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偶然發現95汽油的問題

WillyUeng wrote:
哈哈 我也只加中油直...(恕刪)

台塑買不買中油的油來賣和我其實沒關係!
我只想表達中油直營站的油質的確比較好~
因為親自體驗過才敢說!

另外.台塑有買中油的油品這也是聽某站台塑站長說的!
數量多寡我也不曉得~
可能是如同某些大大說的...
台塑是外銷量大.生產不夠才跟中油購油!
或是含硫量的問題...等等~

讓樓主誤會我很肯定台塑是買中油的油來賺取賺差的~
我想樓主誤會了!
我想我的說法只是單純想表達...
1.中油直營站的油行駛性能感覺上較佳~
2.台塑有和中油購油~
以上.感謝各位大大!!!
Blackhair wrote:
至於98........不說破...如果你問加油站站長 而他又願意給你看油單是從哪出貨的話 你就知道誰生產的了...恕刪)



按陰陽 這裡也有內行人 !!! 沒想到這邊也有人知道阿!! 高竿高竿

這種事情應該只有加油站內部或是高階人員比較會知道的事情 (現在全台灣都知道了吧)

而且台X的柴油比較好喔!!
l0919681861 wrote:
我們如果想要讓油價不高漲.應該要加台塑的.讓中油這隻老肥蟲瘦身一下.才知道如何精簡人力.提升技術....(恕刪)


中油降價、台塑跟著降價,
中油漲價呢?
台塑跟著漲,
而且漲價幅度還一模一樣,
對民眾有好處? (台塑聯名卡除外)
別笨了。
網路上錯誤資訊滿天飛, 這串就是最佳明證.
下面藍字引述的簡直錯得一蹋糊塗,
連最基本的查證都沒作,
這樣竟然還能言之鑿鑿, 說得跟真的一樣.
然後還邊說邊改, 一樣還是當成真的在說.

台塑本來就是跟中油買油回來再添加自己調配的油品~
如果台塑能自己煉油的話.品質又不輸中油的話!
台塑沒道理再和中油買油~


台塑不能自己煉油?
台塑六輕投資一千多億蓋的六輕煉油廠是蓋假的?
如果這一千多億都白花了, 當廢鐵晾在那裏,
沒有產生預期該有的效益與收入,
那要用什麼來還建廠的貸款本金?
恐怕光是付利息台塑就先被拖垮了.
既然自己煉的油都不能用要跟中油買了,
中間還不斷擴建來增加六輕的煉油產能,
有誰相信經營之神王永慶會笨到這種地步.

小弟在金融界工作, 也常經手台塑開信用狀向中東購油,
如果台塑不能煉油, 難道是台塑幫中油進口的嗎?
如果是幫中油進的, 那六輕的深水碼頭要作什麼用?
還是台塑油輪都將油直接卸到中油在高雄或桃園的油槽?

要說台塑跟中油買油, 那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但頂多只是在煉油廠歲修時跟中油調度一下,
台塑的煉油廠產能是遠大於它在國內的銷量,
不靠外銷來消化, 那早就會被庫存撐死了,
在這種背景之下, 哪有可能跟中油作常態性的買油?
憑加油站站長的幾句話就能憑空下結論,
加油站長在台塑內的層級有多低,
高層決策還有生產方面的事務他能知道什麼啊?

台塑的品質輸中油? 主要因為中油能跑的里程多?
能跑的里程多就是品質好的唯一依據? 誰規定的?
兩家的油我也都用過, 沒錯在我的車上中油的里程稍高,
但是台塑的油在冬天跑時, 幾乎一路等紅燈時都在噴水蒸氣,
中油的油在引擎溫度上來後就不在噴水蒸氣了,
那我也可以說台塑的油全程都燃燒比較完全啊!
品質好不好這種事輪不到你我來胡說八道,
拿出科學驗證的數據還有國際公認的標準來證明.

台塑也能自己產油~
重點是含硫量過高!


現在又說台塑能產油了!

台塑的環保柴油含硫量已低達10ppm,
中油的高級柴油含硫量還在50ppm.
誰的含硫量高? 兩家公司網站上都有資料,
拜託查證一下再上來胡扯好嗎?

