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好奇問一下,日系國產車和在日本當地的同款車組裝差很多嗎?

jerryhsiao wrote:
你們仔細看看一部車能...(恕刪)

助手座安全帶扣環在撞擊之下可以脫落的車
也是少見了.....
這台車 我想安全應該是擺在最後面吧
benlu wrote: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恕刪)


咦?
為什麼隨便帶過說 "沒進步"呢? ((而且為什麼要打那麼多個"台"字啊?))
請問具體來講是哪裡沒有進步, 或是沒有達到目前的國際水準呢?

要保證國家汽車產業進步就是適當的限制進口
例如, 澳洲政府嚴格限制進口車, 為的就是保障國家的汽車產業
在韓國, 人人愛用國貨, Hyundai剛開始連方向盤都會脫落
但是國民大力支持, 購買國產車, 才使得韓國車業開始蓬勃發展

消極的態度而且以印象判斷台灣的汽車工業發產應該不是最公平的吧? :)
"...我會發著呆 然後賣掉你 接著緊緊閉上眼 想著哪一天 有別台代替 讓我不再 怨恨你..."
sunday wrote:
要保證國家汽車產業進步就是適當的限制進口...(恕刪)

我們國家對本國汽車產業的保護還不夠嗎?
那一套也許對澳洲人和韓國人有用,在台灣來這一套的結果就是讓車商認為「反正我車做得再爛你都得買,我就盡量CD然後再抬高售價」

我認為要對付那些爛車商就是要完全開放進口,讓他們想辦法將自己產品的品質提升到能與進口車接近
相信我,他們不是做不到的
安全氣囊等等的一堆安全裝備都不是標準配備 居然還有氣囊無用論這種歪理跑出來 反而加裝一堆無用的電子花招 因為這樣才好賣 台灣的汽車 看了就搖頭
認為「反正我車做得再爛你都得買」的車商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的, 台灣市場很明顯並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
我相信在我們討論的當下, 各個車廠技術部門也正準備引進不同的組裝技術來提高國產車輛素質
不會有人拿政府好意的保護來當永久的免死金牌, 台灣的市場還是競爭很激烈的

完全開放進口有可能會扼殺台灣的汽車產業
舉例來講, 在90年代初期的紐西蘭有幾個Nissan, Holden的大型汽車組裝廠, 負責"國產"Nissan Bluebird一類的小型自用車 ((沒錯.. 紐西蘭不是只有羊而已... ))
在90年代末期, 紐西蘭全面壓低關稅, 大量開放進口車
兩年之年全部組裝廠都宣佈退出紐西蘭市場, 上萬個工作機會流失

安全配備例如安全氣囊可能是為了壓低價格, 但是說氣囊無用那就太不負責任了!
那種車商應該被大家所譴責!!

回到樓主的主題, 日本當地的同款車也是會有製造以及組裝的問題發生
舉例來講, 目前馬自達6的Service Bulletin上就多達四十幾種的已知問題 (( 包括門板自己掉下來.. 冷一點門就關不起來一類的.. ))

重要的是車廠必須重視這些問題, 更新自己的技術來提高品質

有沒有哪位大大有看過日製的Mitsubishi Diamante?
那是跟台灣國產的Mitsubishi Grunder長滿像的大型房車
Diamante一兩年之後, 儀表版左邊和右邊的縫隙會不同大小, 前後保險桿塑膠久了會自行變形, 門把開始退色
兩台比較一下內組裝以及外殼組裝之後, 大家一定會開始對台灣國產車再次燃起希望


Talker wrote:
但是比較台灣本地組裝與國外原廠組裝進口的最大差異是, 台裝車都是用人工方式在進行車身結構沖壓件的沖製與焊接. 進口車則都是使用全自動機械手臂以電腦控制精確的進行, 並使用高精密的雷射/X-ray等儀器進行自動檢查, 確保每一台車的品質皆一致. 也就是說您買的任一台車, 其車身結構品質與安全係數, 是 100% 與測試機構裏面的樣本一致的. 這個最大的差異點, 我認為國產車在可見的未來都不會趕上, 也不打算要趕上.



