04-13 12:01
kira7887

gamr现在508L顶配就卖20万人民币/90万台币,真不算贵了,对比产品力也算物有所值了。问题是一旦品牌整体颓势,个别车型产品力好也没人敢买。

2023-04-13 13:06
lupo8568 wrote:
區域性用車環境不同歐...(恕刪)


專注美國跟中國東南亞市場確實不能說錯
但歐洲市場也不算小,就這樣放棄
只能說本田離頂尖車廠愈來愈遠了
kerker

就在歐洲是二線品牌,本來就談不上premium brand,你幹麻強迫本田啊

2023-04-12 16:35
grandaurore wrote:
1.市場因素:中國市...(恕刪)
市场不开放那点就已经无力吐槽了……

买车这种消费模式,路径依循>>>产品力,产品力要扭转路径依循需要很长时间,足够车企多吃20年老本。不然台湾人大众消费车比大陆人早20年,也不会现在对车的评鑑水准已经反过来落后10年了。所以欧洲卖得好不代表技术、产品力真的足够好,欧洲路径依循严重,竞争也相对不激烈。

技术储备,上面那段已经回答了。
kira7887

ching19690922没有贬低的意思。但现在台湾大众买车首先就是在合资(或者說外国)品牌里面选个路径依循的,要了个妥善率的优势之后,动力、底盘、内装别无所求。这种评价观念确实跟2010左右的大陆大众买车差不多。

2023-04-13 4:10
gamr

要我说主要是大陆车评人太多了,卷出了新高度,台湾没有易车懂车帝一鹿有车这种敢于花大成本撞车拆车的。

2023-04-13 12:04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