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先进科技会因为利益关系而被打入冷宫。如果有能取代石油的科技出现,现有的石油利益集团也会出巨资封杀。
此外石油的应用,每年的产量上,在燃料方面可能还不到20%,占比更高且目前还不能替代的是石化产业链,譬如制药、塑料、化纤、化肥等方面。单单用电能、生化柴油替代也只是占比不高的范畴。
前述的微小胶囊存储氢气,实际应该是微晶格储存氢技术,使用特殊金属材料,吸附氢气来存储。氢气最难解决的是存储,低温或者高压才能将氢气液化存储,但是风险太高。晶格吸附氢气能兼具安全和成本两方面,但是材料方面的要求是目前科技还不能达到,虽然有这类材料可以使用,但制造上还不能大量和廉价。
大陆的汽油比全世界都高了,万恶的xx。。。
Asus A716
Acer N50
藍田安 wrote:
氫?
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所以不含碳)
那氫跟誰鍵結,如果不能鍵結,那還是氫氣阿,一般汽油車也不能用。
那是什麼化合物阿?
感覺那是不可能的產物。
有人有更詳細資料嗎?
氫 → H
氧 → O
碳 → C
水 → H2O
氫氣+氧氣 → 水+熱量
2H2+O2 → 2H2O+熱量 (水蒸氣)
氫是跟氧結合
裡面完全沒有碳
而且氫的活性比碳小,不會跟二氧化碳產生反應,就不會在引擎裡留下積碳了
隨機抽一戶人家給予氫氣車
路上有固定的氫氣補給站
就生活機能上完全不是問題
問題是
氫氣目前取得非常不容易
要從水或是空氣中分解出氫氣是非常昂貴的
上面提到的本田的實驗
實際數據我忘記了
好像是一間工廠生產一個禮拜的氫
剛好夠那"一台"車用一個禮拜
目前這個技術瓶頸應該是這裡
未來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全世界開始開工廠製造氫
技術變成熟,生產成本可以下降,當然售價也可以壓下來
第二種我覺得比較有可能
台灣政府自己搞一間"國營"的氫氣提煉場
然後這種燃料我們可以自己生產
可是價格可能只比92便宜一點
(畢竟現在汽油車不能吃柴油,沒必要賣比柴油便宜)
然後就會有民營氫氣提煉場出來
售價公式比照"中油跟台朔"的公式
結論就是,比92便宜一點而已,照樣賺很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