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開過AWD,一切都回不去了……

Dwing wrote:
我想你只是從字面上...(恕刪)


我看你國文這種程度,要把力學讀好可能也是很難的事情
不知道現在大學讀的還是不是原文書?
還是說你讀英文的能力比讀中文好?

有驅動力並不代表是輪子本身就是驅動輪
牛拉牛車,馬拉馬車,請問這車有沒有驅動力?
它的輪子有沒有受到縱向力?是不是驅動輪?
好好想一想吧!

另外你問我"同一輛車,受的車重一樣下,為何會有前後輪抓地力不同的現象發生?"
前後輪沒有甚麼抓地力不同的問題(前後胎同型號規格的條件下)
只有你在上面的是施力有沒有超過輪胎抓地力的問題
如果你是大馬力的RWD車,那給後輪的縱向力當然有可能超過輪胎的抓地力造成打滑
這時候你要說後輪抓地力比前輪小所以後輪打滑嗎?完全搞錯了!

ARTC文章中畫的那個圓,指的就是輪胎本身抓地力的極限
你給的橫向力或是縱向力的合力超過那個圓,就是超過輪胎抓地力的極限
圓的大小在"給定"的車種之下就看你裝的胎有多好
如果要設計一套車身穩定系統,就是要把縱向力橫向力的合力控制在這個圓裡面

希望我的解釋你能看懂你也能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而不是隨言之無物甚麼都不懂的人起舞

bambochen wrote:
有驅動力並不代表是輪子本身就是驅動輪
牛拉牛車,馬拉馬車,請問這車有沒有驅動力?
它的輪子有沒有受到縱向力?是不是驅動輪?
好好想一想吧!

你寫這個好像有點指鹿為馬
有驅動力不是驅動輪,那不然是什麼?
牛跟馬拉動的是牛車跟馬車的車身
輪子當然百分之百不是驅動輪
既然驅動力是來自牛馬
舉這爛例子是哪來的驅動輪?
不倫不類,詭辯
自由小鬼信樂 wrote: 是不想再回去了吧XD! 神車跑來玩...(恕刪)
是嗎?怎麼我客戶說好看呢?
R.B.G wrote:跑客戶千萬不要開假的馬丁頭..........(恕刪)
bambochen wrote:
有驅動力並不代表是輪子本身就是驅動輪
牛拉牛車,馬拉馬車,請問這車有沒有驅動力?
它的輪子有沒有受到縱向力?是不是驅動輪?
好好想一想吧!


不知道馬車車輪(從動輪)對馬車來說,其縱向力是"負"的嗎?(阻力)

bambochen wrote:
另外你問我"同一輛車,受的車重一樣下,為何會有前後輪抓地力不同的現象發生?"
前後輪沒有甚麼抓地力不同的問題(前後胎同型號規格的條件下)
只有你在上面的是施力有沒有超過輪胎抓地力的問題


一直說輪胎抓地力

不知道磨擦力(抓地力)的原理嗎?

當外力(縱向力+橫向力)沒超過最大靜磨擦力時(滑動)

外力(縱向力+橫向力) 等於 磨擦力

(靜摩擦力不是定值,會隨著外力的大小而改變)

當直線起跑,所以把前,後輪橫向力視為相同.

前輪沒打滑,後輪打滑

是不是表示 前輪沒超過 最大靜磨擦力,後輪已超過

所以下面這兩句話是不是有點矛盾?

bambochen wrote:
前後輪沒有甚麼抓地力不同的問題(前後胎同型號規格的條件下)


bambochen wrote:
那給後輪的縱向力當然有可能超過輪胎的抓地力造成打滑


bambochen wrote:
這時候你要說後輪抓地力比前輪小所以後輪打滑嗎?


這是你說的,小弟我可不會這樣說.

bambochen wrote:
ARTC文章中畫的那個圓,指的就是輪胎本身抓地力的極限
你給的橫向力或是縱向力的合力超過那個圓,就是超過輪胎抓地力的極限


在這圓的範圍,橫向力相同

抓地力大小就取決於縱向力大小

--------------------------------------------------------------------------------------

小弟願意聽看看您的解說

在 抓地力 = 縱向力 + 橫向力

F = Fy+Fx

在直線起動下 橫向力(Fx)相同的條件下 F(F)x=F(R)x =Fx

前輪(從動)抓地力 F(F)=F(F)y+F(F)x

後輪(從動)抓地力 F(R)=F(R)y+F(R)x

bambochen wrote:
那給後輪的縱向力當然有可能超過輪胎的抓地力造成打滑


已知 後輪(驅動)縱向力>前輪(從動) (因前輪沒打滑)

F(R)y > F(F)y

bambochen wrote: "前後輪沒有甚麼抓地力不同的問題"


在這條件成立下 前輪(從動)抓地力 應該等於 後輪(從動)抓地力

F(F) = F(R)

=> F(F)y + Fx = F(R)y + Fx

得 F(F)y = F(R)y

但是上面已知 F(R)y > F(F)y

為何?


瀕臨{ 過彎}失速的臨界點時,一般車子的設計都是以底盤幾何 ,懸吊設計,或是輪胎{胎寬,胎壓...}等等的來提高G值,從而獲得更多的穩定性。

唯獨本棟樓的其中兩位一直強調驅動輪的“驅動力”可以提高“抓地力”,從而可以提高過彎速度{G值}

按此邏輯,過彎前越多驅動力,就會越多摩擦力,因而有更多抓地力,有更好的循跡性,而四個輪子都有驅動力的四驅車因此當然比起二驅車可以有更高的過彎速度了。


問題是,過彎前有人是在補油門以提高抓地力的嗎?
我認識的都是踩煞車過彎[早或晚而已],然後出彎才踩油門的。

原來我們的過彎方式都錯的。難怪在本棟樓一直從頭到尾被打臉...


