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嚴凱泰癌逝享年54,汽車業鄉民 專業平衡解析

台灣廠商不看重
在地銷售量的確是事實…

差不多的配備跟價格
大部分台灣男性多會挺國慘

但挺了這些台灣公司得到什麼呢?
更貴的價格、更糟的配備、被不在乎的放生

問題始終不在消費者
所有廠商只在乎賺不賺錢,消費者的權益?

當進口車同樣價格能有更好配備

為何要為了挺國產而挺?幾年了?
拿資源去發展其他產業更有機會吧…
israelii wrote:
嚴凱泰癌逝享年54...(恕刪)


我自己也是在汽車零組件業打滾的

說真的國產車全部倒光對我們影響會有, 但真的沒想像中大

更別說不少零組件廠"根本不交國內, 全部出口"

那點量要餵飽生產線跟員工?! 真的是想太多

跟人一樣, 每個國家都有擅長跟不擅長的部分

不擅長的應是投錢下去大多是跟丟到海裡沒啥麼兩樣

另外....台灣人最討厭的韓國現代都可以靠10年保固打入北美了

裕隆呢?!

其實雖然是正面表述 , 但部份細節其實不然

以往進口車給人的印象都是 百萬名車 , 但其實現今來說 甚至有 6, 7, 8 字頭的進口車了

國產車喜歡拔配備 (尤其是氣囊) , 然後比價進口車來賣 …

為何進口車能有 50% 的比重? 不是台灣人變有錢了 , 是進口車變平價了 ,配備又完整 CP 值高了

這就是市場給出的答案

我不覺得以家用車來說 , 如果只剩下進口車的選項 , 大家會對 17% 的關稅有感?


說到自有品牌 , 確實辛苦值得肯定 !

但整體來說 , 並沒有掌握到核心技術自有 , 這樣是走不長遠的



幾年前htc也是這種幹話文

結果htc沒落這幾年景氣有比較差嗎

2000億產值算什麼!
電子業產值有多少? 該出走的早就走了,不行的也早就倒了,政府保護也沒用!

真的體質好的如台積電,在台灣也是可稱霸世界.

政府的錢要花在刀口上,補助也要補助有競爭力的公司,那種花再多錢也扶植不起來的,不如直接放生.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其實國產車也有部分零件是進口的那些進口的零件也是要關稅,所以和進口車的差距是沒到17%那麼多,而且生產授權車每輛車也要繳權利金給母廠。之前聽某車廠的經理說,一台車要付6%給母廠。

一個新的車型要花的錢是幾十億以上,以台灣現在某些國產車一個月賣個幾百台都是在虧錢,車上隨便一個模具花的錢都是上百萬,你又不會只有一個模具,從最初到final過程中,會試做很多次。那個經理跟我說,他們賣車是虧錢的,是靠後勤賺回來。所以你會在國產車上看到一堆萬年共用料,因為新開模就是花錢,那個錢又賺不回來。再加上國產車的量很小,就沒規模經濟,議價能力很差,同樣的東西拿到可能都是sample價,一個月賣200台根本沒能力跟別人砍價。

我是覺得國產車大概10年內就會完蛋了吧....

israelii wrote:
嚴凱泰癌逝享年54...(恕刪)


樓主可否說明一下,"整車原裝進口" 跟 "分裝進口"的關稅差異呢?
("整車原裝進口"指整車運進台灣可以直接賣掉開上路)
("分裝進口"指車子從國外出廠時有部分零件未裝上,例如"車機、音響、或是台灣人最愛的中控大螢幕",這些是到了台灣經銷商後才安裝的)

感恩。

Fiestatitanium wrote:
樓主引用的原文假設沒有國產車還會存在17.5%的關稅,根本沒意義也不可能。就算哪天真的倒光光,17.5%的關稅也不可能還會存在,只會更低甚至零關稅。


請問你現在吃的「麵粉」、「黃豆」都不用關稅嗎??
不要整天只會.....

nep wrote:
其實國產車也有部分零件是進口的那些進口的零件也是要關稅,所以和進口車的差距是沒到17%那麼多,而且生產授權車每輛車也要繳權利金給母廠。之前聽某車廠的經理說,一台車要付6%給母廠...(恕刪)


受教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