這個是不對的歐, 很多的國產車廠都已經更新組裝技術期望在未來的幾年內達到完全自動化
舉例來講, 國產的福特汽車就是使用雷射校準, 雷射焊接與超音波焊接點檢測等技術在組裝過程當中


不好意思連續發文... 只是我覺得台灣的產業被誤解實在是太冤枉了....

"...我會發著呆 然後賣掉你 接著緊緊閉上眼 想著哪一天 有別台代替 讓我不再 怨恨你..."
sunday wrote:
只是我覺得台灣的產業被誤解實在是太冤枉了.... .(恕刪)


這句話真的太沈重了
台灣車廠我覺得是有能力做到 問題是不肯
被誤解是活該 幹麼濫用同情心
消費者不是笨蛋 會買進口車的消費者更不是錢多的沒處花
那麼多汽車糾紛難道都是假的嗎?
車商真的有誠意解決問題嗎?
推託 敷衍 顧左右而言他 忽略行車安全 這就是所謂的品質?

如果不讓台灣車商倒個幾家
其他的會改進嗎?
有競爭才有進步 我不認為開放汽車市場有哪裡不好
想要活下去的車廠自然就會跟上腳步
跟不上的就讓他倒了 扶不起的阿斗沒有必要挺他

就像你社會上打滾
你覺得會有人可憐你的失敗嗎? 打落水狗的可不少
想要活下去 不是靠保護就能解決
希望那些車廠早點覺悟~不過我看是難啦
大多是趁還能撈就撈 到時候撐不下去就在搞個紓困貸款
然後捲錢跑路 債留台灣!




a0203 wrote:
這句話真的太沈重了 ...(恕刪)



a0203兄是否看錯小弟的回應了呢?

"有能力做到 問題是不肯"
<-- 在小弟上面的例子中, 大多數的車廠 已經 在做組裝品質提升的技術更新了啊, 並沒有"不肯"啊

Talker兄指出"台裝車都是用人工方式在進行車身結構沖壓件的沖製與焊接" 以及 "國產車在可見的未來都不會趕上, 也不打算要趕上" 電腦控管組裝, 小弟只是針對這件事情說出"誤解"這個辭彙

國家產業保護是必要的歐, 應該是不可以"就讓他們倒了算了"
至於具體為什麼, 小弟魯鈍, 還請對產業經濟有研究的大大指教
"...我會發著呆 然後賣掉你 接著緊緊閉上眼 想著哪一天 有別台代替 讓我不再 怨恨你..."
sorry
應該講的更詳細一點

台灣車廠應該有能力做到更好 問題是不肯
跟不上世界潮流只有淘汰

另國家產業保護是必要的歐==我100%贊同
問題是有哪些產業是必須保護??
國防軍事 醫藥 生物 先進科技....當然要保護

汽車製造業我想就算了吧
都是買外來技術 有那個必要保護嗎

先進國家連電力 電信 等基礎民生產業 都開放了

如果是怕開放後受制於人那就算了
再過10年 汽車產業進步只怕還是有限
不是看不起台灣車廠 是希望有哪間有魄力的站出來
如果有好的產品 我一定會支持的
a0203大大說得沒有錯
台灣車廠是應該有能力做的更好
所以目前台灣車廠組裝水準在朝國際水平為目標而努力

汽車製造業也需要適當的產業保護
雖然說目前買的都是外來技術, 但是台灣的車廠都在快速的學習中
以前台灣熱賣的Cefiro就是只有引擎元件進口, 全車在台製造組裝的歐
((這件事情國外很多車廠都知道, 那時候好像還引進了新技術, 有車廠還特地到台灣去"交流".. 也就是偷學啦 ))

韓國的汽車業也是靠買外來技術而起家的
現在有些新型韓國車裡還是可以看90年代初的賓士引擎重新包裝

也許在十年之內的汽車產業進步不會那麼的明顯
但是汽車製造業還是國家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環呢

(( 啊, 不好意思離題了, 好像還是應該回到原來的主題上, 把討論串還給樓主 ))

編輯:
a0203大大.. 您最後兩句之後才編輯突然冒出來的... 這樣我也只好編輯一下以示尊重....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