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Tiida...一台雙氣曩無esp的國產1.6 na小車都可以賣得比進口渦輪車還貴了你就知道國產車只靠國內品牌知名度再賺錢的,而不是靠車輛安全及性能再賺錢..而且配備偷掉還可以比加上關稅的進口車貴...可知國產車利潤有多豐厚...車廠只想賺錢...在法規還沒強制一些規定前...國產車一直依最低標準再生產
家人的安全永遠比不上口碑同價位有很多主被動安全配備齊全的車可選賣最好的卻如同自殺機器好不好修二手價格是否冷門市場形象等等都是主要考慮時間久了變惡性循環用心的廠商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昨天嘉義朴子福斯偏移車道逆向撞擊貨車看那個畫面你還說車是買來開的不是買來撞的真的也無耐了
好觀念+1消費者至少要有知的權利-食品都要標示成份了,最近很熱門的CRV 鋼鐵門事件包含有網友去函問 Mazda, 都無法知道那些進口車鋼材有多少被抽換,就知道我們的官員打混多久了。與其 8800億"前瞻"計劃,還不如紥實的daily operation, 都市計劃、改善市容、減少淹水比較務實。一個軍公教退休金要多少人的所得稅或是公債來支付,當然既得利益者很多
s899456 wrote:台灣人買車不是看誰...(恕刪) 龍頭廠商賣影音賺的笑哈哈,成本三千的東西講得天花亂醉,其實毛利超高消費者要可以看dvd,而且最後還要去改線,開車可以看連續劇,給小孩看卡通,小孩的視力就這樣被犧牲,這是一種共業,賣得好就是王道,上下交相賊,怪不了人。特別是這種結構出來的車子還有人要說神車。期待改變不如自己改變,不買國產車就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