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個例子讓我覺得跟現在講氣囊的事情滿類似的,即使套用在國外也是一樣的,也就是因為國外的政府機關認為這類型的安全機制對於保護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協助,就以法令來要求車廠,而一單有明確的法令,慢慢的,人民也會有更深刻的認知,於是廠商就會以更高的安全基準來跟消費者訴求,造成現在北美、日本、歐洲幾乎都是以全車系6氣囊以上來跟車主訴求,但在台灣,在消費者普遍認知度偏低的時候,你想拿氣囊做為商品主要訴求點,就好像在冬天賣冰棒一樣,沒有人會覺得這是有用的東西,不要說6氣囊了,連2顆氣囊都被視為票房毒藥。
追根究底,真的還是要政府用明確的法令來規範,不然要消費者認知安全性,會是很遙遠的一條路。
strangerbayard wrote:
只能希望ARTC的安全測試
能公開 讓大家有知的權利
作為選擇國產車的參考
ARTC所做的測試標準值不是很高,也不是以幾顆星來標示所謂的安全性,基本上,現在的撞擊法規只有分"通過"跟"不通過"兩種而已,能通過的就能在市場上販賣,不通過的就不能賣,所以沒有什麼"選擇國產車的參考"的可能性,只能說太爛的車政府會主動排除,但只要是及格的車,都跟滿分的車一樣,都可以賣,而且就我了解的法規內容,對車廠來說,要通過撞擊測試的難度可能比通過4期排放還簡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