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嚴凱泰癌逝享年54,汽車業鄉民 專業平衡解析


bbctank wrote:
不要到處傳播不實言...(恕刪)


請問哪裡不實了?您貼一篇文章劃上重點是關於貨物稅部分,不太明瞭您的意思,進口車也要繳貨物稅不是嗎?跟國產商一樣。
israelii wrote:
根據鄉民們常罵的幾個點,我補充一點平衡資訊

一、裕隆(納智捷)是扶不起的阿斗,靠關稅保護苟延殘喘?

這部分我要補充的,首先是汽車「關稅」
其實自從台灣進了WTO以後,汽車的關稅大概是17%左右
所以其實進口車跟國產車之間雖然有價差,可是差距沒有到天差地遠的境界
有一些謠傳說什麼關稅40%還是100%的都起碼是上個世紀(無誤)的事情了
價差大概就是你現在看到Toyota跟Mazda同級車之間的差距


第二個部分則是,為什麼我舉例要舉Toyota跟Mazda之間的差距呢?
因為事實上,你在路上看到的Toyota幾乎都是國產車
而Mazda自2016年7月左右開始,完全放棄國產,全部由國外進口了
所以Mazda的車硬是比Toyota多17%左右的關稅
這邊也補充說明一下
有些人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Toyota是國產車,他不是日本牌子嗎?


一早來就看到這種帶風向廢文,實在有必要導正視聽。

首先,台灣汽車關稅現在是17.5%,不是17%。也沒人提100%、40%,不要自己紮個草人打得很高興。

再來,並不是國產車就沒有關稅問題!只要用到進口零件,一樣會被收關稅,引擎、變速箱、車體鈑件都有的。而且稅率也跟17.5%差不多,有的甚至還比較高,有興趣請到財政部、海關網站查詢,那些項目太細了。

國產車的確可以省關稅,但不是完全不用,看車款,可能省一半,可能省很少。引文中第二段提到Mazda硬是比Toyota高17%根本隨口胡謅。


israelii wrote:
這邊先跟大家講一個重點
就是「國產車」與否的判定重點在「組裝地」,而不是牌子是誰的
這個判定根據是關係到國際貿易上關稅判定的準則而來
就像最近蘋果為什麼要唉說受到貿易戰影響要被課10%關稅,就是這麼來的

這篇廢文故意不說引擎、變速箱、輪胎、安全氣囊,車上各種大大小小在國外製造的東西都要課關稅這個超級大重點!

israelii wrote:
那如果說都不要關稅呢?大家的價位都在同一個水平這樣好不好啊
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國內會產生失業潮
汽車產業在台灣的產值大概兩千多億(包含組裝廠、零件廠、協力廠)
這些一倒,等於這兩千億的餅大半給外國人吃掉

這又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廢文說法!

台灣的汽車零組件業,出口數量每年100億美金左右,這些廠商根本不靠台灣的國產車生活,國產車需要的零件量對零組件廠商來說,只是骨頭上的肉屑罷了,不是一整塊肉。台灣的零組件廠商老早就很有國際競生力,降低關稅,才會讓他們更加有競爭力,而不是會造成失業潮。


israelii wrote:若國產車都倒掉,會影響到的工作機會有多少呢?
呃,其實我還真的不知道,等我哪天運氣好進了經濟部或許我會清楚一點
但是給大家一點方向
10月份的時候,台灣企業通報的無薪假數量一口氣暴增
原因就是因為生產Toyota的國瑞一口氣放了2000多人無薪假(當月約3000人次)
雖然經過工會協商後改成給七成薪(其實也還是無薪假啦)
但是也不難理解,單一個國產車「組裝廠」就會牽動多少人生計
而由於短期內情況看起來不會好轉
上週與一個供應商在聊天的時候,他說明年好像會變成五成薪的樣子
如果國產車通通倒掉,台灣大概會出現一次大型的失業潮吧

整段在吃國瑞豆腐不曉得吃啥的,產業本來就會興衰,不適合自然會被淘汰。國瑞在做產線轉換準備生產TNGA車款,停產是必然的,整個市場也預期Altis新款車即將上市,加上其他車款推陳出新,銷售下降也是必然的,但這些必然是暫時的。

