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linmilk wrote:近期歐盟安全法規再出(恕刪) 一、家裡有輛2014年款、會識別道路標誌並在抬頭顯示器上呈現「系統識別的速限」的歐系車。我不清楚經過這些年後,車輛上的道路標誌識別系統進步了多少,但以自家車來說,當道路標誌較複雜或變化頻繁時,辨識錯誤的情況並不罕見。二、如果辨識有誤,錯將道路的速限辨識得低了,偏還強制介入減速,根據「車速不同於環境車流易肇事」之統計,有可能反而在此等時機上增加肇事機率。三、如果辨識錯誤,錯將道路的速限辨識得甚低,萬一減速機制介入得太積極,是否可能造成後方車輛追撞,反提高危險?四、臺灣地區,不少工區的速限會低得挺誇張。比如高速公道施工路段,原本速限110 KmPH,工區降為50,然而幾乎大家都開70或80以上。那麼,除非配備「辨識速限並自動介入減速」的車輛比例佔多數,否則如同前述理由,反而可能增加部分風險。五、如果要將「辨識速限並自動介入減速」的系統又再協同「偵測周圍車輛動態與速率」的系統,以此降低前述幾點的風險,理論上或許可行,但顯然會提高生產成本、提高車輛售價。更何況,這又牽涉了,「偵測周圍車輛動態與速率」的系統是否穩定可靠的問題。六、如果每一輛市售車都要標配第五點所述配備系統,對終端消費者而言,車價不太可能不出現「有感攀升」。那麼,這「或許有可能在某些程度上降低行車事故」的優點(這有經過實徵研究確認嗎?),和「消費者肯定要被迫接受的額外支出(提高的車價)」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分意願性、甚至非預期性減速」缺點,兩相比對,以目前情形而言,真有足夠的理由推動嗎?
開過BMW,上面LIM限速功能在市區因路況需要忽快忽慢很好用,油門可以在設定速限下自由控制速度的快慢 , 覺得比定速巡航人性很多,也不用一直花時間看時速表。這個功能好像歐系車比較多,但日系車都沒有,希望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