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汽車專家龐德說原地熱車方式對車不好,長期容易傷引擎?


hou28 wrote:
3.內然機循環:進、壓、爆、排,你看啟動時rpm多少轉?至少都2千以上,一分鐘已爆炸幾次?區軸已經轉幾次,更何況機油泵浦又再打油?請問引擎會傷到哪裡?(恕刪)


+1

認同,
如果怕傷車,乾脆不要發動,因為發動引擎是最大的傷害!!!(溫度低&沒潤滑油)

請不要再以20年前的工業製造水準來看待現今的產品
chadhsieh wrote:
那你應該要懷疑車子的水龜(節溫器)是否已經故障了


我認為是TDCI大家都是這樣啦

因為我剛簽三個月 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

難道一出廠就壞了??


不過只要當天開過 之後再熱就很快了.....(因為散熱也慢)

leonshiu wrote:
不對喔油的升溫速度一...(恕刪)

機油的比熱有比水大???

iamjkc wrote:




我認為是TD...(恕刪)


+1小弟的也是一樣

上高速公路就會開始上升比較快了

這顆引擎要達到工作溫度真的比小弟之前開的汽油車要慢不少

不知道是不是其他柴油渦輪引擎也是一樣
那是平地,
如果是爬坡,
由地下停車場駛出,
還是按照原廠手冊,
15秒後離開!

球德洛 wrote:
起步慢慢開就能熱車了,原地熱車方式對車反而不好,長期容易傷引擎


傷引擎是不致於,只是浪費油料+增加排氣污染而已

車子發動後短短幾秒鐘以內,機油已經開始循環了,真的會損傷引擎的只是那「不到1秒的發動瞬間」

不要原地熱車要慢慢開的意義,除了讓機油能夠儘快加溫恢復流動性、讓引擎儘快達到工作溫度
還有最大的目的就是讓變速箱與整個傳動系統都開始運作加熱
很多人原地熱車完就大腳油門出去,根本不知道變速箱還是冷冰冰的

起步慢慢也不用很久,通過3~5個路口,或是有1公里就夠了


台灣對原地熱車(也就是路邊怠速臨時停車)還不是非常重視罰則

在美國、德國、日本,原地怠速超過3分鐘就會被開罰單了
撇開美國不談,日本人與德國人的守法程度,應該不用懷疑吧~ 你說要不要熱車?




DS602 wrote:
我記得國產日系車的水溫錶都不是很準 ( 上一部車 ) , 都是發動後起步後沒多久就到達水溫表的中間 , 也不會再動了 , 可是歐系車大概要開個十分鐘才會到達正常指針的位置


水箱循環的設計不同

以前很多歐系車是只有一個水箱,車子一發動整個水箱就開始循環,這樣子熱車慢、水溫上升也慢
(我家的老318就是只有一個大水箱)

而日系車通常是有兩個水箱(主水箱+副水箱),車子發動時不會所有的水都一起循環,所以水溫上升比較快

現在聽說水箱設計更精密了,有些車款在發動時水箱是不會馬上開始循環的,等到引擎有一定的溫度之後水箱才會開始運轉,這樣熱車更快
住大樓應該最討厭這種原地熱車的人,沒公德心
常看幾個自以為顧車的人,車子發動之後,還會下車慢慢的開後座門 整理一下東西 東摸摸西摸摸的
然後才東摸摸西摸摸的 大腳油門開出地下停車場....
留下臭味瀰漫的廢氣 久久不散 讓其他人聞....
看過資料是說發動後30秒暖車是不錯的, 但這裡說的暖車是20km/hr以下時速移動, 因為這樣的暖車才能將包括變速箱等轉動部分也都有暖到, 這樣的慢速暖車建議最長不超過1分鐘!

原地暖車除了造成環境污染外還可能容易使引擎積碳, 時間太久溫度太高也會讓機油酸性劣化!

啟動引擎後請慢速行走
待溫度上升再加速
車子不是只有引擎需要暖車
輪胎~傳動~空調~電路...等等也都需要暖車
原地暖車只有引擎到達工作狀態
其他系統都沒暖到
所以慢速行走才能同時讓車輛所有系統到達工作狀態

球德洛 wrote:
看新聞他接受訪問,他...(恕刪)



他是專家!?????哈~~~~~~~~~~~~~在他眼裡只有bmw是車!其他的不是

但熱車的方式算是講對!

在靜置一晚的車!機油通常都會流至底部了!所以慢速前進可以讓機油可以充分的在內部沒有機油保護的地方

先潤滑到!而不會猛一踩!在沒有機油包覆的地方怕會模損囉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