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想不到在01也聞的到賓士車界鼎鼎大名的=蔡一粒=之前開slk跟賓士家族聚會時耳聞不少...蔡一粒因也開 slk..本人也見過一次.喝過茶.小跑過....但...賓士車界(TMBC)....蔡一粒是不敢參加聚會啦~~~前陣子在=華人汽車商情網=也引起了很大的點閱回應...我想產品好壞自己跑一趟去了解才知...至於其為人性格如何.跟產品並無關....但~~~小心亂說話.他會說要告你歐...................................來酸~
我是覺得產品與服務(售前與售後)都屬於消費者購買經驗的一部份, 所以很難與店家的風格或個人性格切割類似這種 "還有口袋不夠深,真的不要發問。"這樣的態度在 01 會員中將引起什麼樣的反應, 就請這位大大自行斟酌吧
multra wrote:我是覺得產品與服務(...(恕刪) 的確如此但各位比較喜歡購買買前服務超好 買後不理不睬?還是購買前嚴格審核客戶 買後才提供服務的廠商?也許就是廠商自知無法應付所有人要求 所以選擇後者的服務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廠商可以篩選出他們要的客戶層級 彼此認知觀念接近 也比較好溝通另一方面也許就是採用在台灣小規模市場試驗不同銷售方針 能夠得到更多市場經驗在實際的台灣銷售市場經驗中 問的越多的人大概80%是來開藥單的這種人在01時常可以發現例如在某篇w124文章中 就有人建議利用原廠免費健檢去開藥單等拿到藥單後再去外廠修而奇怪的是該人又建議去原廠開藥單後去他建議的台北市某外廠修比較便宜 而且該外廠技術較好云云看出以上的矛盾了嗎如果該人建議之外廠技術真的較原廠好 為什麼要去原廠開藥單後再去該大力推薦的外廠作零件更換動作?我想應該是該人也認為原廠技術較佳所以方能執行診斷動作 而外廠技術差只能做單純更換零件動作這種客戶每次進來就是想免費診斷開藥單 如果你是原廠負責人的立場 你的看法為何?
謝謝樓上 Kbox大大回覆.本來想說這是您的生意, 決定以何種態度面對市場是您的自由, 所以就這樣了.但是後來還是想, 既然您的生意已經進入了網路, 也就需要面對因網路的開放本質隨之來的公評, 所以我想還是繼續提供小弟之看法.汽車改裝市場在我看來的特性是-1. 典型的資訊不對稱市場, 亦即賣方對產品的知識(成本, 來源, 功能, 市場價格...) 經常是遠大於買方對產品的知識2. 產品售價高, 又沒有定型化契約(應該不可能吧...)來保護消費者.3. 產品功能難以客觀量化驗證 (總不可能馬力機像加油站一般普遍)通常消費者進入有以上特點的市場時行為會趨向謹慎(簡單說就是怕被騙), 並且願意花較多時間多方收集資訊, 以確定投資效益. 在此一市場的廠商了解這一點時, 也願意提供較佳的售前服務, 盡力提供完整資訊, 作為行銷的重要手段, 我想這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情況今天您的逆向操作, 並以 "買得起, 口袋深才來問吧", "一切等你有經濟能力購買再說吧", 這其實就是以篩選有購買力客戶作為拒絕提供資訊的主要理由. 我認為此一理由很難取信於各方, 因為就中的邏輯謬誤是-1. 您其實無法真正以購買力來篩選客戶, 因為您無從知道來電詢問客人的實際財務狀況, 或請對方提出財力證明, 再提供資訊. 這就會使得 "因為篩選客戶而拒絕提供資訊" 的這個理由無法成立. 在此主要理由被推翻後, 接下來人們想的就是 – 那他不能提供資訊的真正理由是什麼呢?2. 在一般的消費者經驗中, 沒有任何事實可以證明一個缺乏售前服務的廠商會因為省下回覆客人詢問的時間, 就變成一個 "購買前嚴格審核客戶 買後才提供服務的廠商", 尤其是這家廠商尚未取得高知名度與高信賴度前3. 當產品或公司信譽面臨公開的質疑時(比如說前述的實際產地, 國外公司等...), 您的回覆是- "改裝廠商沒有任何義務提供資訊給不買的人". 這種近乎硬凹的說法, 偏離了普羅大眾對公司信譽危機處理的期待, 也大大削弱了您所自稱的國際性公司代理商的身分, 進而啟人疑竇.以上是個人經商數十年後的看法, 小弟不是您的同行, 也沒有時間筆戰. 只是希望持平分享個人對市場的概念, 如果您能同意當然令人欣慰, 反之就請一笑置之, 就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