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為甚麼現在的車子都不用序列式變速箱


yagami7215 wrote:
CVT變速箱其實整體概念很好,除了總是有人會嫌它沒有操控感這件莫名其妙的事以外,自排箱拼了命的要搞八速九速十速,就是為了換檔更平順,轉速匹配更精準。而可以輕鬆做到一百、兩百速的CVT,換檔超級平順,轉速匹配超級精準,又被嫌得要死。有時候人類真的很有事...


人類的需求是多面向的,怎麼叫很有事?
當需要超車,甚至上坡超車時,需要的是短時間內反應出最大的加速力道,這時CVT在齒比轉換上,的確沒有傳統齒輪變速箱來得直接,"平順"在這種場合是缺點。
SKY皇帝 wrote:
我是外行人,單就這件...(恕刪)

手排都被嫌棄了
序列式沒必要吧?
不是每個人開車都是如此熱血
況且,序列式妥善率並不是很好

aronyang wrote:
人類的需求是多面向...(恕刪)


建議你去開開看現在配CVT的車款,哪一台會在你需要加速時無法提供足夠動力的?

說到加速超車,手排變速箱應該算是最直接的吧,手排箱要怎麼超車? 預先退到需要的檔位,抓準時機,油門重踩超車

自排箱怎麼做? 如果只你會油門重踩,那永遠都會慢一拍。近些年的車有手自排的很多,CVT模擬檔位也滿街跑,預先退檔才是正確的作法。

當然如果你要說臨時需要動力只能選擇重踩油門的狀況,還是上面那句話,去開開看現在的CVT變速箱。不要人云亦云
yagami7215 wrote:
建議你去開開看現在...(恕刪)


之前看過一篇強國PO文! 分享一下心得.

CVT的幾個罩門:

1. 市區行車 ,長上坡, 不適合掛D檔 ,適合手排.

2. 要避免急加速及急剎車.

3. 要定時更換變速箱油.


1.及2.項都會磨耗鋼帶及惰輪.


鋼帶設計上可用30萬公里, 但日系S牌有實證長期市區掛D檔行車, 7萬公里畢業, 閥體及鋼帶全掛 ,要換整顆變速箱.


我的看法是: 天下沒有[玻璃變速箱] ,只有車主是否採用適當的掛檔模式.




單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 ,多見於歐系車, 像Opel SKODA等都有配置. 多年來的實例證明, 全程掛D檔行車, 就是會掛閥體.

手排模式是最適當的.


最簡易上手的D檔, 搭配上一代4速AT自排是最適當的!

拿來搭配目前三大主流變速箱, 長期在市區行車, 有太多的實證,變速箱的可使用壽命都大幅降低.

GOLF5TDI wrote:
之前看過一篇強國PO...(恕刪)


我一直解釋一件事,CVT本身,尤其是現在新世代的CVT,CVT本體幾乎沒有聽過損壞的案例,前陣子隔壁板吵很兇的CVT掛掉,其實都不是CVT本身的問題。

更明白一點的說,這些年各家變速箱的災情或個案,多半都不是變速箱本身的問題。

如果有在關注這幾年的汽車新聞,尤其是雙離合器的"個案"

會注意到很常聽到掛"閥體",包含隔壁版那顆CVT也是掛閥體,大大引用的案例也是掛閥體

偶爾聽到掛自排變速箱的,也常聽到"閥體"這個東西

閥體這東西,有自動控制背景的就知道,其本身是一個油路控制模組。空/油壓控制元件裡有閥件,閥體基本上就是閥件的集合體

變速箱的變速動作,目前的主流設計是以油壓來驅動,閥體本身是一個油路塊,加上電磁閥組合而成。油路塊是一大塊鋁鑄件,內部挖了像迷宮一樣的油路,電磁閥則控制哪個油路通、不通,藉此來控制油壓作用在正確的變速箱組件上完成換檔動作。

以CVT來說,閥體控制油路對錐輪(普利)施壓,達到夾緊鋼帶以及變速的目的

現在的CVT變速箱(別拿速客達那套系統來比),設計上是不會打滑的。當系統監控到打滑發生,TCM會立刻控制施加在錐輪的壓力增加,讓錐輪把鋼帶夾緊。所以所謂急加急減速,在原廠設計的動力條件下,並不會損壞變速箱。

