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是單純的造車理念還是技術問題做不到,為何一些車廠不出後驅或四輪傳動車?

If you check BMW USA in http://www.bmwusa.com/, you will find BMW is still making 4WD cars for both 3 series and 5 series. You cannot see them in Taiwan only because the dealer doesn't import those cars.
Paul1141 wrote:
除了特殊設計的品味車,應該沒有人想再回去開或坐車廂中間凸起一條「田埂」的後驅車了吧。...(恕刪)

田埂.......
難道我昨天剛坐過的十二年Camry是後驅車?!﹝我是真的想知道的~有誰知道答案嗎?﹞
radpig wrote:
ff前驅車有轉向過度而非是轉向不足...4輪驅動轉向適中....後輪驅動有轉向不足之現象
...(恕刪)


你因該講反了吧? FWD 比較容易產生轉向不足, RWD較容易產生轉向過度.

大部分的AWD, 4WD 也都會產生轉向不足的
nerdwannabe wrote:
你因該講反了吧? ...(恕刪)

附議唷! 對大多數非進階駕駛人而言, 轉向不足才比較容易掌控
例如在右轉時發生轉向不足, 只要方向盤再向 "右" 多轉更大角度即可
這是符合邏輯的做法
若是轉向過度... 方向盤卻得向 "左" 反打
一般未受訓過的人, 應該是怎麼也想不通的


Paul1141 wrote:
在1973年中東戰爭...(恕刪)


前驅有他的技術困難
怎麼讓兩個輪子同時帶動車子又要轉向
所以那個年代沒有人有動力去研究前驅
當然沒有前驅

Guelph wrote:

田埂..........(恕刪)

Camry是什麼驅動我不知,但前驅車廂底板中間也有一道隆起,那是給排氣管滴。後驅車的「田埂」高度加倍,約為30幾公分,比排氣管隆起部份高一倍喔!
Paul1141 wrote:
Camry是什麼驅動我不知,但前驅車廂底板中間也有一道隆起,那是給排氣管滴。後驅車的「田埂」高度加倍,約為30幾公分,比排氣管隆起部份高一倍喔!

原來是這樣,那應該是排氣管了,因為沒有很高啦,大約是小時候坐過的福特的一半高而已~
不好意思..我記錯了><....畢竟已經有10年以上.腦袋的資料都是10年多前...

感謝更正錯誤.............

4wd的轉向特性的確是最適中的.....部要以高速進灣的情況.高速進灣會有轉向不足之現象
高速進灣步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還有一個在台灣大家不是很喜歡裝一個大尾翼嗎...裝那個如果不是時速10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駛.會增加耗油量

在低速行駛時會增加阻力.耗油量...所以還是不建議裝那個尾翼








Paul1141 wrote:
在1973年中東戰爭...(恕刪)

早期之所以沒有前驅車,是當時的技術使然,
前輪負責轉向,但當時的要做出能夠轉向、同時能驅動前輪的傳動軸,很難,
也就是說,可改變角度的傳動軸,在萬向接頭部份很難設計,沒有幾個車廠做得好,
甚至在引擎室內同時容納引擎本體、變速箱與傳動軸也不是那麼容易,
於是乎多數車廠就不再傷這個腦筋,把動力往後輪送就好。

雙B之所以堅持後輪驅動、前輪轉向的配置,就是這兩家德國車廠堅信,
唯有讓動輪與轉向輪各司其職,才能獲得“最佳的行路質感“,才叫做“行車“,
於是雙B將“前輪轉向、後輪驅動“奉為圭臬,
儘管兩家車廠所營造的駕馭感受截然不同,但毫無疑問的,雙B開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雙B,
例外當然有,例如98年採用Smart三明治夾層的A-Class(W168)與05年的B-Class(T245),
那是朋馳成本考量所開發的入門平價小車,也是豪華品牌如朋馳在多元化開發產品線、搶占市場時不得不的妥協。

至於AUDI,確實是後驅車做不過雙B,才以4WD作為另一項發展的特色,
4WD有很多優點,但結構複雜、重量、油耗、噪音、保養維修成本都是缺點,(F1也怕這些~)
VW/AUDI集團為什麼要大費周章開發複雜的W12引擎?
Double V6的構造讓它缸體總成長度僅513mm、寬690mm,體積幾乎僅是原有4.2升V8引擎的水準,
這樣的體積讓A8 W12足以在引擎室內塞入前輪傳動軸,然後再搞入AUDI引以為傲的4WD,
產品實力能否和S600、760Li一較高下?讓買家自己評估,但6.0升4WD頂級旗艦就有不同賣點了。
黑心中古車商的眼中釘~~中古車問題都歡迎詢問,車商口碑問題請恕無法回答喔!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