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你所搭乘的遊覽車安全嗎?探究國內大客車製造與安全檢驗流程

mob-k wrote:
現在跑在路上的車子車齡可能從0~2x年,只要跟我們講這些年份的車"實務"上經過的測試是實務,理論麻煩拿走,模擬這種東西人寫的,模擬和實務沒有驗證都是騙人的...

你說的對,新車一樣危險,
一輛2009年出廠的台灣觀光巴士632-LL,於2012七月七日在國道二號香山段翻覆,三年的新車並且符合ECE R66車體結構,還不是照樣翻車。

車輛的動態穩定性測試有經過測試和審核嗎?

測試的標準與規範,有動態穩定性測試的項目嗎?
mspeed wrote:
你說的對,新車一樣危...(恕刪)

因為有通過r66
這台翻覆車輛的傷亡人數確實有降低
(乘客只有受傷)
只怪政府為什麼會把沒有循跡防滑然後電磁煞車還要選配的fuso278核准當遊覽車使用
這個還不算最爛啦,至少還是氣壓懸吊的

還有少數業者使用鋼板懸吊,搭配一個鳥鳥排氣煞車的hino233當遊覽車用的餒

不過幸好今年七月開始交車的遊覽車底盤一定要是廣幅式氣壓懸吊,不會再有使用鋼板底盤當遊覽車的亂象
rong320 wrote:
不過幸好今年七月開始交車的遊覽車底盤一定要是廣幅式氣壓懸吊,不會再有使用鋼板底盤當遊覽車的亂象...

車輛動態循跡穩定系統有列入審驗的測試項目嗎?

車輛油壓輔助煞車系統有列入審驗的測試項目嗎?

車輛上坡輔助系統有列入審驗的測試項目嗎?

車輛車道偏離警示系統有列入審驗的測試項目嗎?

車輛駕駛人瞌睡警示系統有列入審驗的測試項目嗎?

車輛自動煞車輔助系統有列入審驗的測試項目嗎?

車輛視覺死角警示系統有列入審驗的測試項目嗎?

如果小車已經有的配備,
國外大車也有的配備,
難道台灣上山下海的遊覽車不需要嗎?
mspeed wrote:
車輛動態循跡穩定系...(恕刪)

當然是越多輔助安全配備越好呀
之前不知道是誰建議交通部提出車輛分級制度
交通部講了一堆廢話,結果是做不到
業者的想法投資八百萬的車子
跟六百萬的車子收入是一樣的
業者當然會選擇六百萬來跑
反正車資是一樣的
大部分消費者根本不了解k400跟f278差在哪
只會去看年份指定五年內新車
除非像車主車有基本客戶群
了解車主買車的價格情形
客人也許不會指定年份
問題是看到友力事件
已經開始有車主車準備要退場
寧願吃別人頭路,也不要搞到房子不見



fuso你列出來的沒其中一項達到(使用電磁輔助煞車技術)
hino只符合油壓輔助煞車系統
照你的要求日系車通通要滾出台灣了

我看交通部不敢得罪這二大日系車的代理商
fuso 裕益汽車=裕隆集團

hino 國瑞汽車=和泰集團

這二大集團連代理小客車都會偷拔配備,何況是大車呢

車輛視覺死角警示系統

印象中107年納入審驗規範強制配備

不過我看現在幾乎每台都有配備了
rong320 wrote:
這二大集團連代理小客車都會偷拔配備,何況是大車呢.....


2012年7月7日國道二號香山段翻車的台灣觀光巴士,是否為FUSO 278的底盤?
為何該款底盤規格不裝設前防傾桿,是否原本就沒有還是被偷掉?

舉例歐系底盤的油壓減速器於阿里山公路下坡段,分別與電磁減速器、排氣煞車對比時間差與輪圈溫度差:
時間差:
電磁減速器慢半個小時,排氣煞車慢一個小時。
輪圈溫度差:
排氣煞車>電磁減速器>油壓減速器=常溫

油壓減速器已經不是新產品、新技術,為何日系底盤的大客車無法普遍使用油壓減速器?
且HINO的油壓減速器效能遠低於歐系油壓減速器....等上述疑慮;還有許多輔助配備,明明日系同廠牌重型卡車就有的,為何大客車會沒有?
真的如你所說的,配備都被偷拔光了嗎?
日系大客車底盤製造商真的要好好的檢討與改善。

靠行不代表可以超時、超速,仍然要遵守法規;被靠行的公司不代表管理可以擺爛放任。

mspeed wrote:
2012年7月7日...(恕刪)


路過回覆一下
你貼的翻車遊覽車照片
的確是FUSO 278底盤
FUSO 278/270還有HINO 263/280的底盤
在日本原始設計並不是遊覽車用的底盤
他算是郊區公車底盤
看他的後懸的Air包擺放在大樑底下的設計就知道

所以即使車體有達到ECE R66的規範、車高在台灣法規所規範的3米5
但因為底盤設計的關係
依然很容易重心不穩而導致翻車

而真正遊覽車用的底盤
他的後懸Air包擺放位置應當是外擴式(廣幅式)的擺放
對於台灣法規所規範的車高3米5、甚至國外的3米8、4米
都還是可保有一定的穩定性
像是Scania、Volvo、Man、早期的FUSO&HINO
都是這樣設計的



