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april.ryan: European Car 好像比較像汽車界的時尚雜誌, 很"高質感地"介紹歐洲車, 但對於車的本質方面好像...
To ariete: 嗯, 我有同感, 其實超越好像都有在測試加速或煞停之類的, 比有些雜誌只是把開出來兜兜風要好!
To 1600: 哇, 看來你跟超越有種不可分離的革命情感呢! lol 真不簡單呀!
To eh: 我覺得雜誌有它的獨特觀點無所謂, 但要一致比較好, 讀者才能掌握吸收資訊的程度.
to jamo: 美國的Car and Driver在排名時, "熱血度"是最主要關鍵(操控, 駕駛樂趣...) , 連中小型房車集評也選"手排"來"尬"; 當然世代交替後各車的順序就可能變啦! (順道爆好康, 美國版Car and Driver訂到家一年只要US$20喔(含運費), 最近似乎還有聖誕節特價)
Soler是亞洲之光, 華語的驕傲!
必竟熱血車主,跟一般車主,還是有粉大的差別.雜誌的資訊,通常只能參考參考.!!!
事實上"數據"到頭來還是真的只是"數據"
例如: 2台車0~100km/h,差了0.3秒,.......等等這些數據,實用嗎?? 試問??
車主在車子賣掉前有幾次機會,可以全油門來"測試"自己的車車呢??
而這0.3秒真的那麼重要嗎?? 但如果選的是跑車那就另當別論了.
用這些數據來選擇車車.那也是筆者他們選的??
有人說車車是男人的小老婆,那老婆怎麼選,還得參考別人的分數,不是有點可笑嗎??
最重要的"售後服務"以及"品質保固",這些都不是數據可以表現出來的.
在新車入手6~8年之內,可能花掉的錢,可能早就超過原本的車價了.
這類"養車數據",雜誌真的粉難可以統計出來的.
另外"對不對眼",也粉重要.喜歡就是喜歡. 車子有時候也代表車主的格調.
大家都說好的,你不一定喜歡. 你喜歡的,大家不一定說好.
比較市面上的其他雜誌,超越車訊,真的粉不錯,至少我也曾經訂購3年以上.
暗夜徘徊 wrote:
以前都買一手,後來出超車之後我就只買超車了~~ 它是我上廁所必備良伴,哈哈
原來當初跟著一起跳的人真多...

不過近來的漫畫跟美女照...個人倒是有點小感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