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高速公路s交流道可以改善

這彎不但先左再右
而且坡度陡
很容易出錯
早該多徵收土地把閘道拉長距離
我想這問題 牽扯的 很多層面 還有環境的問題
只是 有時 路彎不是問題
只要有相當的配套 其實再來就是守法的問題了....
以一個職業駕駛來說 這不會是路彎的問題....而是 他有沒有以安全為重心...........
不然 路就算是都是直的 也是有問題的.......
如果 要說問題 我交流道的問題最大 是有上下交流道 同一個 在交會的......
shoupan wrote:
這次發生事故的交流...(恕刪)


因咽廢食

那個彎 完成到現在 不知多少車子經過. 如果設計不良出事的機率不會只有了了一兩輛.......
速限是讓你有更多反應的時間,其實那個彎,
很多車都是開50以上過的,而且就機率來說,
如果是設計不良,早就撞成一堆了。
這個大車禍,反而要檢討的是遊覽車的政策。
遊覽車一車可是30人以上呀!

就設計上來說,有幾個地方影響最大。
1.傾斜度:這樣等級的彎道實際開過就知道路面傾斜度嚴重不足。
2.下坡度:這是一條原本速限80的高速公路緊接著直長的下坡段。
3.轉彎度:很多人說的S行是其次,問題出在第一段的左彎而已,因為彎度"漸大",等到發現速度太快要踩剎車時,小車還可以救,遊覽車滿載重心高,就掰了..
4.警示牌不足:雖然有前有彎道減速行駛的牌面,但是速限40是已經準備要進彎了才出現(剛GOOGLE MAP的),加上大部分人到匝道並不會刻意減到40(而是會依路型自動調整)。
之前平雙隧道剛開通的時候,往平溪的方向出隧道是一串下坡+彎,那時候的彎道右側護欄上,短短100公尺大概立了30面以上不同的警示牌連貫下去(是真的,超級壯觀,很整齊,統一規格),光看就來不及了,當然不是要這麼誇張,我的意思是,就如同快速道路通車終點那樣的方式可能會好些。

其實類似路型的彎道很多,尤其國道2號接3號也是,高速長下坡接著轉彎,只是斜度更夠,腹地更大(現在是有拓寬過,一開始只有一線)
台灣的引道不算太短,主要是紅綠燈太靠近的關係!德國交流道也沒比台灣長
iqlover wrote:
匝道限速40最主要還是銜接平面車道的問題

但問題是高速公路下來的連接道路通常都是省道居多,為何是從100降到40再回升到50or60呢?
引道又不長,末端又是交通號誌,難怪交流道經常塞車!
應該是把時速降到50順街省道,順便把下交流道的時間拉長吧!

交流道應該分為2種,假如是迴轉型的,降到50是合理的。若是分岔型的應該降到70即可。

再者,國五接國三的彎度真的很誇張,很多人說限速40順順開就可以,但問題是車流量這麼大,90突然降到40,難道不會發生堵塞與追撞意外嗎?

shiorizero wrote:
雖有限速40沒錯,...(恕刪)


有些進主線的匝道更扯,竟然還設置超速照相機,
加速道又那麼短,等於強制大家都用60~70公里的速度就要進主線了
不知道是哪個腦殘設計的.....
shoupan wrote:
這次發生事故的交流道...(恕刪)


開車到那裏真的很有壓力,會有種明明車速不快感覺可以過,可是進去了又太快還要再踩煞車,尻一個大彎才轉得過

而且每次經過都會看到護欄上有一道又一道慘烈的痕跡...


名偵探-柯北 wrote:
那個彎 完成到現在 不知多少車子經過. 如果設計不良出事的機率不會只有了了一兩輛.......


當然不只有一輛,去現場就知道有多少車的車漆黏在護欄上
重點是"上面坐40個人的遊覽車時速60KM過彎"。

光是人的重量就快3噸,還是坐最上層。車速快隨便一個彎都翻。

遊覽車開車方式本來就跟小客車不一樣。

這種灣一般低底盤的轎車50KM也是順順過。

不是所有路段都要配合遊覽車設計,是遊覽車要配合路段特性行駛。

p.s.下交流道40還有一個原因,常常剛下交流道馬上就會有一個紅綠燈,開60以上是很危險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