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Tiguan 大概是一百一十幾萬,現在最便宜要快一百四十萬,最貴要一百七了。
更別說ID.4、ID.5這對難兄難弟賣到快兩百,直逼豪華車價格。
我很想問台灣福斯的高層,你覺得消費者要掏出200萬買電動車,不考慮特斯拉的話。
會想買BMW iX1 還是ID.4 or ID.5 ??
果然後來福斯就大降價了,因為根本賣不掉啊。
其實韓系電動車也有一樣的狀況,兩百萬的價格真的沒理由不選特斯拉或1A2B。
雖然很多人都說內裝、性能會有些許差異,但以特斯拉或iX1 幾乎已經沒得挑剔了。
也難怪銷售數字直接打臉這些理由伯,Model Y就是霸榜第一、iX1穩坐非特進口電車第一。
確實目前很多平價品牌的價格跟豪華品牌已經近到消費者毫不考慮直接下手豪華品牌了。
所以目前豪華品牌的折扣也是很驚人的,尤其是關稅議題到現在懸而未決。
近期已經聽到雙B有30~50萬折價的車款在促銷了,那根平價品牌的價差就更小了。
也難怪雙B在台灣銷售量能直接贏一大票國產車。
但房價部分我就不同意了,小弟一直有在關注新屋房價。
內湖、南港這些邊陲從我剛到的六十幾萬,漲到現在都一百二、三十萬起跳了。
東區精華地段至少兩百起跳,新北板橋都已經九十、一百多了。
甚至五股、新莊、三重至少都六十快七十了。
看個直觀的,就是台北市買間30坪的普通公寓至少三千萬起跳。
新北買間30坪的公寓大概兩千多萬起跳。
就是分非常貴跟貴到買不起兩種,根本沒有平價新房。
要便宜一定是老公寓,甚至沒有電梯那種。
各地區差異也一定有感,同樣坪數台北市就是比新北高快一千萬左右。
這跟車子的豪華 vs 平價,價差縮小完全相反。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