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c007 wrote:
我這種喜歡寧靜的隔音與優雅的移動方式的人...(恕刪)
小弟曾在高速公路內側車道見過一個意外事件...
由於開車習慣的關係...所以小弟會看前面很遠的車...
當時時速一百一十公里
前車為T牌上一代A車...
小弟看見前面第四台車煞車而且有點急...
所以就先踩下煞車...
而前面的三台車就分別踩下煞車...當然一台煞得比一台更緊急...
小弟前面的這台車就有點來不及煞車...所以他試圖扭動方向盤想閃過前車...
還好當時旁邊車道並沒有車而且第三、第四車道也沒啥車...
因為他老大就一個人失控衝到路邊撞上路肩的護欄...其他緊急煞車的車也只是煞車...繼續開...
到底何為車輛本質...我想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吧...
至於如何能安全...
相信"遵守速限"、"慢慢開"都已經跟安全沒有絕對的關係了...
有些大大也提到了...人與車能暢通的溝通...
車輛可以讓駕駛人了解路況...車輛可以依照駕駛人的意願行駛...這才能達到安全的基本條件...
至於您說的寧靜和優雅的移動方式...個人不予置評...
相信Bently Continental GT在時速兩百也能很寧靜很優雅...而且還頗安全的...
跟您說的寧靜優雅應該不太一樣吧...?
舉最簡單的例子來看就好了,一台7人座的minivan、車高1800mm,車長4900mm,車重1700kg這種車有"操控"嗎?
照大家的講法,這種車子根本不應該出現在市場上,可是你如果到北美看一下,隨便一台我上面提的車子,到了高速公路,一樣用7、80mile/hr在跑,如果真的有這麼可怕的話,這些車老早就被美國政府禁止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存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而且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開PORSCHE的人可能覺得BENZ沒有操控性、開BENZ的人可能覺得TOYOTA沒有操控性、開TOYOTA的人一樣也有可能覺得BUICK沒有操控性,但每一台車對車主本身來講,在本質上都已經能滿足相當程度了,硬拿自己的標準去套在別人頭上,實在沒有多大意義。
ThomasLin wrote:
看到大多數人仍把操控...(恕刪)
非常同意你的說法
有太多人認為好像沒有操控性的車就不是車~就被批評得亂七八遭
個人覺得買車是買實用買自己喜歡的車~而不是憑它的操控性~性能才買~
一臺3頓小貨卡~載貨~送貨方便~你要它有什麼操控性
如果今天你需要買臺小貨卡來送貨~但偏偏它沒有操控性~你難道就不買嗎~
車子的安全一般都會以"主動(事前)的預防"與"被動(出事的當下)的保護"兩方面來討論,
主動安全 = 操控 + 電腦預警系統 ==> ABS防煞車鎖死 / EBD煞車力分配 / 循跡控制系統 /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 行車障礙預警煞車系統 / 差速器...
被動安全 = 發生碰撞下能提供的保護措施 ==> 安全氣囊 / 安全帶 / ISOFIX兒童座安全固定系統 / 可潰式設計(車體/方向機柱/踏板)/防撞鋼樑...
以上在歐美先進國家都有嚴格與完整的測試規範, 每年都會針對所有市售新年份或新車型作測試並公告結果,
讓消費者參考, 也透過這樣的機制使製造商不斷改善設計.
這裡主動安全所談的操控性是指強制降低操作臨界以增加穩定性, 並不等於競技上的臨界操控的反應, 對一般駕駛應該以安全的角度來看待操控性, 有很多台灣的駕駛人對安全的觀念多停留在被動安全上, 多一分對主動安全的瞭解與要求是保障自己也保護他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