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三菱EVO vs. 速霸陸STi

kevincuit wrote:
打那麼嘴跑真的沒有意思,EVO有EVO的好,STI有STI的好。

從動力上來說,EVO的直列引擎在構造上本身比STI的水平對臥要更強壯,所以無論它是鑄鐵的也好,還是鋁合金的缸體,都比STI的引擎在動力上有更大的上升空間,所以這也是為什麼STI的車主改動力的時候都十分謹慎的原因。而且,開過EVO和STI的朋友都知道,以同等級來說,EVO引擎的空燃比都比STI的空燃比要更小,因為水平對臥引擎的散熱是一個先天性的問題,所以只能通過更多的燃油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一定程度的限制了STI的動力改造空間。但就原廠的引擎輸出來說,EVO和STI完全是同等級的,有人說EVO的TURBO感覺更好,OK,EVO的TURBO本來就比STI的TURBO要稍大,加上前置的中冷器,TURBO介入的感覺當然是比STI原廠的要來得更刺激。

從操控上來說,STI的水平對臥引擎加上左右對稱的四驅系統,從物理學角度來說是一個先天的優勢,這是EVO加裝多少電子系統也無法比擬的。電子系統能輔助你的操控,但是改變不了物理上存在不足的事實。有人說,可是EVO就是感覺操控更好,可是那是感覺,是因為電子系統輔助了駕駛者,彌補了駕駛者的不足和出現的失誤,但是這樣的車你是開不出風格的,因為你根本沒有辦法深入的了解它,電子系統在駕駛者和車之間成為了一個媒介,所有的指令都是電腦在輔助駕駛者完成。

再講述一個觀點,市售的STI車輛其實很接近於拉力車的平台,而EVO有着更接近街車的調校,所以,路面上的確很容易讓人感受到EVO的操控比較理想,但一旦到比較惡劣的路面,或者說雪地,EVO的操控就絕非是STI的敵手了,(實質上電子輔助系統在這種路面情況下,發揮的作用就沒有那麼大了)。這就是為什麼STI原廠的避震器的行程會較EVO的要來得更長的原因。

你好像弄反了
空燃比小代表的才是較濃的供油

操控特性差異是有
但所謂的水平對臥設置或是多電子化的系統...個人認為都沒有那麼關鍵性,只是部份粉絲們的精神慰藉
會這麼說是因為,轉向不足的評語總是比較容易落在IMPREZA身上而非EVO
電子化的驅動系統方面,IMPREZA一樣也是跟著世界潮流的方向在走,不是嗎?出自手排應該也是遲早的事
EVO操控並不是感覺而己,它忠實的呈現在循跡性表現與所做出的時間上,EVO雖沒強調過但其實很留意配重平衡的問題,有配重儀的話可以去試試看,另外EVO的轉向反應也是常被人稱道的地方
不要小看EVO機械結構的基本功!
所以不是只要電子化操控馬上就會三級跳,那還是需要建立在一個良好的機械結構上
像S60R就是個失敗的例子...反觀GT-R也不會因高度電子化,就折損其地位

駕駛風格個人是覺得跟觀念、個性比較有關,與車子較不相關
但可以說的是對技術的要求可能些許差異,當電子系統幫你處理掉一些狀況,駕駛者不用面對那麼多應變,門檻就會較親合一點
這種感覺也許就跟愛FR的人一樣,總不認為AWD能練到多少技術
不過奇怪的是如果說駕駛樂趣...IMPREZA好像也沒有比較吃香...所以這兩台純粹個各人喜好

你最後一個觀點,我覺得並不盡然...而且好像也過於主觀
雪地表現從以前看過來也是各有輸贏,"絕非"敵手的"絕非"二字不知從何而來?
而且這種情況也更是離不開電子系統,電子系統應該才是主角
WRC應該算是惡劣路面的代表吧...
WRC Group.N的資料去研究一下,你會發現跟你說的"絕非敵手"完全不一樣

Dwing wrote: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恕刪)


你好有耐心地跟那種人解釋喔....就讓他好好反省檢討就好la...
在前面一堆似是而非不懂裝懂或者沒什麼建設性的回文之後~
(看前面幾篇回文其實我原本想保持沉默就讓這些不懂的人繼續不懂下去吧...)
但沒想到後面還是有懂的人跳出來解釋了XD...
其實kevincuit大大說的很多地方都很正確~只是可能形容詞上比較沒那麼適當~
inconceivability大大說的確實是比較客觀一點~

kevincuit wrote:
從動力上來說,EVO的直列引擎在構造上本身比STI的水平對臥要更強壯,所以無論它是鑄鐵的也好,還是鋁合金的缸體,都比STI的引擎在動力上有更大的上升空間,所以這也是為什麼STI的車主改動力的時候都十分謹慎的原因。......EVO的TURBO本來就比STI的TURBO要稍大,加上前置的中冷器,TURBO介入的感覺當然是比STI原廠的要來得更刺激。


