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假設輸出比例固定的 AWD,配重50:50 (現實上不是這樣,只是為了讓解釋簡化,以下也只是"大約")
輪胎滾動要維持抓地力,要不超過 胎面與地面之間 的 最大靜摩擦力
摩擦力與垂直下壓力成正比
地面的摩擦係數先固定不變
四顆輪子分擔整台車的重量,所以單一輪的垂直下壓力約等於總車重除以四
兩輪驅動,所有動力除以二,是單一驅動輪所承受的推力(正比於橫向力,此力不可大於最大靜摩擦力)
四輪驅動,所有動力除以四,是單一驅動輪所承受的推力(正比於橫向力)
假設兩台車的車重與總推力都相當,AWD vs 2WD 哪一個比較容易超過最大靜摩擦力?
所以所謂尋跡性較好,是有動力推動輪胎的情況下成立
沒有踩油門的情況下,橫向力是慣性,無關幾輪驅動,因為此時驅動力=0
而ESP之類的技術(其實現在許多技術都是整合作用的,所以其實ABS, BAS, EBD...ect.都整合作用)
是透過感應器去判斷車輛是否即將失控、或已經失控(何時介入的積極程度各家不同)
透過限制動力輸出到特定輪,或對特定輪施加煞車力道的方式,或兩者兼施(各家方法有所不同),強制減低推力(推力正比於橫向力)
以期鎖死輪可以重新滾動,取得最大靜摩擦力的客觀條件-->恢復輸出-->偵測有無摩擦力-->停止介入,或再次介入減低輸出--> 反覆
ESP是電腦判斷有需要時才會作用
地面條件相同下
AWD是無時無刻存在的條件
因此要失控的極限較高,所以一旦輪胎打滑,通常情勢已較為嚴重
反之,兩輪驅動車會在情勢較不嚴峻時便已出現打滑
地面是柏油路時,或許最大靜摩擦力高,2WD也不容易打滑
但一旦地面摩擦係數較低時,可能就剛好是滑與不滑的差別
當摩擦係數幾乎零時,那幾輪驅動都沒用
況且,AWD的轎車或都會休旅車,就我所知,幾乎同時皆有 類似ESP原理的系統(降低特定輪推力)
甚至,可以主動給予特定輪大於 1/4的驅動力達到起步脫困目的
或許你可以說不踩油門時,AWD就沒有特別優勢
但恕我冒昧請較,您開車大部分都滑行不踩油門?
當然,AWD在一般路況時,動力的無謂消耗是他的缺點。所以要看你身處哪種行車環境來做選擇。
Who needs a lifestyle-statement SUV?
sphenoid wrote:
其實不需要什麼高深的東西,簡單的物理原理就可解釋了
四輪車的運動方式誠如大大所分析,條理分明,敝人的物理學習實在差之千里,往往會寫出虎頭蛇尾的結論
關於驅動方式的差異,個人倒是有些小小心得
家父是AWD的支持者,總覺得四輪驅動最安全,應該說他粗枝大葉還是單細胞呢

我從拿到駕照開始就是接手開SUBARU LEGACY 一代目,從來也不覺得AWD有什麼特殊之處
早期前置引擎的AWD電子裝置甚少,仍保有FF的特性,進出彎道時會有轉向不足的感覺
滑行著過彎真的不是什麼好主意,盡量預先徹底減速,踏著油門通過可以驅近轉向中性
沒有ABS,沒有AIR BAG,自然也沒有ESP,這樣的一架車,卻給了我完整的啟蒙
想要有操控樂趣,就得學著去遵循物理學的規則
今年增購一架LEGACY四代目後,新世代的AWD真的令我改觀

台灣版本沒有配備VDC(ESP),但開起來比一代老雷容易上手,更為安定
放油門滑行過彎(個人覺得是危險動作)時真的挻中性的,大致能維持在預定路線上
但事後又會抱怨電子系統固然便利,但車主五感會變遲鈍,老覺得抓不到理想的剎車點
踩個剎車連EBD也要介入管理

AWD有它的特色,我個人則不會將它當作絕對信仰
現在不論FF或FR,也開始大量配備ESP,努力維護車主的安全
人命優先,車輛一直在進化,未來似乎是電子式主動安全的天下
我想我只是來發牢騷,感嘆純機械年代的逝去

Mr.2630 wrote:
非職業車手或行家, ...(恕刪)
如果先假設在加油門的時候轉向的反應是FF=AWD=FR
因為越偏FR的車,設計時應越加重後輪加地力的比例
所以不考慮引擎剎車的話,放油的時候,轉向反應應該會變成FF>AWD>FR
另外考慮差速器的問題
AWD和FR在後輪都有差速器,FF後輪則是自由輪
車尾循跡的反應應該也不太一樣才對
如果把引擎剎車和差速器問題都排除
把兩部車弄成前後配重都一樣,前後輪分配的抓地力比例都一樣
那放油的時候應該兩部車的反應應該一樣
不過這樣一來就會變成出彎摧油的時候
要嘛不是FF轉彎轉不過去,就是變成AWD/FR摧油下去就spin了 :p
Zclub Mini-Z 討論區 歡迎來逛逛~: http://mini.zclub.com.tw <-- 這網址夠好記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