附註: 中油原本的"超級柴油"現已更名為"高級柴油",
原本的"生質柴油"現在改稱"超級柴油".
比較有趣的是 台塑似乎也想賺電動車的錢
中油好像只表達意願
嗯嗯,台灣真的到處都是奇人呀....
黃金右腳可以拿來檢測油質好壞也算是台灣奇蹟之一
燃料從燃燒室轉換成動力後不知道轉手經過了多少個零件
就算燃燒效率略差....在經過飛輪、變速箱跟傳動軸這些東西之後動力也會被調教平滑
最好是油門踩一踩就知道油好不好啦
*^* wrote:
網路上錯誤資訊滿天飛...(恕刪)

J1977 wrote:
嗯嗯,台灣真的到處都是奇人呀....

所以...01真的什麼人都有了...
總懷念以前的論壇,
不管是優卡或者01...
現在...
(講得我好像很老一樣...)
為了避免鄉民繼續被錯誤資訊誤導, 小弟想藉此機會來分享一下台塑建立六輕的背景. 小弟的了解是來自於工作上所得. 小弟任職於金融業, 與台塑集團有廣泛融資往來, 對該集團主要公司每年度屆滿或每有新案時, 都需要作分析報告呈供上級核可, 六輕也去拜訪過幾次了. 如果小弟的報告敢以道聽途說或是以”加油站長”的說法為基礎, 然後還偷懶不查證, 到了單位上級那一關保證會被以不適任為由解職的.

許多人認為台塑建立六輕煉油廠是著眼於油品市場的厚利, 其實不然. 油品市場的利潤一點都不高, 賺最多的是政府稅金. 台塑的著眼是在於確保集團所需的石化中間原料能夠得到充份供應. 對台塑而言, 塑化本業才是它最大的獲利來源, 為了穩定本業, 就必須有充分與穩定的塑化原料供應.

先簡單說一下煉油廠在煉什麼. 當原油經過不同溫度分餾後, 不但會提煉出汽油與柴油與其他油品, 還會提煉出許多種石化中間原料, 如乙烯, 丙烯等, 就這樣運用不同溫度分餾的層層剝離, 一直到煉無可煉最後剩下的一點殘渣就是柏油.

眾人皆知, 在早年時國內油品市場一直是由中油所獨占, 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 只有中油這樣的國營企業才有財力來投資煉油事業. 因為創立當時的國內經濟需要, 中油的煉油事業傳統以來一直是以提供油品為主, 提供石化中間原料為輔. 就以97年度的財報來看, 中油去年營收的84%還是來自於油氣產品, 只有14%是來自於石化中間原料.

台塑則是以塑化起家, 它所需的最上游原料就是從原油提煉出來的乙烯, 丙烯以及它們的衍生物. 在六輕建廠完成以前, 台塑一直仰賴中油的輕油裂解廠來作為本地原料供應的來源, 但是因為中油的環保紀錄太差, 建到五輕以後就無法再建新廠, 因此造成下游業者多年來一直陷於本地原料供應不足的窘境, 必須仰賴進口來彌補.

可是石化中間原料的運輸與儲存成本非常高昂, 就以乙烯為例, 它是一種氣體必須以低溫液態來儲存, 這一點跟天然氣類似, 大家知道中油在永安用來儲存進口天然氣的儲槽它的建造成本是多少嗎? 超過一千億台幣, 不但儲槽要低溫, 連儲槽週邊的土地都要降溫, 因為這樣高昂的儲存成本, 大量進口原料將會大幅拖累業者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上游廠一生產出乙烯, 就立刻用管線送到鄰近的下游廠馬上進行下一個生產流程, 這樣就可以省掉高昂的原料儲存成本.

由於中油一直無法增加原料供應, 最後迫使王永慶痛下決心, 砸重本來建立自己的輕油裂解廠, 一舉擺脫對中油的倚賴. 但是六輕建廠完成後, 台塑固然得到了充分的石化中間原料的供應, 相對的卻必須承擔煉出來的油品所造成的龐大產銷負擔, 因為油品不是集團內生產所需的原料, 無法在集團內自行消化掉. 同樣以97年度台塑石化的財報為例, 石化中間原料佔當年總營收的28%, 雖然比中油高多了, 但是油氣產品佔營收比重還是高達64%.

為了消化這64%的油氣產品, 在國內部份, 台塑必須大量投資在油氣產品的運輸, 倉儲, 與銷售管道等後勤體系, 這包括船隊, 碼頭(台北港), 車隊, 管線, 以及加油站. 更糟的是國內油品市場早已飽和, 市區繁華地段早已被中油加油站所佔據, 台塑只能在郊區去搶市場, 搞了這麼多年, 在國內以發油量計算出來的市佔率只有可憐的20%左右, 同時間進來的外商加油站業者都有先見之明, 早就跑光光不玩了, 只剩下台塑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玩下去.

