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新人買車發問:CC數與山路行駛之間有絕對的關連嗎?

since1982 wrote:
雖然cc數跟扭力成正...(恕刪)


還有個玩法,掛上機械增壓吧!低增壓型...
cariboo wrote:
那這樣子, smart 就跑不上陽明山摟???

你小看他了!

雖然排氣量可能略小,不過他可是掛Turbo的...

動力不輸1.5cc以上的小車喔! 外加車重優勢,跑起來是不輸國產1.8的啦!
雖然說馬力和扭力很重要!
不過仍需要低速檔的齒比要密才會發揮.....
還有就是開自排車要懂得如何運用檔位和腳下的油門配合
對於一個入門新車主來說,真的需要有人幫忙解釋清楚,到底引擎馬力與扭力哪一個比較重要?事實上,恐怕連許多開車經年的老手都不見得能把馬力、扭力解釋得清楚呢!
  扭力也好、馬力也好,其實都是引擎因燃燒汽(柴)油與空氣的混合物、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再轉變為動能所發出的力道。既然指的是同一具引擎,那怎麼可能發出二種力道呢?對的,一具引擎只會發出一種力道,扭力也好、馬力也罷,都只是我們解釋的角度。也就是對引擎發出之力道運用方式的不同所產生的不同解釋,如此而已。
為什麼對同一股力道,會要有二種不同的解釋呢?答案是當運用的場合不同時,力道的表現方式和大小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就是扭力與馬力的差別。幻想一下,如果站在您面前的,是體重超過300磅的美國職籃NBA高手〝俠客歐尼爾〞,他就像是一座小山般地杵在您面前,而您所負責的工作是要推動他、讓他開步走!這時候,您所需要的是什麼?對了,就是扭力,要讓〝俠客〞開步走,您一來必須克服他那300多磅體重所產生的「最大靜摩擦」,才能讓他動起來;二來您在推他時,本身也毫無因運動慣性所產生的動能,因此所能仰仗的力量,就等於是引擎從怠速運轉、開始加速的「低速扭力」。
接著,您再繼續幻想,如果〝俠客〞已經跑動起來,而且是接近禁區、已經到了可以跨步上籃的這個階段,這時候,如果您跟得上他的腳步,是不是只需要在他背後輕輕一推、〝俠客〞就可以用更快的速度飛身上籃了呢?這時候,您施予〝俠客〞身上的力道是什麼?「高速扭力」,恭喜您,答對了!而您再想一想,拼盡了吃奶的力道,好不容易才把〝俠客〞推動一小步的力道,和輕輕推一把、就可以讓300多磅的巨人飛身上籃的力道,難道不是同一個您所發出來的嗎?

  為何會有如此的差異呢?關鍵就在「慣性」二個字上,當一樣物體要從靜止被推動的時候,依據「靜者恆靜、動者恆動」的牛頓運動定律,絕對要極大的能量,因此,唯有低速扭力強大的引擎才能產生輕快的起步加速,這,也就是為什麼賽車、超級跑車,統統都得採用「輕量化車身搭配大排氣量引擎」這種組合的道理。扭力的功能就是展現在起步加速的時候。

從廠方公佈的馬力/扭力曲線圖就能窺出這具引擎是屬於「低轉速大扭力」或是「高轉速大馬力」輸出型;扭力曲線越平緩,代表轉速域的扭力輸出越平均,起步加速或再加速自然較快。
  