酸國瑞是「組裝廠」,抱歉喔,納智捷也是,納智捷還比豐田更糟糕,引擎用中國製的,變速箱用南韓、日本製的,就連推出的GT性能車款,避震器、鋁圈、輪胎還要特別廣告是國外知名品牌,納智捷到底是好在哪?


israelii wrote:
回到納智捷,納智捷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一方面其實跟上面說的一樣,納智捷並沒有比其他國產車多多少優勢

甚至是當和泰可以拿大把銀子去撒在後勤上面提高妥善率的時候

納智捷因為需要負擔大筆的研發成本,其實已經非常燒錢了(所以我說那個妥善率呢?)
納智捷近乎是嚴凱泰傾集團之力在培養的自主品牌

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是蠻尊敬嚴凱泰的

當大家整天在罵台灣經濟轉型失敗就是因為只會做代工的同時

他還願意不顧罵名堅持燒錢做下去
(這部分麻煩不要拿Gogoro來比較,汽車跟機車研發成本差太多)

嚴凱泰只能說有錢就是任性,不適合的東西早該收手不要做,不是不斷燒錢還燒不出成果。然後和泰花大把銀子去提高後勤妥善率這就不知道是甚麼鬼話了,把車造好,有穩定的品質跟妥善率是每間車廠都該做的事情。


israelii wrote:
而妥善率的問題其實在新品牌上一定會有
就像是過去華碩被戲稱華碩品質以卵擊石一樣
雖然現在還是不能去跟一線品牌較量
但時至今日,華碩至少不失為是一個CP值高的中階筆電、手機選擇
納智捷才10年歷史
Suzuki差不多滿100年了,Toyota也是80年左右了
這些時間所累積下來的功力與技術,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超越的

舉華碩實在很好笑,這幾年策略錯誤,連續兩年大裁員,拿宏碁或微星來說嘴還差不多。

然後納智捷品牌只有十年是沒錯,但是他的母公司裕隆可是有65年歷史,比起現代汽車還要久一點,別跟我說裕隆成立納智捷只有投錢,沒有給予其他東西,用十年來說納智捷的失敗情有可原真的很沒說服力,特斯拉於2003年成立,也不過比納智捷早個五年而已,特斯拉造出甚麼東西,納智捷又造出甚麼東西?





israelii wrote:
而這落落長的一篇並不是說鼓勵大家要去買納智捷或是國產車
但至少建立在正確的認識上,再來去比較大家所需要的東西
然後其實有一些相關但不夠公允的批評還沒回覆
像是國內外價差,但是我才剛回到家還沒吃飯,而且搞不好也沒人要看
所以就...下次再說

這種不懂關稅不懂電腦也不懂台灣汽車產業的廢文,認知也錯誤的誤導文,麻然就別再說了。
重點還是價格吧...進口車已經來到市佔率50%,就是因為進口車價已經越來越便宜,組裝品質國產進口也有一定的差異。

bbctank wrote:
請問你現在吃的「麵...(恕刪)


所以您的意思是覺得以後汽車不可能進口零關稅?

那國產車商之前一直買新聞擔心政府以後整車進口零關稅,是多慮了嗎?


Fiestatitanium wrote:
關稅應該是因為政府想要錢,跟有沒有國產本來沒一定相關,關稅從之前30%調降到17.5%是因為wto,也表示台灣要跟國際接軌貿易,未來還是會繼續調降,可能是fta可能是tag。


關稅是政府想要錢沒錯,但是台灣汽車產業可是不希望調降的,他們嘴巴說會造成貧富差距,骨子裏想的其實是沒有關稅保護,就沒有競爭力了。

現在平價進口車跟國產車根本沒有很大價差了,五萬、十萬、二十萬吧!別跟我說買一台車差距十萬元就是貧富分水嶺喔!

