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開過AWD,一切都回不去了……


bambochen wrote:
謝謝您的指教!不過...(恕刪)


不過如果按照你的推論,那麼
駕駛死亡率低的應該是材油引擎的車子
就如 A4的柴油 比 汽油四驅還要重,那應該是這台車0
死亡率才對。

另外,是否可以指導一下,從你的論點,如果以搭載的四輪驅動系統
跟二輪驅動系統重量差在一百公斤以內,就能會降低駕駛
死亡率到零,那是不是我們只要在車上多百個100公斤的重量
就可以將駕駛死亡率降低,或者多座幾個人也可以?
所以只要在車上放個一百公斤的東西,那麼就可以讓車子
比同款車變的更安全?

knightcsf wrote:
不過如果按照你的推...(恕刪)


關於這點,以IIHS對A4的評價
要達到"駕駛"死亡率0
可能還有點困難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vehicle/v/audi/a4-4-door-sedan

自己看一下吧!

車重重比較安全,這是IIHS實驗的結論
不是我自己猜的

文章請不要看一半好嗎?

重量在車禍事故中有優勢
這點IIHS也早就探討過了
"New crash tests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size and weight on safety in crashes; results are relevant to fuel economy policies"
http://www.iihs.org/iihs/news/desktopnews/new-crash-tests-demonstrate-the-influence-of-vehicle-size-and-weight-on-safety-in-crashes-results-are-relevant-to-fuel-economy-policies

但是沒有駕駛人死亡
不代表就沒有乘客死亡
也不代表該車種沒有發生任何事故
Dwing wrote:
嗯! GT-R,....(恕刪)

在看到這篇討論前
我也是深信AWD對安全和操控的幫助是無可懷疑的
但查了一下網路
這有篇美國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 的文章
2WD vs AWD vs 4WD
consumer reports的公信力應該不錯
這文章中寫到
[a common misconception is that 4WD and AWD systems help in all driving situations. In fact, those systems provide added traction only when accelerating. They do not help in braking or cornering.]
AWD或4WD只在加速上增加循跡性,在煞車和彎道並沒有

一般雨天及輕度下雪2WD就可勝任愉快,例如FWD加上循跡控制(TC)(現在ESC/ESP都有TC)
一般下雪、深沙或常在路面較髒上行駛則可考慮AWD
有需求才考慮AWD
因為AWD有其他附帶的缺點如價格、維護、油耗

國外鮮少把AWD和[增加]汽車安全放在一起
台灣的觀念應算是汽車廣告造成的
AWD的車主有時反而會誤認自己的車子較為安全
所以開的較快而更增加危險
這我想大家都知道
但實際行駛會不會有這種行為就很難說
例如過彎很[穩],所以更快過彎?

如果為了在較滑的彎道上增加循跡性
或是為了可以及時閃避路上衝出的松鼠而購買AWD
那你很可能是錯的

AWD如果裝一般四季胎在雪地可能表現比2WD裝雪胎還差
有時觀念如果只是片面
真的蠻危險
Cloudy Shiau wrote:
在看到這篇討論前
我...(恕刪)


換個角度來想.

上面說過了

AWD 過彎極限,過彎靈活性都比不上 2WD.

為何一些高級車,或性能車近幾年來都導入AWD?

事實上有關汽車的教課書也是如此說明(教課書內容應該都是來自國外吧?)

Cloudy Shiau wrote:
因為AWD有其他附帶的缺點如價格、維護、油耗


這沒錯,
但為何有這樣的缺點下,現在一些大廠的高級車使用AWD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Cloudy Shiau wrote:
一般雨天及輕度下雪2WD就可勝任愉快,例如FWD加上循跡控制(TC)(現在ESC/ESP都有TC)


就如我上面po的skoda 的影片,在台灣的環境會不會遇到?
AWD有沒有用?我想應該是看的出來.
當然用2WD+ESC/ESP也是有此效果
想表達的是
你可說你可選擇2WD+ESC/ESP,但是你不能說AWD沒有(安全性)效果.

至於

Cloudy Shiau wrote:
有人提出開AWD的車主有時會誤認自己的車子較為安全
所以反而開的較快而更危險
這我想大家都知道
但實際行駛會不會有這種行為就很難說
例如過彎很[穩],所以更快過彎?
而AWD裝一般胎的車子在雪地可能表現比2WD裝雪胎還差
有時觀念如果只是片面
真的蠻危險


我想是人的問題吧?跟車本身不相干的.
如果硬把人拉進來說
我想不管是 2WD,AWD,ABS,ESC,氣囊....等安全配備齊全,都一樣不安全.
Dwing wrote:
嗯! GT-R,....(恕刪)


根據Nürburgring賽道的紀錄,
RWD的McLaren P1跑出6分30秒的紀錄
輕量化的電動四驅的Porsche 918 Spyder(Weissach Package)只跑出6分57秒

還是堅持AWD過彎快好棒棒??

