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網友說的好, 目前的狀況是大環境造成的. 即使是Griffth提到集團內有職業等級的高手, 但是熟讀美國汽車雜誌的朋友就知道,每次評比能夠勝出的不外就是Lexus, Infiniti, 歐洲車廠一般成績皆很慘(BMW算是例外). 轉到英國,不要說What Car, Performance Car, Autocar也是一樣通通英國車萬歲或是英國血統萬萬歲 (Auotocar居然說Mclaren F1比Bugatti Veyron好, 這不是因為Mclaren在英國不然是什麼). 好, 來說德國. 有一次我去德國出差, 有人跟我說auto motor und sport跟Mercedes-Benz關係密切, 並且給我兩個我無法反駁的理由;1. auto motor und sport 也在stuttgart, 2. Mercedes現在的賽車總監Norbert Haug之前是auto motor und sport的總編輯. 看看評比, 好像結果也挺符合他的說法.
有在業界的朋友就知道我上面提到的雜誌地位是有多崇高, 但是即使在汽車文化如此高的國家其專業雜誌的公正信也不是像皇后般的貞操不容置疑, 我們又如何能期待國內的專業表現是絕對客觀?
Alan網友提到, 車廠通常給的時間只有一天. 但是不只讀者已經被重口味灌壞, 在目前超級跑車橫流的台灣, 如果不是性能車或是非常獨具品味的車, 又有多少編輯願意多花一點點時間在一般車種上?(試到國產車時大家的心態我想就不必多說了吧). 當然, 字數截稿的壓力也是原因之一.
啦拉雜雜的講那麼多, 我要說的是, 在目前的狀況下, 國內汽車雜誌的水準能有目前的地步, 絕對是靠這些編輯對汽車的熱情才到達的了的(待遇真的不好, 相信我). 但是我也要說雜誌的內容你可以作為參考,但是不必把它當作聖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