你聽完我這解說底盤差異、看到實際的照片
相信你應該也可以想像的到這兩種底盤設計
他的重心點完全不同的
也當然
把一些主動安全系統也加入配備這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但也是需要把正確的底盤打上正確的車身
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相信你還會有疑問
FUSO 278/270和HINO 263/280的底盤既然不適合打成遊覽車
那為什麼在台灣會打成遊覽車然後一堆人買??
原因是自從教育部公布校外教學限用5年內新車
然後人民淺意識也都默認找遊覽車要找5年內新車
所以底盤代理商也趁勢推出這類的底盤
由於像這類的底盤價格相對地的比較便宜
所以業者也就這樣買進來
反正應付個5年年限
車就把他甩掉再換新車
但比較有良心的業者依然還是會選廣幅式懸吊設計的底盤來購車
rong320 wrote:
....業者的想法投資八百萬的車子
跟六百萬的車子收入是一樣的
業者當然會選擇六百萬來跑
反正車資是一樣的....(恕刪)

這就是問題啦,今天就算開放六年車齡以上可以繼續營運,能多賺一塊錢就能多炒一棟房,誰要給你去用高級車,到頭來還是用爛車而且超過六年繼續「合法」營運。

大車業界的貪財不要命,是全國出了名的,從以前的砂石車時代就是這個樣子。
現在多加一名駕駛,每人一天要加500元,30人一車就加1.5萬了。
加一名駕駛,一天多賺1.5萬,簡直嚇死人利潤,這個節骨眼,貪這種死人財照樣不手軟。

不要期待這個業界會有自主改善的能力,每個都在拿命搶錢,運氣不好就全車一起帶走,也有個墊背的,比操死在生產線上爽。
delica222675 wrote:在日本原始設計並不是遊覽車用的底盤,他算是郊區公車底盤看他的後懸的Air包擺放在大樑底下的設計就知道...

看樣子無良的商人,不僅僅是無良旅行社不當的行程,還有無良底盤代理商進口的不良底盤.....

為何監理站的大客車定期檢驗,每次都要拆椅子、冷氣、冰箱、滅火器,車輛重量稱重才能合格呢?

為何2008年後,部份符合R66的日系大客車,仍然要移除部份部件減重後,稱重才能合格?

為何歐系車輛就不用移除部份物件,稱重就可以一次過呢?

為何從車體廠出來的新車,明明通過主管機關的審驗,才領牌上路,定期檢驗卻無法一次過,還要拆椅子、冷氣、冰箱、滅火器....等部件,是不是車體廠有什麼
魔法
,讓新車在接受審驗的時候,可以順利通過呢?

delica222675 wrote:原因是自從教育部公布校外教學限用5年內新車
然後人民淺意識也都默認找遊覽車要找5年內新車
所以底盤代理商也趁勢推出這類的底盤...

既然如此,在市場要求五年新車與業者成本考量下,似乎對岸的整體式車體(全承載式車體)大客車,能符合安全與成本兼顧的需求;整體式車體(全承載式車體)重量更輕,耐衝擊強度更強,終端售價更便宜,一切都能符合市場五年新車與業者成本考量的需求,安全同時兼顧成本,為何政府遲遲不願開放整車進口呢?

如果政府為了保護地方產業而不願開放整車進口,是不是應該取消教育部五年新車限制的行政命令,同時嚴格審查資格與法規,汰除不良底盤與車體,啟動「問題車」召回與回收機制,保障消費者權益呢?

難道台灣人的性命不如對岸,永遠只能搭乘媒體所指稱的「拼裝車」嗎?



對岸的整體式車體(全承載式車體)





mspeed wrote:
為何監理站的大客車定期檢驗,每次都要拆椅子、冷氣、冰箱、滅火器,車輛重量稱重才能合格呢?...(恕刪)

滅火器拆掉就不用驗啦
驗車根本不用拆什麼東西啦
只要記得把水桶水放掉
行李箱不要載重都沒問題
rong320 wrote:
滅火器拆掉就不用驗啦XD
驗車根本不用拆什麼東西啦
只要記得把水桶水放掉
行李箱不要載重都沒問題.....

大客車驗車真的什都不用拆,水桶水放掉都沒問題??

真離譜 大客車空車還超重
行政院消保會進行調查後發現,可能與車體過重造成煞車失靈有關.....在高速公路上抽檢二十九輛大客車,就有十三輛超重,其中三輛更是重得離譜,空車就已超重......十三輛超重車輛中有五輛最為嚴重,甚至在空車狀態就超過「登記車輛總重」。.....


大客車驗車 全配變簡配
李姓司機指出,他去年以一百五十多萬購置一輛二手遊覽車,行車執照登錄車重十二噸,但是一月在豐原監理站驗車時,發現車重竟達到十四噸,依規定最多只能超重零點五噸,只好回去找保養廠想辦法,拆除近一點五噸的冷氣、再拿下電視機、滅火器等,重量才符合規定.....豐原監理站站長蔡統亮表示,大客車驗車時確實有拆卸行為.....

rong320 wrote:
滅火器拆掉就不用驗啦XD
驗車根本不用拆什麼東西啦
只要記得把水桶水放掉
行李箱不要載重都沒問題

監理站已經證實,
「大客車驗車時確實有拆卸行為.....」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