按此邏輯,是不是四驅車主以後都要踩油門過彎,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抓地力與摩擦力?並因此有更多的循跡性?
最好入彎前補油門,接近彎中的頂點也補一點.....如果有輕微打滑,那更是要大力補下去修正回來,不是嗎!


人家在踩煞車,只有他不斷補油門,難怪可以一直打人家的臉






Colioner wrote:
瀕臨{ 過彎}失速的臨界點時,一般車子的設計都是以底盤幾何 ,懸吊設計,或是輪胎{胎寬,胎壓...}等等的來提高G值,從而獲得更多的穩定性。
唯獨本棟樓的其中兩位一直強調驅動輪的“驅動力”可以提高“抓地力”,從而可以提高過彎速度{G值}


我想這有點不正確

就如ARTC文中所序,底盤幾何 ,懸吊設計,或是輪胎{胎寬,胎壓...}

其用意就是取得輪胎最大抓地力(提高對輪胎的下壓力,對地面的接處面),這是最基礎的

而驅動力只是讓“抓地力”提高至接近“最高抓地力”,而不能超過“最高抓地力”

這屬不同的範圍,應不能混在一起做比較.

Colioner wrote:
問題是,過彎前有人是在補油門以提高抓地力的嗎?
我認識的都是踩煞車過彎[早或晚而已],然後出彎才踩油門的。


彎不只有急彎,高速公路的大彎也是彎.

在高速公路你會踩煞車過彎過彎嗎?

重點在過彎時,會有橫向力加注於輪胎,所以必需減少其直向力

至於彎中減,加速 都是調整其抓地力至接近最大抓地力(賽車手)

一般人開車過彎,其使用的抓地力(車速)都還低於最大抓地力

因awd的循跡特姓,一般人在相同感受下,AWD比2WD可用稍為高一點的車速過彎.

Colioner wrote:
按此邏輯,是不是四驅車主以後都要踩油門過彎,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抓地力與摩擦力?並因此有更多的循跡性?


就如版上很多人說過 AWD 失控很難救,因為驅動輪比從動輪容易超過"最大抓地力"

AWD輪胎打滑就可能是四的輪子一起打滑,而2WD還會有兩輪胎有抓地力

至於 "是不是四驅車主以後都要踩油門過彎,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抓地力與摩擦力?並因此有更多的循跡性?"

我想這你可去試駕山路看看

我個人開南迴方式,進彎前放油門減速,彎中含油門,這樣開起來很輕鬆,

Colioner wrote:
最好入彎前補油門,接近彎中的頂點也補一點.....如果有輕微打滑,那更是要大力補下去修正回來,不是嗎!


如果這方式你有其理論根據,那也可以討論,

不過建議先看懂ARTC那抓地力圓的意思,我們再來討論要不要補油門?


選自己內心的渴望,期待你的開箱文啊!!
Colioner wrote:
瀕臨{ 過彎}失速...(恕刪)


很好! 就用你的邏輯...把過彎流程劃分為三段:
1.進彎減速階段 2.入彎到過Apex階段 3.過Apex出彎加速階段
假設一般情況下,駕駛同一人,車子同一部,只差在傳動系統AWD/2WD(FWD/RWD),人為差異不存在,
預設最佳過彎軌跡只有一條,路面條件都一樣,請問是AWD VS 2WD何者能擁有最少的軌跡偏移?

在乾地上
1.進彎減速階段:AWD>2WD,因為中性的轉向,即使過彎前減速,但入彎角度修正量相對小,預設軌跡偏移量低
2.入彎到過Apex階段:AWD=2WD,因為入彎速度一樣,預設過彎軌跡一樣,過程也不踩油門(如你所言的一般情境)
3.過Apex出彎加速階段:AWD>2WD,因為AWD有更好的加速循跡性與出彎抓地力

於是,整個過彎流程有2/3,AWD對於預設路線的偏移量(修正量)更小,這不就是代表循跡能力更好嗎?

在濕地上
1.進彎減速階段:AWD>>2WD,不是AWD更厲害,是因為2WD的轉向過度或不足的缺點被放大
2.入到彎過Apex階段:AWD=2WD,因為入彎速度一樣,預設過彎軌跡一樣,過程也不踩油門(如你所言的一般情境)
3.過Apex出彎加速階段:AWD>>2WD,不是AWD更厲害,是因為2WD的四輪出力不平均更容易造成軌跡偏離

同理,整個過彎流程有2/3,AWD對於預設路線的偏移量(修正量)更小,這不就是代表循跡能力更好嗎? 這裡差距更大是因為在濕滑路面上,2WD將更容易突顯出原有的弱點,於是AWD的優勢更明顯...

以上是最一般最正常的情境,AWD就已經很明顯在循跡能力上勝過2WD(車神不要來)! 不過,就算是最一般最正常的情境,你也不能把彎中補油門的情況完全排除(還蠻常見的吧!),不是嗎? 只要有彎中補油門發生,那就是你說的AWD>>>2WD了...萬一是在濕滑路面,那就是AWD>>>>2WD了~

結論就是,用你提出的觀點來分析...AWD的過彎,不論在任何情境都有比2WD更好的循跡性(最差也是平手而已)^^

你說呢? 你看到自己論述的盲腸了嗎? ARTC會下AWD/4WD循跡性強的結論,現在您還認為很瞎嗎? 請問理由是?













cchsux wrote:
很好! 就用你的邏...(恕刪)


你的文章完全都用幻想的
這樣好嗎?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