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Min wrote:
也不一定"絕對"的市...(恕刪)
wsctw wrote:
樓上說得沒錯! 市場決定一切
有人拿槍逼著你買國慘車嗎?
樓主說的沒錯!汽車安全配備是無法完全靠市場機制來走的!
因為,並非所有的車主,都了解安全配備是什麼!
簡單舉個例:ABS是標配!大夥可以去試試,路上隨便攔一台車,
問他ABS的「全名」是什麼,(這先前有雜誌做過,但是是對女性車主!)大約不半一到的人答的出來!
那更別說 ABS 的「原理」及「使用時機」!
所以,在台灣的「汽車市場」裡,存在著這種「資訊不平衡」的現像,可以說「汽車知識」原全不成熟!
廠商不願講,車主不願讀!政府也不立法!
大家就熱衷在這些「電子花車」的配備上!
大言不慚的說道,那些安全配備沒什麼~唉~悲哀啊~
結論是:這個不成熟的市場,是原全無法決定任何事的,只能被車商牽著鼻子走而己!
蔡大 wrote:
為甚標榜安全氣囊顆數的車子,銷量不見得會提高??
因為當氣球爆了的同時,車子大概也撞爛了,就算要復原氣球也是一筆可觀的維修費
此時,買車之前當然不會想到生命安全問題,而是維修費用,油耗,零件普及率,價格,品牌問題
當然開車最基本就是安全帶要上,否則光有氣球也沒有用所以就沒考量安全配備問題,等到出事了才會想到當初有氣球大概不會傷到人,所以為何大家吵著不安全的問題時卻還賣得好.
這是我的見解
個人觀感,不喜勿怪!
我是這樣覺得啦!如果說車商在賣車時,
就告訴你:
「我這台車沒汽車囊,所以就算你有繫安全帶,在撞擊時,你的頭還是很有可能會擊到方向盤,造成重傷!」
「我這台車沒VSC,所以過灣不能太快,否則輪胎打滑時,車子會甩尾180度!除非你是舒馬克,否則,你只能祈禱了!」
「我這台車後軸剛性不足,常會有無預期甩尾現像,所以~千萬千萬不能開快車!」
blalalalalalalala~
上述這些,車商會說嗎?當然不會,又不是傻子!
在商言商,我同意!
但這些,所有的消費者知道嗎?很抱歉,絕大多數都不知道!
先前有個車評說過:「車主必須要了解自己車子的極限在那!」
當你超過這個極限,車子自然無法再保護你,甚至傷害到其他的人!
何謂極限呢?當然就是這些車商不願面對的「缺點」啊~
P.S.
小弟是真的撞過,才深深的感受到氣囊的重要性!
小弟的Civic 5代,北美進口的!跟一台MB S320對撞,時速約50km~
對方逆向來,把我「撞飛」(真的飛走了,我完全不在車道上,還是車尾撞上電線桿才停下來的!)
有繫安全帶,頭撞向安全汽囊,保住一條小命!
下車時胸口還痛痛的!
所以~別再說什麼「汽囊無用論」,完全是業代想賣車的話術,消費者要懂得分辨啊~
國外沒法規硬性規定6SRS(日本有些車也都只有雙氣囊、四氣囊),但是因為有撞擊測試分等級的評價,車廠為了讓星星多一點,自然多裝一些氣囊。(當然民眾也要在意才行)
台灣法規也沒硬性規定要2SRS,是因為新實施的撞擊法規,沒有2 SRS過不了,才被迫加裝2SRS。現在要讓國產車有6SRS 關鍵應該是把台灣的撞擊法規從「合格」改成「星等評比」,自然氣囊就會裝上去了(當然也要民眾Care才算),有比較才會進步。不然大家裝兩顆氣囊都合格,誰會想去多加氣囊? 但一旦改成星等評比,T牌應該不會坐視Ford拿四顆星,自己雙氣囊拿兩顆甚至一棵星吧?!
君不見,10幾年前,誰知道哪台車省油,都只能憑口碑,買車有時甚至忘了比較。自從能源局開始有油耗數字跟等級讓大家比較,現在車廠每個都很強調能源效率等級了。
yutasan wrote:
所謂的危險源是什麼?
是路上會突然跑出來,看到車燈就呆在原地不動的動物?
是離開都市就會有高原縱谷,讓許多駕駛不熟悉的道路?
是城市到城市之間有著筆直到地平線,且車少到會讓駕駛想打瞌睡的道路?
最大的危險源就是駕駛的不專心與開快車。
沒有所謂的鴕鳥心態,一切都是市場機制,如同NOKIA一樣,當消費者覺得NOKIA的手機沒什麼吸引力時,
NOKIA自然會被其它同業打趴。
還有就是比例原則,台灣的汽機車密度之高,每年在交通事故傷亡人數中,
屬數量最多的機車最多,機車的事故這麼多,那政府該不該介入呢?
相對的,台灣所有汽車當中,那一個廠牌的車子市場佔有率最多?
所以在汽車事故中,所佔的比例自然就高。
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市場機制」,在台灣的汽車市場裡,只存在「車商機制」!
車商怎麼說,你就怎麼接受!
資訊完全不透明!
想像個情境,記者對車主訪問。
記者:「這台車有配備DVD耶,請問它能帶給你什麼好處!」
車主:「DVD耶,他可以看電影,可以聽音樂,可以給全車的人聲光享受,balalalala...。」
記者:「這台車還有配備VSC耶,請問它能帶給你什麼好處!」
車主:「.............。」(好冷~好冷~)
很遺憾,這就是目前汽車市場的現況!
絕大多數的人,都不了解這些安全配備的東西是什麼,又怎麼會去要求這些呢?
車商不願講,車主不願讀,政府不願管!
就造成這種畸形的市場,一昧的追這些「電子花車」唉~
摩托車的部份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就是強制戴安全帽!
最起碼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頭像西瓜那樣爆開來的畫面了吧!
如果當年政府沒強制立法要求「騎車要戴安全帽」!現在又有多少人願意戴安全帽!
現在警察都抓那麼嚴了,都還有人不戴,更何況沒立法呢?
傷亡數字,恐怕會是現在的好幾倍!
再來,我提一個案子說明資訊不透明!
煞車系統是汽車 最最最基本 的安全系統!跑的再快,停不下來也是白搭。(不要跟我說要用撞東西來停下來。)
碟煞幾乎是所有車子的標配!
想問問各位,大家都了解自己的「煞車碟盤的尺寸嗎?」??mm,是「通風碟」還是「實心碟」?
一:消費不知。
二:絕大多數的汽車DM也都沒提。(各位可以去翻翻)
三:業代也不見得清楚。
(小弟的真實體驗,去看OutLander時!
我:「輪框是17吋,那麼煞車碟是多少mm的呢?我看DM上也沒提耶,可以請你告訴我嗎?」
業:「(呆了一下),17吋的輪框,可以裝16吋的煞車碟。」
換我呆了:16*25.4=406.4mm,我的媽啊!超跑都沒裝到這種Size的吧!)
所以,如此不透明的市場,又何來機制可言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