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 wrote:
您想太多了,看整個討論串裏頭的「官方代表」,一嘴土師傅的口吻,很明顯對力學、對SOP、對正規的工業流程完全沒概念,這要能做出什麼好車我也醉了。
我倒是覺得日本人也有爛材,總是會有唯利是圖的商人,畢竟屁股下坐的是什麼車,老闆不講也沒人知道。
而且出貨到日本,是不是日本人只是做轉口直接就去西非尚比亞也沒人知道。
貼一下在新聞版的爭論
這種車體,到底可行不可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5065816&p=19#63483399
簡單總結一下那一版
有素人代表說 台灣廠沒能力不會自己模擬,這個部分全部外包!而且沒能力辨認外包廠做的模擬如何!
然後素人代表 說
1. 台灣廠 按照 R66,5選1 已經按照法規都符合了
2. 這次開罐頭的車是 2008 R66 以前的車,所以是老車的問題,不是台灣廠的錯
3. 台灣廠、ARTC 政府 不會黑箱,也不會偷料亂設計,不會造假作弊
我說
1. 這次出車禍開罐頭的車,屬於在 2008 R66 法規以前車輛,政府應該積極規劃: 檢驗老車方式 (要求車廠自行送驗或是自己花一筆錢購買車輛突襲檢查)、汰舊淘汰鼓勵換新措施 (而且國外也有研究針對老化 ageing 車輛所做的車輛結構強度和車頂強度對翻覆後所造成的影響)
2. 2008 以後的 R66 並不是完美的法規,歷年來歐美都有許多政府以及學術研究專門調查 R66 的 worthiness,因此歷年來都不斷的增修,台灣這部分我們看不到聽不到,無法知道有沒有跟上腳步,反倒是不斷地放寬法規,任由老車就地合法
3. 台灣廠商無法自己模擬,表示在設計時,根本就不知道改一點,會影響結構在翻滾撞擊時多少! 外包時,有沒有失誤的,有沒有漏掉的,自己都不會知道,完全只想相信外包商,而送審送靜態檢驗時,又送出了什麼圖,沒人知道! 真正施工時,用了什麼圖去施工? 有沒有動手腳有沒有省錢少料? 有沒有出錯? 有沒有專業的公正的人能夠檢驗施作後的實車? 如果都沒有的話,怎麼不是黑箱,怎麼可能不會動手腳? 不然大家要設定法規要SOP 做什麼? 做過行銷和從設計到生產上市的都知道,一點點的好處都會拿出來放大廣告,如果台灣廠商如果真的很阿莎力為了台灣人命拚落去,會不拿出來做個宣傳嗎? 要是為了生命安全,實車翻滾不做嗎?
所以說,大家還是告訴大家,為了生命安全,不要再讓自己的親友搭乘台灣的巴士上山下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