然後另一個事實是進口車已經快接近50%銷售量了,MB每個月都排名前五名內,在有關稅的狀況下,進口車還能賣這個量,只能說汽車公會口中的貧富差距並不存在,或是不受關稅影響。

http://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329324
根據我同事(在很多國家居住過)的說法

很多比台灣面積人口經濟規模都大的國家,

也沒有生產國產車而是完全靠進口,

車市也因為各國汽車的競爭反而更熱絡

後勤和備品生產也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

所以我不認為國產車倒了會影響多大...

peggydoggy wrote:
關稅是政府想要錢沒...(恕刪)


是啊,國產商不管怎麼想,受到關稅保護是事實。我就不明白有人主張沒有國產車的情形下,17.5%的關稅會繼續存在的理由,而不是受國際貿易、國民的壓力降低甚至零關稅。

要他們說個理由,好像也說不出來。
因納牌售車價格而黑的網友根本不多,
因納牌對於s3品質瑕疵死不認錯而將責任推給「對於台灣低速與短距離走停的特殊行駛情境未完全掌握」,才是引爆大家不爽納牌,一方面稱自己是臺灣品牌,一方面說臺灣是低速及短距離的特殊行使情境,更扯的是它竟然還沒有掌握到,那其他廠牌都掌握到了,納牌丟不丟臉呢?這輩子絕對不買納牌!
講了一堆看起來就只是想轉風向阿

想帶風向去攻擊"國產車"這件事情?

國產車有問題的是在於:
1.版金薄
2.跟進口版本(原產地版本)配備天差地別, 但價錢算起來反而比較貴
3.安全性問題
4.測撞無法提供數據報告


L牌問題在於:
1.收了資金, 卻搞不出個名堂, 甚至還跑出個裕隆建設
2.在原國家產地賣的比其他國家貴
3.車子出現問題時, 卻無法找到原因解決?


對於大家討論嚴董的原因
你光就一個"國產車"想全部帶過?
現在社會就是一整個無言. 一整個惡性循環.
員工想要薪水高. 想要合理工時. 想要多一點假.
老闆只在意眼前數字. 只在意cost down.只在意眼前績效.
所以只能代工.代工.代工...
代工只有低成本才拿的到單. 低成本會有高薪水?
代工是看品牌臉色. 他下急單.又要便宜..你會有合理工時?

汽車產業..同樣的狀態.
有人提到為何中國賣的便宜. 台灣賣的貴.
一套模具數十億.
同樣開在中國一年假設有5萬台可以平攤成本.
但在台灣只有1萬台可平攤...
這就是經濟規模.
況且...一條生產線假設都十人... 台灣一人薪水3萬. 就30萬.
在中國一人2.5萬. 就25萬.
這都是固定成本.
台灣先天市場不夠大已在劣勢. 若要再負擔更多的人力成本.
單成本一定較高.
但要記得. 國內車價是含稅. 中國是不含. 別被騙了.
同一部RAV4 台灣120左右入手. 中國可要近150 才能上路....

日本進口車與國產車. 雖有17%關稅的差距... 但大家仔細去看
一台CRV S版賣110萬. 但同規格的日系進口車.
CX-5 RAV4 Forestar.. 117~119萬. 價差只在10萬內.
原因為何? 日本製已達經濟規模...

差異十萬內..我想離全面日本進口不遠了.

若台灣國產全面結束.

台灣本田員工數 900人. 國瑞3300人. 裕隆人數.1400人. 中華3400人. 六和約1100人.
國產車通常產銷分離. 以上人員多數都是製造端人員. 若結束國產簡單算就少了一萬個工作機會.
實質會更多. 因為還有衛星工廠.
工作機會少了. 失業率高了. 人力市場供需失衡. 還會有較高薪水? 較高的福利?

很多人買車時..都絶的國產車比不上進口車. 真的如此?
我想組裝品質一定有差異. 畢竟一個工廠年組裝十萬輛. 與年組裝一萬輛比. 熟練度與自動化程度一定有差.
但進口車一定是進口國的規格? 我覺得大家真的想太多了.
就以我上班的公司而言. 同一產品. 同一生產地. 就可應付不同市場.客戶發展不同的規格. 這就是模組化生產的功效.
就以之前美國的最小面積撞擊來看...就有車廠為了應付考試而作弊. 結果主考官換撞另一邊又打回原形.

如上述國產進口只差不到十萬...除模具攤提...我想還要更多不可告知的cost down...才有辦法做到...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