這點是真的...而且是很多開IMPREZA的心中的痛~

kevincuit wrote:
EVO引擎的空燃比都比STI的空燃比要更小,因為水平對臥引擎的散熱是一個先天性的問題,所以只能通過更多的燃油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一定程度的限制了STI的動力改造空間。


其實他就只是想表達IMPREZA經常需要更濃的供油以便解決引擎體質相對較弱的因素~
這點inconceivability大大您也不用太吹毛求疵~

kevincuit wrote:
但一旦到比較惡劣的路面,或者說雪地,EVO的操控就絕非是STI的敵手了,


我也認為這段講的有點太過...
太新的版本我是不知道~
但我知道至少在包含淚眼鯊之前的圓燈、GC的年代來說~EVO的後LSD都比STI的好~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台STI要跑台灣的拉力賽第一個要改的東西就是後LSD~
不然在成績上跟EVO放在一起會很難看~
而這關鍵也不是什麼電子不電子的問題~因為要跑比賽大家都是用機械式的LSD~XD~
那些電子輔助的東西能拆就拆能拔就拔~不然車子會很不聽話~
有一個說法是說~
IMPREZA的中差如果沒改電差的話在扭力分配上是前45後55~而EVO是前55後45~
雖然差別不大~但某種層面上來說可以說是IMPREZA較像後驅車可以用比較短的時間讓車頭指向出彎點~
而EVO是出彎的車頭牽引力較大所以出彎加速度較快~
這是一個很專很專的專家跟我講的我想應該說的沒錯~

inconceivability wrote:
操控特性差異是有
但所謂的水平對臥設置或是多電子化的系統...個人認為都沒有那麼關鍵性,只是部份粉絲們的精神慰藉


我完全同意您這段話~明明這兩台車的重點就不在那些電子設備上...
不懂怎麼老是有人愛把這些東西講的很重要~

inconceivability wrote:
轉向不足的評語總是比較容易落在IMPREZA身上而非EVO


我想這是後LSD造成的問題~改過後LSD的IMPREZA轉向超足...XD~

inconceivability wrote:
不要小看EVO機械結構的基本功!


誠如您所說~單就EVO跟STI來說...底盤跟機械結構上的設定上EVO勝出...

----------------------------------------------------
最後分享一點個人的小小看法...
EVO就是EVO~不像IMPREZA STI還會出什麼TYRE-RA或者SPEC-C~
或者S201 S202 S203 S204~甚至TYPE-RA R或者22B等等一堆差異極大的版本~
其實以原廠車來說EVO就是高STI一級~
而要跟EVO一決高下的我想至少也要項是TYPE-RA SPEC這類的強化版才行~
(用22B畢竟是太作弊了點XD~)
所以光STI跟EVO比較的話~我想是EVO勝出的...



baga06061984@hotmail wrote:
在前面一堆似是而非不...(恕刪)


我補充一下好了

據我所知IMPREZA為了排污問題,其實空燃比並不低
妥協部份是在壓縮比
所以EJ擎引雖是鋁合金與半封閉水道設計,但熱源問題還是要小心留意

STI還有SPEC C版,EVO雖也有MR版但定位不同,以若雙方都以原廠來說這SPEC C版才是最快的
baga06061984@hotmail wrote:
最後分享一點個人的小小看法...
EVO就是EVO~不像IMPREZA STI還會出什麼TYRE-RA或者SPEC-C~
或者S201 S202 S203 S204~甚至TYPE-RA R或者22B等等一堆差異極大的版本~
其實以原廠車來說EVO就是高STI一級~
而要跟EVO一決高下的我想至少也要項是TYPE-RA SPEC這類的強化版才行~
(用22B畢竟是太作弊了點XD~)
所以光STI跟EVO比較的話~我想是EVO勝出的...