那來說說,為什麼三不五時就會聽到CVT掛掉的案例。

目前常聽到的CVT損壞,多半都會聽到閥體損壞。

上面解釋了,閥體包含油路塊跟電磁閥,油路是不會壞的(但可能會堵)

電磁閥這東西,其實就我的觀點來說,它就只是一個電磁鐵而已,壽命理應非常長,但近年的確很常聽到掛電磁閥的案例,雖然有點無法理解,但通電的東西有時候它要壞就是壞,好像也沒啥理由。 當CVT的閥體損壞(多半是電磁閥損壞),導致油壓無法正常建立,當車主重踩油門時,因為錐輪無法正常對鋼帶施壓,就會導致鋼帶打滑的結果,鋼帶跟錐輪一磨,沒多久就整組報銷了。

所以實際上損壞的是閥體(電磁閥),鋼帶/錐輪整組海了了是結果。


同樣的,在其他型式的變速箱上,如果閥體損壞,譬如這些年人人聞之色變的DQ200,很多案例就是閥體損壞,造成的結果是無法換檔,只能一檔龜速,或卡在某個檔位上不去下不來。這些症狀都視損壞的電磁閥是哪顆(或哪幾顆)而定。(不過DCT撇除閥體外,還有其他先天設計上的限制因素,這裡先不提)

自排變速箱的案例好像比較少,但實際上閥體損壞也時有所聞。結果類似

所以近些年的變速箱異常,閥體這東西可能要負很大一部份的責任。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變速箱(純手排請去旁邊踩離合器),都有可能遇到閥體問題,這跟變速箱型式無關,開cvt會掛閥體,這樣的人品開AT箱也會掛閥體....

而近年來的CVT損壞的案例,幾乎找不到閥體以外的成因。 那麼,我們該關注的,就不是CVT本身,而是這顆CVT在過往,是否常有掛閥體的案例(表示電磁閥設計或品質可能有疑慮)。反之,電磁閥這東西早從4AT年代就大量使用,理應是很成熟的技術。



GOLF5TDI wrote:
1. 市區行車 ,長上坡, 不適合掛D檔 ,適合手排.
2. 要避免急加速及急剎車.
3. 要定時更換變速箱油.
1.及2.項都會磨耗鋼帶及惰輪.
鋼帶設計上可用30萬公里, 但日系S牌實證有長期市區掛D檔行車, 7萬公里畢業, 閥體及鋼帶全掛 ,要換整顆變速箱.


因此我們來分析一下你列的幾點

1. 無關,掛D檔適用90%以上的使用狀況,遇到掛閥體跟操作方式無關。
2. 急加速在原廠設計的輸出範圍內不會造成鋼帶打滑,但你說老是全油門在硬踩,鋼帶壽命不會變短嗎? 我不否認,如果使用一樣設備都在它設計能力的90%範圍使用,壽命跟50%使用有所不同實在也沒什麼好爭辯的,不是嗎?。至於急煞車? 我就完全不這麼認為,現在的CVT大多使用液壓扭力轉換器作為離合使用,當油門全收時,鎖定裝置會立刻解除,換言之,急煞車時,煞車力並不會完全由輪子傳遞給引擎,扭力放大器會滑動緩衝掉,並不會造成鋼帶過度受力
3. 這個我不予置評,很多廠商都宣稱它家的變速箱終身免換油,但到臺灣就變成要定期換油。然後隔壁板那位有乖乖換油還是掛掉.....

最後,你舉的案例是掛閥體,連帶把錐輪、鋼帶搞掛。病因是閥體,跟掛D檔行車的相關性很薄弱
yagami7215 wrote:
我一直解釋一件事,CVT...(恕刪)


我對CVT沒研究!

但有幾點:

1.自排變速箱中的[閥體] 包含1.變速箱電腦(TCM)及2.液壓模組.

自排變速箱的換檔動作 ,都是由TCM執行D檔(或其他設定)的程式設定, 指揮液壓模組作動.

變速箱電腦(TCM)故障了, 液壓模組就會無法作動 ,或因此而損壞.

