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很多車評說要等傳統車廠做電動車, 一定比特斯拉強~BUT 這是怎麼一回事

運用在電動巴士的超級電容,若日後縮小安裝在電動轎車雖有自放缺點但也有快充優點成本也比較低,80%電容+20%鋰電(電容沒電夠行駛到充電站即可)這樣兼顧成本+續航技術是否可行?
57803167 wrote:
人家說汽車是百年工業
傳統汽車廠在近幾十年甚至逾百年來的know how
不是Tesla可以比擬的

雖然說tesla在電動車這個領域串起很快
但其他跟傳統車廠擁有百年經驗的那些部分
確實是難以望其項背

這也是為什麼車評會說傳統車廠會強的原因(恕刪)


忽然想到

傳統車廠百年累積的引擎技術 水箱技術 噴射給油技術 渦輪增壓技術 變速箱技術 四輪傳動技術 差速器技術...

這些在電車都 用 不 到 阿~~~~~


speciallite wrote:
80%電容+20%鋰電(電容沒電夠行駛到充電站即可)這樣兼顧成本+續航技術是否可行?


"目前"超級電容的容積能量密度跟鋰電池差很多啊,不然早幹了。
一切都是材料問題..

tsaomy wrote:
傳統車廠百年累積的引擎技術 水箱技術 噴射給油技術 渦輪增壓技術 變速箱技術 四輪傳動技術 差速器技術...

這些在電車都 用 不 到 阿~~~~~


引擎不見了,所以引擎相關的技術可能就慢慢不具延續必要..
但是其他部份都用得到..
tsaomy wrote:
忽然想到
傳統車廠百年累積的引擎技術 水箱技術 噴射給油技術 渦輪增壓技術 變速箱技術 四輪傳動技術 差速器技術...
這些在電車都 用 不 到 阿~~~~~






出處 《GKN Automotive》發表《eTwinster 2 Speed》電驅傳動系統

新的技術會取代舊的技術

這引擎要是真能量產 傳統車廠跟特斯拉的差距又更少

引擎買來裝在原來的車體 油箱換成鋰電池或儲氣桶

就是一台電動車(EV/FCV)


Volkswagen 首款 MEB 電動車模組化平臺的電動車 ID.3 正式於 2019 年 5 月 8 日開始接單預售,德國車廠為了未來的電動車產能,正在將 Zwickau 工廠改為歐洲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基地,同時已經開始進行生產測試,目前已經開始製造 200 輛 ID.3 預量產車。

Zwickau 工廠目前正在積極進行改造工廠,將工廠轉為專門製造集團 MEB 平臺車輛的生產基地,其預計每天可生產 1,500 輛新車,年產量則高達 33 萬輛。目前工廠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裝,1,500 個用於製造車身的新機器人已經有大約一半開始運轉,而油漆間則正在擴建中,預計將在夏季就可開始轉換出第一條生產線。
新聞出處

>>老話 加油了 2019下半年起 新、舊車商電動車開始正面對戰
目前最新的 就連做吸塵器的企業可能也要加入戰局


你說車體、底盤、操控、內裝乃至於人因科技等,傳統車廠玩了一百多年,有自己的KNOW HOW,新興車廠很難短時間追上,這個我信

但馬達、電池跟能源管理,這個傳統車廠根本沒有任何強人一等的基礎,根本沒理由說什麼傳統車廠要造電動車一定可以秒特斯拉的道理

反而特斯拉造車是無中生有(除了最早那台RoadSter是拿Lotus底盤來改)

Model S/X/3都是從設計之初就是以電動車為基礎去設計的。傳統車廠要切入電動車市場,常常先拿旗下既有車款的底盤來兜,想辦法把電池組、馬達跟控制部件塞進一開始就不是設計給電動車的框架裡。有優勢的部份要硬兜,馬達電池等又沒優勢,你說傳統車廠能造出比特斯拉還好的電動車? 這問號才大吧

再說即使傳統車廠願意拋棄既有的框架,重新為電動車設計底盤車身,既有的設計人員在這麼熟悉傳統燃油車輛設計的前提下,真的能快速的設計出優於特斯拉的底盤? 這我更不信。不要以為一樣是底盤工程師,能設計出好的燃油車底盤,就一定能設計出好的電動車底盤。這兩件事還是有落差的,就好像一樣是軟體工程師,擅長寫API的,你突然要他去寫資料庫,也是需要時間去轉換、學習。
yagami7215 wrote:
根本沒理由說什麼傳統車廠要造電動車一定可以秒特斯拉的道理
反而特斯拉造車是無中生有(除了最早那台RoadSter是拿Lotus底盤來改)
Model S/X/3都是從設計之初就是以電動車為基礎去設計的。傳統車廠要切入電動車市場,常常先拿旗下既有車款的底盤來兜,想辦法把電池組、馬達跟控制部件塞進一開始就不是設計給電動車的框架裡。有優勢的部份要硬兜,馬達電池等又沒優勢,你說傳統車廠能造出比特斯拉還好的電動車? 這問號才大吧


觀點不同 結論不同

我沒說傳統車商可以秒超特斯拉 至少短期無法造出比特斯拉還好的電動車
而且我也不認為鋰電池是未來技術主流

技術是一時的 能活下來才是真的
手上有錢 跟 借錢的 最大差異是 前者能跟後者耗 後者耗不起
沒有護城河(專利) 雙方能打的 就是比誰氣長(錢多) 或是 比兄弟多(供應鏈大)

特斯拉募資!發可轉債、辦現增、馬斯克砸千萬美元買股 2019-05-03
傳統車廠累積很多年的經驗沒錯,但感覺都是油車的技術
還不知道接下來幾年會怎麼樣發展,或是油車技術要怎麼應用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