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賤駒是 HONDA CRV, 原廠規範是 10000 km 更換一次機油, 而且還是以 "礦物油 (10w-30)" 為主, 連氣溫比台灣更高的泰國都一樣, 有人或許會說台灣是海島國家, 交通狀況嚴苛等等的, 可是大陸型國家如美國的建議換油里程可是 10000 miles, 也就是 16000km 哩, 亞洲國家訂為 10000km 換油一次其實已經將實際的狀況計算在內了...
按原廠建議每 10000 km 換一次原廠礦物油 (API SM, $150/1L) 的超摳門保養法, 跟為了車子好而每 5000 km 換一次原廠合成油(API SM, 400/1L) 的豪華保養法到底價差多少呢?? 以 20 萬公里來計算 (我的開法約 8 年):
礦物油 (10000) : 150 x 4 x 20 = 12000
合成油 (5000) : 400 x 4 x 40 = 64000
兩者價差約 52000 元, 52000 元在養車的過程中絕對是一比不小的數目, 大約是 20 萬公里的輪胎+來令片+電瓶 等等的花費了, 或者是更換一次的 發電機+方向機+壓縮機 的花費了, 不可謂少啊...
當然, 10000 km 才換一次礦物油對引擎難道不會很傷嗎?? 我所憑恃的有以下兩點...
1. 這樣的保養原廠提供 3 年 10 萬 km 的保固, 反之, 外面的機油商, 再怎麼勤換油也沒有人敢提供類似的保證...
2. 原廠的商譽, 如果原廠自己建議的保養方式會讓引擎普遍在 20-25 萬公里前掛點的話, HONDA 在美國應該早就倒閉了..
當然, 原廠還是有提供所謂的 "嚴苛狀況" 做為 5000 km 換油的參考, 比如像 "經常" 在 35 度的高溫下行車, 或是 "經常" 行駛未達 8 km 等等, 相當具體, 而這些對我而言都不是問題...
我對引擎的要求就是 20-25 萬公里正常不出問題即可(之後就換車了), 所以按照原廠規範保養, 機油錢省下來花在其他的部份比較實在, 畢竟機油用得再怎麼高價, 也潤滑不到冷氣壓縮機, 方向機跟輪胎等等的其他零件啊...
NetFramework wrote:
OMV 10W40 不用兩天就完蛋了, 真的不是我龜毛或者太敏感... OMV 加進去騎蘇花第一天還沒什麼糟糕的感覺, 騎到第二天, 機油已經完全劣化, 完全沒有原有的加速力道, 引擎過熱燈不斷在閃, 連冷車發動都開始不好發動, 害我回來後連續三個月不斷的換新油才終於讓我的引擎恢復正常
NetFramework兄,您應該使用的是汽車用的銀瓶10w40吧?
這款油用在小黃蜂那種濕式離合器上是不適合的,因為汽車用的並沒有離合器止滑劑,再加上車子本身的特性,當然不適合用這款油,請使用OMV 4T 10W50綠瓶。
附帶一提,速可達使用OMV 10w40 銀瓶是非常好用的,就以我目前所使用的狀況而言。
美國油:
Red Line:
暴力NA引擎推薦油(但我都是直接上eBay賣

5W-40: 高轉數/再加速反應不賴

3000即衰退(油壓降低).
歐洲油:
Selenia:
經典的高轉數NA專用油的代表



20K: 有些微的清潔效果,
用在我的B16A上面可以撐到5000KM才衰退

此油號稱可以撐20000KM?(想爆引擎的朋友可以試試

5W-50: 原廠網頁上查不到

但經過車友的B18C測過後(新產品當然是要請"好"朋友試試看),
我看沒啥事我也跟著用, 但出乎我意料!!!
這支油太棒了

機油溫度"不爽"提升,
上五x山操一晚, 最高油溫竟然只有105度? 超推薦!!!



台灣油:
SpeedMetel:
林帛亨每次回台灣都會帶的油,
係數為5W-30(台灣好像很難買到),
我沒用過,
但這是林的指定比賽用油(無清潔效果, 2500必需更換, 可承受持續8500rpm摧殘)
我的引擎是Honda B16A2 + Mine's ECU
溜車時轉數: 5000~8800rpm
冷卻系統: ARC水油雙冷卻恆溫水箱
要確保機油品質恆定持久(印度神油?!),
請安裝Oil Cooler.
改車&改電腦是我的專長, 基本上只要是可以經由改裝增強的東西, 我都會想去改一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