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歐盟宣布標配「ISA」,這功能根本是為台灣用車環境量身打造的吧!

FISHHUA wrote:
先把速限弄合理一點再(恕刪)


照到是很實在的建議
對應法規,道路標識應該也要更加一致才對
減少誤判的發生
BlueSky5230 wrote:
太好了,支持。不然那(恕刪)


趕趕趕,有時真的不懂那些拼命趕的人在趕什麼
提醒,還可以;強制減速,不行啦!開在外線90,誤偵測到路肩標示限60,這還得了,車商賠不完。低於速限,罰錢;無故減速被追撞,賠死!
有限速之後汽車就跑不快
車廠就生產只能跑 120Km/h 的車就好了
白牌機車 都能比汽車還要快
放開那個女孩 ...
個人覺得台灣的大型重機比較需要強制加裝ISA吧...
我在台61開這麼久的車,還沒有看過會依照速限在騎的重機...
沿路都是被重機刷卡的份~
Ganlinmilk wrote:
近期歐盟安全法規再出(恕刪)

油門封印
好兇狠
Ganlinmilk wrote:
近期歐盟安全法規再出(恕刪)


一、家裡有輛2014年款、會識別道路標誌並在抬頭顯示器上呈現「系統識別的速限」的歐系車。我不清楚經過這些年後,車輛上的道路標誌識別系統進步了多少,但以自家車來說,當道路標誌較複雜或變化頻繁時,辨識錯誤的情況並不罕見。

二、如果辨識有誤,錯將道路的速限辨識得低了,偏還強制介入減速,根據「車速不同於環境車流易肇事」之統計,有可能反而在此等時機上增加肇事機率。

三、如果辨識錯誤,錯將道路的速限辨識得甚低,萬一減速機制介入得太積極,是否可能造成後方車輛追撞,反提高危險?

四、臺灣地區,不少工區的速限會低得挺誇張。比如高速公道施工路段,原本速限110 KmPH,工區降為50,然而幾乎大家都開70或80以上。那麼,除非配備「辨識速限並自動介入減速」的車輛比例佔多數,否則如同前述理由,反而可能增加部分風險。

五、如果要將「辨識速限並自動介入減速」的系統又再協同「偵測周圍車輛動態與速率」的系統,以此降低前述幾點的風險,理論上或許可行,但顯然會提高生產成本、提高車輛售價。更何況,這又牽涉了,「偵測周圍車輛動態與速率」的系統是否穩定可靠的問題。

六、如果每一輛市售車都要標配第五點所述配備系統,對終端消費者而言,車價不太可能不出現「有感攀升」。那麼,這「或許有可能在某些程度上降低行車事故」的優點(這有經過實徵研究確認嗎?),和「消費者肯定要被迫接受的額外支出(提高的車價)」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分意願性、甚至非預期性減速」缺點,兩相比對,以目前情形而言,真有足夠的理由推動嗎?
開過BMW,上面LIM限速功能在市區因路況需要忽快忽慢很好用,油門可以在設定速限下自由控制速度的快慢 , 覺得比定速巡航人性很多,也不用一直花時間看時速表。
這個功能好像歐系車比較多,但日系車都沒有,希望能普及
笑死,難道不知道在台灣同一條路上機車限速30但是汽車限速70嗎?

路旁車牌同時標示30和70我就不信電腦這麼厲害不會當機
依照台灣公務員特性,看看2060年有沒有機會
ESP、安全氣囊規範誰能比得過台灣
行政院長只會回人民:你在那叫什麼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