相對的,當車子動起來之後,慣性會讓它一直往施力方向持續前進,這時候,如果要讓車子的運動速度再加快,所需要的,就是馬力。簡單一點來說,扭力是引擎真正可以發出的力道,而馬力則是扭力乘上引擎轉速的乘積﹙編按:再乘以一個常數﹚,引擎轉速愈高、則馬力愈大;因此馬力曲線像是一座陡峭的山壁上坡的這一邊、數值是一路向上爬的。而扭力曲線卻非如此,除非有渦輪增壓器、或是機械增壓器的〝加持〞,否則,任何一具自然進氣的扭力曲線都像是一座小山,爬過了峰頂之後,扭力就得開始下滑,然而,當扭力開始下滑時,迴轉數還繼續增加,因此馬力曲線並不隨著扭力曲線一同下滑,相反的,因為乘數﹙扭力﹚雖然開始變小,可是被乘數﹙引擎轉速﹚卻增長得更快,所以乘積﹙馬力﹚還繼續上升,一直到乘數實在愈來愈小、小到被乘數的增加也不夠將乘積變大的時候,馬力曲線才開始下滑,而此時,通常都是在引擎轉速接近紅線區的附近了。
  So,扭力對於一部車子的意義,在於它的起步加速,扭力愈大、出現的轉速愈低,這部車子的起步加速就會愈快。至於馬力呢?它的意義在於創造車子的極速表現,馬力愈大、出現的轉速愈高,它的尾速就會比較強、就有可能跑出更高的極速。了解馬力/扭力的區別之後,您就會明白為什麼美國車極速都不高,因為那是一個高速公路只能開65英里時速﹙大約105km/h﹚、而且一般人都相當守法的國度,因此車子極速能跑多高?對消費者來講,除了吹牛打屁時的炫燿之外,沒什麼實際的意義,故而美國車注重起步加速的低速扭力,加上美國汽油便宜,因此美國車喜歡把引擎排氣量做大,以求得貨真價實的低速扭力。與之相對的,是德國車。在歐洲,汽油是相當貴的,因此歐洲車廠擅長以小排氣量引擎壓榨出大力道,希望在節約燃油之餘、也還能獲得不錯的動力輸出,這就是為什麼歐洲車比較多見渦輪增壓引擎、機械增壓引擎的道理;而在德國,因為他們有Autobahn--無限速高速公路,車子有機會飆高速,因此一部車的極速表現如何就相對重要!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德國車子多半是高轉速馬力引擎的道理。

※此篇文章轉貼自空中輪胎館※
如果說Mobile01是一種宗教的話..那它的信徒一定眾多..而我的信仰更是虔誠...
Ford Activa 1.6 載四人也可以上合歡山到梨山...完全沒問題~

只是到山頂後引擎好像快吸不到空氣般...需要打一檔才能前進...爬好慢

三菱的Spacegear 2.4 就沒這問題...在我前頭跑好快~~~
引擎CC數大, 直接影響的就是扭力啦~
引擎扭力大, 一來市區好開, 二來山道好跑不喘... 缺點就是油耗也兇~

建議可以考慮柴油車, 可惜的是目前皆為1.8L以上的排氣量, 且柴油車的後續保養也是個問題
歐系的保養鐵定貴, 韓系的...代理商後勤保養似乎有點兩光, 日系從缺........ Orz
資深好人~
樓主似乎想從2.0換成1.8的?

小弟提供一點意見
我開K5開了13年
最近忍不住換了CAMRY
沒想到因為小弟搬到新店山上
一小段上坡路就讓小弟每天捨新車寧願開老車

camry雖然平穩舒適,可是上坡時加速除非下到一檔
否則根本沒有加速性可言...

小弟的太太說得好
「好像電池沒電的感覺!」

還是K5好!油門一踩,至少3000轉

P.S.小弟的K5是2200CC的車子,不知道有沒有差這200CC?
個人覺得車子的馬力扭力和酒精度成正比
除了上述幾款車, 也可以考慮剛上市的Nissan Tiida,內部空間不差, 有1.8L 售價比Honda Civic 便宜不少!

除了4門款式外,聽說7月還有5 門款式可供選擇!
台中阿杰 wrote:
mini coope...(恕刪)

噁...Cooper S是1.6沒錯
但不是Turbo啦
是機械增壓的
MiniCooper和CooperS都是機械增壓
但調整出不同的動力輸出
(素文CooperS因為動力壓榨過度導致低速扭力不足)

另外我到覺得爬山不是重點
因為不管動力多小或馬力重量比多差
降個檔還是都上的去
不需要為了這個小細節改變購車方向
(小弟每天都要山路通勤台106Z但開的是MARCH)
上坡理不從新是難免的
但省下來的油錢跟稅金換取這一點點的心理不適因該划的來
為了稅金 還是考慮1.8以下的車款吧
在山路上最討厭的人就是以為自己排氣輛大就喜歡超小車的駕駛
(或總把休旅車當越野車 以為山路是他家)
排氣量大普遍扭力也大 爬坡是有優勢的
但山路上重要的是彎道啊
直線跑很快一轉彎就煞車到3.40...這是整人吧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