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tank wrote:
不要到處傳播不實言...(恕刪)
請問哪裡不實了?您貼一篇文章劃上重點是關於貨物稅部分,不太明瞭您的意思,進口車也要繳貨物稅不是嗎?跟國產商一樣。
israelii wrote:
根據鄉民們常罵的幾個點,我補充一點平衡資訊
一、裕隆(納智捷)是扶不起的阿斗,靠關稅保護苟延殘喘?
這部分我要補充的,首先是汽車「關稅」
其實自從台灣進了WTO以後,汽車的關稅大概是17%左右
所以其實進口車跟國產車之間雖然有價差,可是差距沒有到天差地遠的境界
有一些謠傳說什麼關稅40%還是100%的都起碼是上個世紀(無誤)的事情了
價差大概就是你現在看到Toyota跟Mazda同級車之間的差距
第二個部分則是,為什麼我舉例要舉Toyota跟Mazda之間的差距呢?
因為事實上,你在路上看到的Toyota幾乎都是國產車
而Mazda自2016年7月左右開始,完全放棄國產,全部由國外進口了
所以Mazda的車硬是比Toyota多17%左右的關稅
這邊也補充說明一下
有些人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Toyota是國產車,他不是日本牌子嗎?
israelii wrote:
這邊先跟大家講一個重點
就是「國產車」與否的判定重點在「組裝地」,而不是牌子是誰的
這個判定根據是關係到國際貿易上關稅判定的準則而來
就像最近蘋果為什麼要唉說受到貿易戰影響要被課10%關稅,就是這麼來的
israelii wrote:
那如果說都不要關稅呢?大家的價位都在同一個水平這樣好不好啊
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國內會產生失業潮
汽車產業在台灣的產值大概兩千多億(包含組裝廠、零件廠、協力廠)
這些一倒,等於這兩千億的餅大半給外國人吃掉
israelii wrote:若國產車都倒掉,會影響到的工作機會有多少呢?
呃,其實我還真的不知道,等我哪天運氣好進了經濟部或許我會清楚一點
但是給大家一點方向
10月份的時候,台灣企業通報的無薪假數量一口氣暴增
原因就是因為生產Toyota的國瑞一口氣放了2000多人無薪假(當月約3000人次)
雖然經過工會協商後改成給七成薪(其實也還是無薪假啦)
但是也不難理解,單一個國產車「組裝廠」就會牽動多少人生計
而由於短期內情況看起來不會好轉
上週與一個供應商在聊天的時候,他說明年好像會變成五成薪的樣子
如果國產車通通倒掉,台灣大概會出現一次大型的失業潮吧
israelii wrote:
回到納智捷,納智捷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一方面其實跟上面說的一樣,納智捷並沒有比其他國產車多多少優勢
甚至是當和泰可以拿大把銀子去撒在後勤上面提高妥善率的時候
納智捷因為需要負擔大筆的研發成本,其實已經非常燒錢了(所以我說那個妥善率呢?)
納智捷近乎是嚴凱泰傾集團之力在培養的自主品牌
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是蠻尊敬嚴凱泰的
當大家整天在罵台灣經濟轉型失敗就是因為只會做代工的同時
他還願意不顧罵名堅持燒錢做下去
(這部分麻煩不要拿Gogoro來比較,汽車跟機車研發成本差太多)
israelii wrote:
而妥善率的問題其實在新品牌上一定會有
就像是過去華碩被戲稱華碩品質以卵擊石一樣
雖然現在還是不能去跟一線品牌較量
但時至今日,華碩至少不失為是一個CP值高的中階筆電、手機選擇
納智捷才10年歷史
Suzuki差不多滿100年了,Toyota也是80年左右了
這些時間所累積下來的功力與技術,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超越的
israelii wrote:
而這落落長的一篇並不是說鼓勵大家要去買納智捷或是國產車
但至少建立在正確的認識上,再來去比較大家所需要的東西
然後其實有一些相關但不夠公允的批評還沒回覆
像是國內外價差,但是我才剛回到家還沒吃飯,而且搞不好也沒人要看
所以就...下次再說
Fiestatitanium wrote:
關稅應該是因為政府想要錢,跟有沒有國產本來沒一定相關,關稅從之前30%調降到17.5%是因為wto,也表示台灣要跟國際接軌貿易,未來還是會繼續調降,可能是fta可能是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