既然國內市場無法完全消化六輕龐大的油品產能, 台塑不得不大舉開拓外銷市場. 以97年度為例, 台塑石化八千多億的營收有49%是從外銷來的. 而在49%的外銷中, 其中的92%都是油氣產品. 反觀中油, 同年度九千多億的營收只有10%是從外銷來的. 所以前面有人說台塑必須跟中油買油, 簡直是無稽到極點. 自己的產能已經多到必須要靠努力外銷才能消化了, 還會吃飽撐著再去跟中油買油?

如果有一種方式能提煉出台塑想要的乙烯與丙烯, 卻又可以避免大量油品所造成的產銷負擔, 相信台塑必然會樂於採用的. 事實上, 的確有一種方式是可以的, 那就是從天然氣中提煉, 可是因為天然氣的成本比原油高, 這種提煉方式並不適合沒有大規模天然氣田的台灣, 只適合中東或美國這類天然氣蘊藏量大的國家.

事實上, 台塑美國子公司在徳州的Refinery就是用天然氣在提煉乙烯, 因為這樣, 它就不用被逼到去佈建龐大產銷體系來賣油品. 而提煉出來的石化中間原料, 只須用管線在各相鄰廠區內輸送與消化成為成品與半成品, 這樣一來投資的資金就可以小多了.

因此, 同樣是建個煉油廠所生產出來的油品, 對中油來說就是主要的業內產品, 可是對於台塑來說, 它反而是副產品, 在集團的下游體系內的附加價值不大, 必須想盡辦法還要大量投資在週邊設備才能把它出清掉, 真是一樣東西兩樣情啊.
BINGO!!

如果注意一下前陣心中油/台塑在哭訴油價非漲不可時,有沒有注意到他們都強調油品部門賠錢,不是公司賠錢!! 因為石化煉製部門還是賺大錢啊,只是賣汽/柴油的部份賠而已。

台塑體系一向不喜歡搞服務業,所以注意看一下,台塑沒有自己在經營加油站。台亞/褔懋雖列入直營站,但那個都不是台塑嫡出的獨資企業,是入股的合資企業而已。

有沒有人注意到中油缺油時怎麼處理? 在台塑還沒進入油品市場前,中油就是在國外買半成品油回來參配,在台塑產能開出後因市場飽合才停止。所以那些堅持中油品質一慣不變者,要怎麼解釋以前混滲國外半成品油的中油油品跟現在100%自製的中油油品成份是完全相同?

說穿了,油品本來就不是單一成份,都是參配出來的,也不可能維持完全一樣的成份--進料的原油就一直在變了,那可能成品不變。中油/台塑油品互相買來買去也不是新聞,中油缺原油就先向台塑調一船應急也不是沒發生過,台塑的製程設備出問題先向中油調貨也不是什麼秘密。

重點是,這些油品出廠時均符合國家品質要求。
BINGO!!

如果注意一下前陣心中油/台塑在哭訴油價非漲不可時,有沒有注意到他們都強調油品部門賠錢,不是公司賠錢!! 因為石化煉製部門還是賺大錢啊,只是賣汽/柴油的部份賠而已。

台塑體系一向不喜歡搞服務業,所以注意看一下,台塑沒有自己在經營加油站。台亞/褔懋雖列入直營站,但那個都不是台塑嫡出的獨資企業,是入股的合資企業而已。

有沒有人注意到中油缺油時怎麼處理? 在台塑還沒進入油品市場前,中油就是在國外買半成品油回來參配,在台塑產能開出後因市場飽合才停止。所以那些堅持中油品質一慣不變者,要怎麼解釋以前混滲國外半成品油的中油油品跟現在100%自製的中油油品成份是完全相同?

說穿了,油品本來就不是單一成份,都是參配出來的,也不可能維持完全一樣的成份--進料的原油就一直在變了,那可能成品不變。中油/台塑油品互相買來買去也不是新聞,中油缺原油就先向台塑調一船應急也不是沒發生過,台塑的製程設備出問題先向中油調貨也不是什麼秘密。

重點是,這些油品出廠時均符合國家品質要求。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