另外你貼的連結裡有段話讓我笑了好久
http://www.carnews.com/article-30490.html
就是最後一句
"由於四輪傳輸的接地面積明顯較二輪增加一倍,更大的摩擦面積也就會造成全時四輪傳動車輛油耗。"
原來加了AWD以後輪胎接地面積會大增啊!!!!!!!太有趣了!!!!!
這跟你學的是一樣的嗎?

你學的靜力學說車輛靜止時沒有摩擦力,這跟我學的好像也不太一樣耶

最後奉勸不要把業配文當作聖經
你去搜尋網路也可以找到好幾篇講Toyota是安全之最的文章
bambochen wrote:
還是堅持AWD過彎快好棒棒??


沒人說 AWD過彎快

bambochen wrote:
就是最後一句
"由於四輪傳輸的接地面積明顯較二輪增加一倍,更大的摩擦面積也就會造成全時四輪傳動車輛油耗。"
原來加了AWD以後輪胎接地面機會大增啊!!!!!!!太有趣了!!!!!


這句話不正確我同意

bambochen wrote:
你學的靜力學說車輛靜止時沒有摩擦力,這跟我學的好像也不太一樣耶


先把運動學與靜力學搞清楚吧.

不然先把這句看清楚

靜摩擦力與水平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者互為【平衡力】,因此不能抵消。

當外力 =0 ,請問 靜摩擦力 = ?

上面已經暗示過了,不想說太白

既然你又拿出來說,那小弟只好問

怎會有人拿運動學來解釋磨擦力?

連 運動學 與 磨擦力 都分不清,怎還能討論下去?

bambochen wrote:
最後奉勸不要把業配文當作聖經


至少比有人把運動學當做磨擦力來解釋好多了!!

Dwing wrote:
嗯! GT-R,....(恕刪)



你引用的藍色那一大段,再仔細看一點,其實並沒有任何提供任何過彎加油提升抓地力的敘述。文中所謂的“安全性”應該是很一般廣義下關於四驅車的安全性說明{例如下雪或惡劣路況等等}。

不過,我認為你的“最大抓地力”理論{我是完全看不懂啦},對我來說完全欠缺實際經驗可參照。我在電視賽車上看不到任何過彎補油門的畫面{F1有時會有車手的駕駛分析},更遑論一般生活中的駕駛經驗。我所知道的,對抗車體移動過彎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的方式,都是以提升輪胎抓地力、懸吊設計 降低車速 煞車,以及“降低油門輸出“等等方式,我真的沒看過或讀過”更多驅動輪“或更多驅動力來提高抓地力並抵消慣性離心力的說法。

我有個問題以及請求:你可以找到任何一家的四驅車,其配備的電子安全穩定系統,有包含過彎補油門的“安全”設計的嗎?{因為你強調更多驅動力以提升抓地力,也是一種安全性!}。在這方面我只知道大部份的電子安全穩定系統都是自動補助煞車,自動限制油門輸出,自動鎖死某一輪...等等。

我認為要是能找到某家四驅車系統的設計是符合你的理論與實際應用,也許你就不用寫那多了。直接引用這家車廠的設計理念背書即可。


Colioner wrote:
你引用的藍色那一大段,再仔細看一點,其實並沒有任何提供任何過彎加油提升抓地力的敘述。文中所謂的“安全性”應該是很一般廣義下關於四驅車的安全性說明{例如下雪或惡劣路況等等}。
不過,我認為你的“最大抓地力”理論{我是完全看不懂啦},對我來說完全欠缺實際經驗可參照。我在電視賽車上看不到任何過彎補油門的畫面{F1有時會有車手的駕駛分析},更遑論一般生活中的駕駛經驗。我所知道的,對抗車體移動過彎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的方式,都是以提升輪胎抓地力、懸吊設計 降低車速 煞車,以及“降低油門輸出“等等方式,我真的沒看過或讀過”更多驅動輪“或更多驅動力來提高抓地力並抵消慣性離心力的說法。
我有個問題以及請求:你可以找到任何一家的四驅車,其配備的電子安全穩定系統,有包含過彎補油門的“安全”設計的嗎?{因為你強調更多驅動力以提升抓地力,也是一種安全性!}。在這方面我只知道大部份的電子安全穩定系統都是自動補助煞車,自動限制油門輸出,自動鎖死某一輪...等等。
我認為要是能找到某家四驅車系統的設計是符合你的理論與實際應用,也許你就不用寫那多了。直接引用這家車廠的設計理念背書即可。


先問一個問題

假設高速公路上一個大彎道可以100 KM/H 過彎不打滑,

現在你開80 KM/H 在這彎道中,請問這時你可不可以再補油門?