變速箱電腦故障的最大來源, 就是變速箱產生的高熱 ,讓TCM上的電子元件壽命早衰. 高熱的來源與掛檔模式息息相關.

2.我在VW板 ,有詳細說明為何DSG全程掛D檔 ,是不適當的, 且會大幅降低可使用壽命.

DSG在台灣推出10多年了,不需驗證任何理論, 實證全程D檔就是[錢坑].


至於CVT 或 8速AT自排這兩項主流變速箱, 為何會掛閥體 ,請有研究的說明了.


CVT搭配[全程D檔]是否適當?? 我建議從減速後再加速時, D檔程式如何應對中找出玄機!
ed0507 wrote:
目前日系車都往cvt走(恕刪)

日本車往CVT走,主要是因為CVT在油耗的表現較好,在日本國內這個節能有商機的汽車市場是有很大的需求的,但是有些同款車還是會有AT車型在販售。

GOLF5TDI wrote:
我對CVT沒研究!...(恕刪)


其實你仔細去觀察變速箱的設計,TCM並不是跟閥體是一體的。也許有些設計把TCM跟閥體完全結合成一體。但多數的設計,TCM是附掛在變速箱旁邊,可以拆卸的。在機構上來說,我們也不會把TCM跟閥體混在一起講,即使TCM跟閥體一體的設計,壞TCM的反應跟壞閥體(電磁閥)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各家在設計都會有不同,我也不敢說一定每一家都是怎樣設計。只不過大多數的設計是分離的。

也的確,TCM損壞的原因,很多是因為環境因素造成,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CVT上倒是很少聽到TCM損壞的案例。目前聽到比較多也是在雙離合器。估計跟雙離合變速箱本身運作時的溫度較高脫不了關係(離合器摩擦產生)。相較CVT跟AT箱,TCM是較少聽到損壞的案例。

是說CVT的損壞案例,近年來比較大宗的確是閥體損壞,但閥體為什麼會壞? 這真的就眾說紛紜。至少目前應該還沒有閥體"通病",損壞案例說是"個案"真的不為過。

seatree wrote:
日本車往CVT走,...(恕刪)


其實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樣

中小型車,一方面在節能需求,一方面成本考量,會往CVT靠壟

動力較大的車款,一方面受限CVT先天要設計大轉矩承載能力比較困難,一方面成本有比較多的空間,往多速AT發展是可預期的

十幾年前我會認為雙離合器是未來的主流,但這些年過去了,雙離合器還卡在很深的妥善率泥沼裡

CVT從當初被人人唾棄的時代,現在已經發展到各項指標都可以令人滿意的程度

傳統AT也已經達成6AT普及、平價化,八九十速也都成熟的階段

現在來省視三大自動變速箱領域,AT、DCT & CVT,我對DCT的未來已經不抱太多期待了

倒不是DCT真的有什麼大問題,其實這些年,DCT的問題大多不是DCT本身,像是爆閥體、掛TCM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很容易改善的問題(也都不是DCT本身的問題)。前幾年乾式PS箱漏油,也只是油封改良就能解決的事。DCT本身並沒有大問題。但DCT發展初期,很多本來不該發生的問題都發生了,搞到人心徨徨,聞DCT色變。DCT錯失了最佳的發展時機。 AT跟CVT在這些年就這樣摸上來了。

而DCT仍有先天上的設計限制,如同前面解釋的,只要是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片的設計,對於頻繁走停的使用環境就有先天劣勢。

相比CVT跟AT幾乎沒有這個問題。

直到TOYOTA推出Direct Shift CVT,我認為CVT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里程碑,在一般道路用車的市場裡,已經站穩了腳步(可惜這個技術只T牌有)

而性能車款的市場,會是DCT還是AT? 這我不敢說,只能走著瞧了。

至於目前歐系平價車仍死守的DCT,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yagami7215 wrote:
其實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恕刪)


走個十年,就可看出端倪了。

DSG已經走過十多年了,也知道問題所在,及如何適當的掛檔模式.

期間,有使用超過一百萬公里的 也有幾萬到幾十萬公里就掛閥體的。

不過DSG三寶都可單獨更換,不需換整顆變速箱。成本低,但性能感十足是很大的優點。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