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一部份人士自重,不要在機油是否有假油問題,隨意發表不實言論

scsb240 wrote:
至於costco油漲...(恕刪)


Costco機油漲價,跟mobile抗議應該沒有關係,畢竟好市多是會員制,都是繳錢的耶!

廠商不能限制通路的末端售價,這是公交法裡面有提到的,所以我想好市多要趁機多賺才是事實。

我想高舉著原物料漲價,趁機跟的漲的東西太多了,簡直是「趁火打劫」

很多的理所當然,造成我們對物價的調漲認知應該是「該漲的」

原物料這東西也不是現買現進,很早前的合約就簽訂好價格,這就是商業阿...
小弟的小100機車機油箱交換量就是1L
我也是覺得騎道600KM左右拉轉等最順暢最好騎
不過800左右機油就裂化了
所以我都800KM換油


雖然用什麼油都可以保護愛車
不過每家油品添加配方仍然不太相同
跑個5萬公里引擎拆了就知道機油清潔性好不好

spriggan wrote:
Costco機油漲價...(恕刪)


公交法看看就算了,廠商是不能限制通路的末端售價.
不過他們可以不出貨給通路商.
只要你售價低於他的公告售價太多,他就會以缺貨為由不賣給你.
以保護他的商品價格不會太低.
這個在油品和電腦市場很常見.
tbs612 wrote:
小弟在學生時代就很喜...(恕刪)



男人的化妝品,比喻的真貼切阿XD

而且還是專門買給小老婆用的

大老婆,免了,化妝品就比機油貴

一貫不到50CC的保養品應該可以讓我換個一年的機油吧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請問一下喔
用到假油或者劣油除了感覺沒力轉速拉不上去外 還有哪些症狀?

此外 我11年老車
都還是用速馬力/sm 5w50耶 會不會太薄了?
感覺好像有點間隙聲
黑店真愛上01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
又不是貨車常常要怠速運轉或者是載重......轎車沒事用那麼大的油底殼只是浪費罷了...(恕刪)


汽車設計界的一句話...任何增加機油容量的設計對引擎都是好事!

在激烈駕駛時,或很不利的駕駛環境下,
多出來的機油可能就決定引擎"挫"起來或撐下去的因素!

比如說水箱在不知情下漏水,車主沒查覺...(這發生在老車的機率很高)
引擎冷卻不能正常冷卻,如果引擎有多設計兩公升機油的容量,
大量的機油可以協助引擎溫度不會一下子就飆到掛到.
有很高的機會讓你撐到修車廠去!

就算多了四公升機油,四公斤上下,
四公斤能影響油耗也就是百分比小數點後兩位以後的事.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SAXO1.6i wrote:
速馬力(Speedmaster) sm 5w50耶 會不會太薄了?...(恕刪)


Speedmaster 5W50 的機油...說真的不算好用

它跟同級的Mobil 1 5W50 相比較...速牌的油真的很糟...加速慢拉轉也慢
唯一的優點可能是省一點點的油

甚至Castrol 5W50 黑瓶 都比不上...(嘉牌黑瓶這支油真的差到爆了...拉轉超級慢的)
機油的品牌林林總總多到不勝枚舉,但大多數的機油品牌都是油「商」跟油廠買基礎油回來,
摻配其他的添加劑後裝瓶出售,或者是直接買成品機油回來就直接裝瓶出售,剩下的就是到處
打廣告做行銷,反正消費者也沒有能力化驗瓶子內到底裝得是什麼機油。

而所謂有獲得XX車廠XX認證機油,只要該油品能符合該車廠某規範的認證,油廠或油商都可以
申請送樣至該車廠檢驗,或自行找第三公正單位檢驗並將檢驗報告送交車廠審核,只要能符合該
車廠規範中規定需要的物理性狀,便能獲得該等級的認證。

而有的油商因為是直接跟油廠購買某成品機油回來充填瓶子出售,只要該成品機油曾獲得某認證
,油商便可以在該機油瓶子上標示該認證,也就是所謂的相對認證。

但要製作精美的機油瓶子以及瓶身上的標籤很容易,所以消費者很難去判斷標籤上所標示的等級
、認證規範是否為真?即使該油品的相對認證是真實的,但一樣的機油換個品牌包裝再加上廣告
之後,往往能以數倍的價格出售,反正只要廣告中夠誇大能吸引消費者就可以了。

所以為了避免買到這類再包裝、甚至是以低價機油混充高價品的機油,最保險的機油品牌選擇,
就是挑選自己有煉油廠設備,從基礎油開始一直到成品機油有完整製程的油「廠」品牌,像是
Mobil、TOTAL、IDEMITSU.....甚至是國貨之光的中油,都是屬於這類的產品。

而要如何區分某機油品牌,是自己生產還是買來包裝的也並不難,各油廠的經濟規模都相當大,
所以都會在其官網上詳細列出大部分的石油類產品資訊可以參考。
因為石化製品都是從原油開始提煉的,其中最賺錢的就是汽油,其他的各類潤滑油指、石化原料
甚至最低階的瀝青,都是提煉器汽油的副產品。
故只要在產品資訊中有汽油一項的,就能夠確認該機油品牌是有完整製程的煉油廠所產製,反之
若只有賣機油和一般潤滑油脂的廠商,那就應該是買油回來分裝的了。

有生產、出售自有品牌機油的煉油廠,會不會因為商業考量而將較差等級的基礎油賣給其他機油
品牌的油商回去摻配加工呢?這點很難說但也並不是不可能,所以選擇有完整製程的機油品牌才
是風險最低的。

當然有完整製程的機油品牌,並不代表其機油就真的是最好的,但至少能保證他們出售的機油都
具有最起碼的品質保障,大家還是可以依照個人的使用習慣與偏好,在這一些有完整製程的機油
品牌、種類間去挑選適合自己用的。

畢竟摻配商的研發技術和設備,都不可能高於這些大規模的油廠,即使某摻配品牌的機油真的是
不錯用,那也表示賣機油給摻配商的某油廠,自己也有銷售一模一樣的機油,而且售價也會更低
更合理。

大家還在被廣告誤導,繼續選擇沒完整製程的摻配機油品牌嗎?是時候該醒醒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