想不透為何一直在彎中補油門上打轉?(F1看太多)

如果真的看的懂 抓地力 = 直向力 + 橫向力 就不會拿過彎補油門來說

簡單說

不是 不能過彎補油門 而是 要不要過彎補油門

至於 要不要 過彎補油門要看當下的入彎速度(橫向力)而定

不過既然問了

Colioner wrote:
我在電視賽車上看不到任何過彎補油門的畫面


建議去看 IndyCar

看看彎道中有沒有補油門?

Dwing wrote:
換個角度來想.上面...(恕刪)

我先前印象中性能車或高級車會用到AWD
是因為引擎馬力扭力輸出很高時
如果傳動輪只有二個會造成操控上難駕馭
輪胎打滑的機率也增高
為了操控上的便利性(也就是更多人可以上手)
所以採用AWD
像FWD就難處理扭力轉向的問題
高馬力的RWD那就更難控制
那並不見得是為了[更加安全]或[操控更好]的原因而採用AWD

教科書是說AWD有較佳循跡性(traction)?
還是也有強調AWD在煞車或彎道有較佳循跡性?
有些敘述只是整體性的
如果AWD在煞車和彎道循跡性都較2WD佳
那是Consumer Reports專業度不足?
但我不只在一篇文章中看到AWD在煞車和彎道並沒有比較好的循跡性
例如:
If you drive a vehicle with AWD or 4WD drive keep these rules in mind.
1. You may be able to get going much better than 2WD vehicles but you cannot stop or steer better. AWD only helps acceleration.
2. If you drive a vehicle with AWD or 4WD you should have winter tires on all four wheels. It?s the stopping and steering that will save your life and AWD does not enhance these aspects of active safety.
3. Slow down as there may be less grip than you are experiencing while accelerating.
連結
一般人很難在過彎中加速吧?

至於越來越多採用AWD
也可以看成技術成熟成本降低
所以越來越多車廠願意採用

AWD比2WD安全是在磨擦力較差路面上較顯著吧?
有些媒體(如ConsumerReports)介紹給準車主的建議就是
如果你所在地區是雨天或輕度下雪
那2WD+ESC應該就[足以]勝任
那應該是足以滿足部份[安全]需求吧?
AWD所[多出?]的安全性是不是購車人需要的
就看你所在用車場合決定
在台灣下豪大雨?
你需要的是一套排水好胎?還是需要AWD?
真的很少看到國外在討論傳動方式和[安全]間的關連

而要強調人的部份
就是因為如果一個車主對AWD的認識有誤
進而影響其駕車方式
那當然有可能影響安全
這部份為何要忽略?

Dwing wrote:
沒人說 AWD過彎...(恕刪)


那你還是說AWD比較安全?
從抓地力圓已經證實這是無稽之談

我看你一直在強調這句
"靜摩擦力與水平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者互為【平衡力】,因此不能抵消。"
又說車輛停止時沒有摩擦力

Dwing wrote:
當一輛車停在那,只要沒外力(驅動輪,馬,牛,人....)作用其上 (F=0)
這輛車的靜摩擦力為 0
...(恕刪)


從F=uN看來
其實車輛停止時是沒有"受"靜摩擦力作用,這跟沒有摩擦力是兩回事
沒有摩擦力代表u=0,車輛靜止時並不是代表F=0

光這點你就大錯特錯,我就不想再說你了
還在說甚麼我分不清楚運動學跟靜力學........
其實是你觀念完全錯誤啦!!

車輛一旦開始運動又要保持輪胎不打滑,就必須工作在最大靜摩擦力之下
因為輪胎不打滑的滾動時,胎面跟胎面所接觸的地面相對運動是0
所以要保持輪胎不打滑,給輪胎的力就不能超過最大靜摩擦力(抓地力極限)

這麼簡單你到現在還想不清楚嗎?

我不斷地在說,車重一樣(N一樣),輪胎型號尺寸一樣(u一樣),在同一場地(u一樣)其抓地力相同
就是因為F=uN這麼簡單而已
跟幾輪驅動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路況正常下AWD不會有比較好的抓地力,當然也沒有比較好的安全性可言

所以要保持最大抓地力,懸吊系統的設定才是最重要的
這也是為何許多賽車喜歡採用雙A臂懸吊,因為它可調整角度大,能夠配合賽道特性調整
使輪胎跟地面保持最大接觸面積(保持u最大),從而得到最佳抓地力

至於你舉Honda的SH-AWD這種高階AWD來當例子就更是牛頭不對馬嘴了
這種SH-AWD的本事就是能儘量把每個輪胎在抓地力極限的範圍內發揮到極致(前後軸及後左右輪的動力分配範圍極大)
新一代的電動SH-AWD甚至連中央傳動軸都沒有,一掃傳統AWD車高速加速無力動力損耗大的缺點
但前提還是要裝配高抓地力的輪胎,不然巧婦也是難為無米之炊

高級車跟跑車當然會越來越多配備類似這種功能的AWD!

這可不是我們現在討論的Legacy AWD可以比得上的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