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要隨媒體起舞,但是媒體除了誇張之外,多少也反映出一些事實...大概跟民族性有關吧,凡事都是"差不多"就好,再加上政客為了選舉支票等原因,站在高鐵公司的立場當然也是越早營運越好,少賺總比放著空轉每天燒錢養一堆人好.能通車就好,剩下"小"問題再慢慢修....通車初期還在"試營運階段"服務不周請見諒!台灣大小工程都是這樣,像台北東湖的聯外道路"康湖路"趕在選舉之前通車...結果很多收尾工程都沒弄好,通車隔天才開始畫標線、調整標誌牌,通車兩週了結果每天都有大小工程在進行,動輒封閉車道處理...這種小路又有斜坡,路面還有散落工程碎石,難保不會有機車族滑倒或是煞車不及,汽車如果開太快可能會來不及閃工程人員...沒錯,反正能通車大家都很高興,但是如果發生意外呢? 誰能負責?這能怪工程人員嗎? 每天拼死拼活趕工,通車後還要擔心在做收尾工程時不小心被冒失的駕駛撞到. 若有人不小心出了事倒楣的也是施工單位.回到高鐵...大家都很期待要搭,說不期待是騙人的,但是是不是我們應該集合大家的力量去敦促政府再延個幾個月...6~7年都等了,不差這幾個月的時間,但是有這幾個月的時間,高鐵能夠對工程有更深入的檢討與補強(說不定也有很多急就章的東西沒弄好)能夠加緊人員訓練能夠好好把sop定好、操作手冊弄好、跨國工作人員的溝通方式整合好.能夠多做幾次演習、應變計畫訂立...能夠.... 能夠做的事太多了...到時候我們也才能享受真正安全、舒適有良好服務的高鐵,而不是趕通車而硬體還在趕工修正、服務人員不熟練而亂七八糟甚至出意外.高鐵履勘委員、國外認證機構以及國內外一些學者會提出那些質疑絕對有其原因(先不去講那些學者,講難聽點履勘委員、國外認證顧問機構都隨便虛應一下說好話也是可以閒閒等著錢入袋 不是皆大歡喜嗎?!)雖然現在政府跟高鐵弄出來的條件是平均每小時1~2班(就是至少把追撞這個問題排除在外)但在一切都沒完全就位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問題誰都很難保證,沒出事很好,就怕那"萬一"這種國際都關注的重大工程,只要出個小意外除了財務上面的損失外,也有國際名譽的問題(這種意外的紀錄多少會影響旅客信心,也會在高鐵營運史上留下汙點)更重要的是還關係到旅客安全.還有這跟什麼"唱衰"高鐵 無關, 更不要把它扯成"支持台灣、相信高鐵"這類選舉語言,完全是針對這個事情而言,相信很多對高鐵有批評的人也是愛之深責之切,冠上這類政治語言太沉重了.
sheep7101516 wrote:高鐵採用歐洲號誌和日...(恕刪) 我看日本那裡的報導,日本負責車輛, 信號(DIGITAL ATC), 架線, 通信, 電力及operation高鐵跟日本當地的新幹線不同的地方為日本為單線單向高鐵用的為歐洲的雙線雙向(可以變換車道)http://www.youtube.com/watch?v=2h2Kst6yGdI請教一下您從哪裡得知高鐵採用歐洲號誌?
sheep7101516 wrote:高鐵採用歐洲號誌和日本車體,混合成全新的台規系統,說真的整合難度可能比Su-27嘗試安裝F100發動機還難 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啦...號誌系統絕大部分的組件都是日本設計、製造,只有道岔的轉轍器因為要配合德國道岔,所以還是西門子的產品。另外,雙向號誌系統並不是台灣高鐵的刻意刁難日本核心機電廠商,而是交通部在與台灣高鐵簽訂興建營運協定(C&OA)的時候,就要求台灣高鐵要有單線雙向運轉的能力。JR 東海與 JR 西日本是沒有採用雙向號誌沒錯,但是 JR 東日本有,因為將來東北新幹線要延伸到北海道時,目前雙線在來線的青函海底隧道,將會改建成一線新幹線與一線在來線,因此這兩條線都必須要有雙向運轉的能力。
rebels wrote:媒體也都有報導乘客身...(恕刪) ^^^^那一個國家的媒體? 如果是 中國 媒體那我真的沒話說但我想你所謂的媒體應該是台灣這邊的報導了吧我深深覺得台灣媒體真的很會炒作十幾年前每次報導 軍演 都是講國軍多英勇多先進現在每次都先報這回 脫靶 幾次這樣新聞才會大前馬市長都說了,中央地方合作那麼多,但是只有不合(壞事)才會有加強報導(傳千里)沒辦法,中國人就是愛看熱鬧所以我覺得西式民主用在中國人身上真的是"亂"比較多現在 台灣媒體 動不動就用個 新聞自由 來寇帽子所以真的是文章寫的要有話題,錢才會賺的多我現在看到各家新聞高鐵的新聞報導全部都是 "高鐵很快就要出事了" 這種感覺上次不是說國外高鐵有狀況時從 300 公里到停只要三秒(各家電視新聞都有說)笑死人了,把看電視的人當低能兒嗎? 300 公里 3 秒停住,那沒攜安全帶跟走在走道的服務人員不都撞死在椅背上了如果您是長期通車長途的人,誰敢保証 飛機比較安全 高速公路上不會車禍 火車上不會有卡車闖平交道, 我只想說 "高鐵應該沒電視講的那麼危險"現在看電視新聞都要花點腦筋才是
sammy98 wrote:重點是德國ICE誤點...(恕刪) 這個情形景只有在中北德平原上的某些路段可能發生。ICE誤點根本是家常便飯,我跟我太太被整過多次,一毛前都沒退回過(包括車壞了停在前站,在讓乘客轉乘慢車到目的地的鳥事)。有關退費規定的比較,或許大家不必把國外的情形加以神話,這跟事實根本不符。德國國鐵曾經在各火車站設置一個時鐘,專用來統計當事班車誤點的累計時數,結果在幾個禮拜後全部消失,因為數字實在太難看了....我絕無意為台灣高鐵辯護,只是談談自己在德國生活的經驗以及一些想法。高速鐵路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載具,不出事則已,一旦有意外,傷亡必定慘重,這是在決定興建以及使用這種運輸方式之前就應該考慮清楚的問題。不論那個國家的系統都一樣,難道大家已經忘了幾年前德國ICE因為輔助橡膠輪爆裂而出軌的新聞嗎?台灣的公共工程品質,向來不為大眾所信任,今天高鐵的通車爭議,只是其中一例。這跟愛不愛台灣沒關係吧?官方以及高鐵公司有其考量,事實上也不可能有完全安全的系統,不然空中飛的那些,又該用那種標準來檢驗呢,不是嗎?但是消基會有他的合理懷疑,發起一個反制的運動,希望大家多正視這個問題,也是名正言順,有值得支持之處。搭不搭是個人決定,勉強不來,只是監督的工作不因已經通車而可鬆懈,這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