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抱怨:不適應的台灣交通記

柏油路是能多偷工減料啦= =

都已經是柏油了還能偷我實在是不懂道理何在

拿那些倒在路上三天沒人發現的國家跟台灣比實在不公平

大家有沒有發現

被說路不平的國家全部都是人口超級密級或是國家土地狹小的國家

台灣又兩個條件都符合...能有這水準已經不錯了

Tomedilus wrote:
我新老闆是德國人,剛到台灣三個禮拜住天母附近,
他跟我說有一天他開在芝山捷運站附近,只是紅綠燈晚起步了幾秒就被狂按喇趴然後迅速被超車然後被瞪......

在老外面前這樣搞,
太丟臉了! ^^

58allan wrote:
想不到有人會說北京落...(恕刪)


上海是三環,北京是五環

北高要和他們比是差太多了

世界變得真快
大部份的台灣大都很難接受
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比我們北高進步的實際狀況

要比道路建設和格局,我們是很難趕上了

但要比用路人的水準,我們應該還領先十年

台灣是要加油,我們也都是





無聊a螞蟻 wrote:
柏油路是能多偷工減料...(恕刪)


基本上路鋪完後,再爛至少還能走
最大的問題是進行地下話管線工程的單位(第四台,台電水,瓦斯...etc)
路挖完後回填根本是亂搞
還有那種柏油倒一倒
老人拿個圓鍬拍一拍便了事的
其實道路永遠都不能平整的原因是~~

當初都市計畫時未設置共同管道~

共同管道如果設置好~維修根本無需開挖馬路~而且許多老舊的管線埋設圖都有錯誤!

以至於開挖單位常常挖了又挖~才會找到正確的管線位置!

但是設置共同管道的費用~要各公家機關一起分攤費用~

這對各懷鬼胎的政府機關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本身也是在澳洲考駕照, 記得小時候爸媽都說台灣的路很糟糕, 當初不了解路怎麼可能會糟糕, 不就是平的嗎... 結果回台灣才真的有辦法體會... 其實我很能體會樓主心情, 在紐澳開車習慣了, 回台灣真的很難適應. 而我本身台北住了幾年, 台中也住了幾年, 其實我覺得台北是雍塞, 但是一班駕駛者都比我小時候印象禮貌多了~~

而中部地區, 雖然路大車少, 但是部分駕駛者開車習慣真的是無語置評~~~ 我有路權要直行時, 對面要待左轉的車主竟然搖下窗對我唱三字經, 也在半夜去買消夜時, 看到大學生只因為騎車慢了點, 檔到後面的黑頭車, 結果被黑頭車攔下來"柔性勸導". 更不用說一些有天窗的車主竟讓小朋友上半身露在天窗外時行駛... 真的是很難了解他們在想時麼...

最近搬回澳洲, 雖然大致上開車跟台灣比起來舒服多了, 開車時的心情也變好了, 但發現這裡有一些人開車習慣比台灣還糟糕, 原來是一些新阿陸跟印度移民的...

我想樓主發言也是為了台灣整體交通觀念更好更安全啦, 這可能需要好幾世代的教育, 但如果一開始就有人唱雖, 叫樓主滾回NZ, 那台灣人要什麼時候才能改變交通觀念?
我是張大呆 wrote:

共同管道如果設置好~維修根本無需開挖馬路~而且許多老舊的管線埋設圖都有錯誤!
...(恕刪)


台灣人施工似乎是打死不照圖面
設計師畫圖似乎也打死不管實際

kaichengc wrote:
那些會說 welcome to Taiwan與強調這是台灣文化的人, 老一輩的人也就算了, 年輕一輩的人還有這種想法我只能說你沒救了, 台灣的交通也沒救了~...(恕刪)

支持+1
那些人真的就是不知長進,所以整個台灣充斥著大部分這種人,道德才會越來越低落
台灣真的沒救了
我是張大呆 wrote:
其實道路永遠都不能平整的原因是~~
當初都市計畫時未設置共同管道~
共同管道如果設置好~維修根本無需開挖馬路~而且許多老舊的管線埋設圖都有錯誤!
以至於開挖單位常常挖了又挖~才會找到正確的管線位置!
但是設置共同管道的費用~要各公家機關一起分攤費用~
這對各懷鬼胎的政府機關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做過幾年與管道工程相關的工作,
共同管道應該是早個40年甚至更早來推動比較適合,
現在要推動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過地面下早就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管線,
想推動共同管道必須要付出很高、很高的代價,
包括必須遷移舊有管線(而且不能影響原有的民生需求)、
包括高額的共同管道工程費用、
包括施工期間對附近商家及交通的影響(不是短短幾天可完成)。
另外設置共同管道還必須要有足夠的人行道寬度,
來作為共同管道與使用共同管道之設備間的介面,
很可惜的是台灣的城市鄉鎮大都沒有規劃足夠的人行道寬度(或者根本沒有人行道),
沒辦法,
以前適合做的時候掌權的人根本心不在此,只會成天做著復國大夢。
台灣也不是沒有共同管道,
以台北市為例,
只在少數重劃區裏有,如基河國宅樂群x路、敬業x路那一帶,
信義線捷運施工時聽說也順道做了共同管道,
前幾年大度路也在做,
後來因為廠商跑掉的問題,
現在不知做好了沒。
因為共同管道困難重重而且成本極高,
所以現在台北市政府(其實其他縣市也一樣)的路平專案只能退而求其次,
希望減少人孔蓋、手孔蓋的數量,
因此在路平專案銑鋪前可以看到施工單位先把原有的人孔蓋、手孔蓋打除,
只留下少數不予打除,
這樣的優點是可以達到減少人孔蓋、手孔蓋的目的,
缺點是往後需要維修管線時就麻煩了。
中和小黃 wrote:
台灣人施工似乎是打死不照圖面
設計師畫圖似乎也打死不管實際

現在叫你去埋設一個地下管線你能夠100%照圖施工嗎?
依我的經驗而言,機會不高,
不是不願照圖做,
是畫設計圖的人和施工的人無法事先知道現在地底下有那些管線,
實務在經常是照著圖去挖掘才挖沒多久就遇到舊有管線、箱涵或暗溝之類的,
只得繞開它,
因此經常發生無法和設計圖相符的情形。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