由此段話就知道對 IMPREZA 不是很了解

原廠 22B 實際上不會比 SPEC C 強

22B是紀念版,SPEC C是賽車精簡版(專賣改裝廠)

baga06061984@hotmail wrote:
但我知道至少在包含淚眼鯊之前的圓燈、GC的年代來說~EVO的後LSD都比STI的好~


台灣原廠出的 IMPREZA STI,
後面是一般差速,並不是LSD,不要認為差速就是LSD

baga06061984@hotmail wrote:
我完全同意您這段話~明明這兩台車的重點就不在那些電子設備上...
不懂怎麼老是有人愛把這些東西講的很重要~


底盤設計來看,如果 EVO 沒配備那些電子設備,

事實上其物理運動性質不會比IMPREZA好

車頭重量(鑄鐵Vs鋁合金),引擎及變速箱重心配置,傳動軸(等長與不等長).

整體看來 EVO 只有後懸吊設計好過 impreza

-----------------------------------------------------------
看一下當年進口的 EVO (配備,馬力等同日規的STI)賣的如何?

進口後缺少了那些電子設備.

問一下EVO迷吧,對那台EVO的評價是怎樣?

只有在賣價高STI一級.

inconceivability wrote:
我補充一下好了

據我所知IMPREZA為了排污問題,其實空燃比並不低
妥協部份是在壓縮比
所以EJ擎引雖是鋁合金與半封閉水道設計,但熱源問題還是要小心留意

STI還有SPEC C版,EVO雖也有MR版位但定位不同,以若雙方都以原廠來說這SPEC C版才是最快的


EJ引擎有半封閉水道也有開放式水道~
原廠的EJ20就是開放式水道~(我剛換全新的所以我知道)
所以我的新引擎有拿去"踩條阿"~就是在水道打樁改成半封閉的結構強化~
半封閉水道應該是T20C這類原廠就稍稍強化過的版本~

baga06061984@hotmail wrote:
所以我的新引擎有拿去"踩條阿"~就是在水道打樁改成半封閉的結構強化~


這樣很危險,因為條阿材質如跟缸體的材質不同.
膨脹系數不同,時間一久有可能會造成汽缸變形.
很多車友不建議如此改法.

Dwing wrote:
由此段話就知道對 IMPREZA 不是很了解

原廠 22B 實際上不會比 SPEC C 強

22B是紀念版,SPEC C是賽車精簡版(專賣改裝廠)(恕刪)

噗~~~最強的不是應該是SPEC-C TYPE-RA R嗎XD...
由S204承襲而來的鎢綱曲軸外加斷造活塞堪稱完美組合...


Dwing wrote:
台灣原廠出的 IMPREZA STI,
後面是一般差速,並不是LSD,不要認為差速就是LSD

我的是進口的97年12月底第一匹進口的GF8~
進口鯊的後差速器原場就配備"黏耦式LSD"~
而進口STI版本更是搭配STI版的LSD~
我這邊講的都是進口的~不好意思讓你以為我在講國產的~

至於像是你說的"車頭重量(鑄鐵Vs鋁合金),引擎及變速箱重心配置,傳動軸(等長與不等長)."
我要跟你說...胚起來沒差多少...
光4G63的引擎強度跟轉速衍伸性就把上面這些問題補償的差不多了~
更不用說在五速時期變速箱強度上EVO比IMPREZA強~後來改六速就是豬鼻鯊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啦~這邊講的都是沒改過的EVO跟STI而言...


Dwing wrote:
這樣很危險,因為條阿...(恕刪)


OK的~
除了條阿有終身保固之外~
這間店專弄硬皮鯊的~這樣搞已經搞好幾台大改的胚好幾年都沒事了XD~
老闆自己的車也是這樣設定~轉速到七千還是穩到不行XD...
Dwing wrote:
以底盤設計來看,如果 EVO 沒配備那些電子設備,
事實上其物理運動性質不會比IMPREZA好
車頭重量(鑄鐵Vs鋁合金),引擎及變速箱重心配置,傳動軸(等長與不等長).
整體看來 EVO 只有後懸吊設計好過 impreza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IMPREZA配重比EVO好的根據是哪來的???理論?科學?
說重心稍低一點,這還說的過
我看過一集BESTMOTORING(可能是2001 4月號),有拿配重儀出來秤
除了前後配重先天問題外,Evo在日本性能車中右左的平衡是數一數二的,輪荷重差異最小
2者最新的一代,前後比重來說EVO還好上一點,是不是又跟某些人的"印象"不符?(只是敗在總重量提升太多)
EVO VIII價錢有問題,動態表現仍沒問題,還記當時台灣媒體試車還提過換車後的落差

我一直覺得兩台車個性不同,但速度表現差異不大,這才叫對手...否則根本不是對手
喜好可以有別,不過可以印證、舉證的事,還是有所本比較好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