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教一個渦輪增壓車款的問題

簡單概述一下渦輪(都是些很皮毛的東西....有興趣自自己多研究)

渦輪做動原理是靠廢氣推動漩葉...

渦輪內部有上下兩組漩葉同裝在一組軸心上...引擎排出廢氣推動下漩葉...上漩葉會跟著旋轉...

不同的是空氣流向是一出一進~~下出端是引擎廢氣來推...上進端就是我們所謂的增壓....

當引擎轉數過低..廢氣不足以推動下葉片~讓上葉片達到一定的轉數增壓時...管路的壓力是負壓(此時是沒有增壓的)...

我們常看到車廠公佈說這車多少轉開始增壓(轉數夠了廢氣推的動葉片開始變成正壓)..就差不多是這個道理...

洩壓閥就是裝置在上進氣端的管路那一段...因為一收油(不需要增壓的時候)...要把增壓部分的多於壓力洩掉來保護渦輪葉片和管路....洩壓閥的作用概述大概就是如此....

渦輪越大顆....LAG越嚴重...因為廢氣不足以推動渦輪來做增壓....

打個比方...目前原廠車配置渦輪都是小號渦輪..是省油好開取向...
轉數1500轉的廢氣就夠推了...所以可以看到最大扭力1500轉就出來...持續到3000~4000轉就沒了...一般人開車最常用到的就是這個區段...

如果是賽車或是拉馬力比賽用車..不需要考慮到上路好不好開...都裝超大號渦輪...增壓可能到5000甚至6000轉才開始增壓...衝到7000~8000轉就沒了...馬力拉出來很漂亮好看...但上路完全不能開....
大家都知道渦輪車沒增壓前的LAG時期是很虛的...甚至連普通NA車的扭力都沒有...
像這種車我開過...上路根本是玩命....沒增壓前慢到靠北邊走...都是在硬拖...好不容易拖到6~7千轉開始增壓....就像狂牛一樣衝出去(後驅車)...後輪亂甩...然後馬上轉數就到紅線得換下一檔...此車拉出來是近900匹馬力...但900匹衝出來時候是在7000轉之後...實際上開起來的情形自行想像..

現在新技術像是BMW的X5 M50D那些雙渦輪~是一大一小渦輪做搭配..小渦輪顧低轉數..大渦輪顧高轉數..把渦輪LAG的情況降到最低..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有興趣的話詳細技術自行研究囉..

以上只是做個比較讓大家知道差別在哪裡.....原廠配的渦輪增壓值都不高...其實內洩的就夠了..除非是裝大號渦輪增壓值很高...才真的有必要用到外洩...而且台灣車款都自排...自排變速箱不強化能承受的扭力極限比不上手排車....一般人自排車在改渦輪也都是打小增壓值而已...不換手排增壓值打高自排變速箱一直打滑也沒用..改外洩只是圖個聲音圖個帥....實際作用並不大...不過也不能這樣說..除了聲音外..大家也是秉持著有改有保護的心態...所以應該說聲音爽度第一....保護功能其次這樣才是真的....也不能說完全沒用...畢竟愛改車的人大部分都是愛車之人...改個小東西能保護愛車也是何樂而不為呢...

gn12345615 wrote:
簡單概述一下渦輪(都...(恕刪)


受益良多~~~~~~~~~好文章!!謝謝~~

嘉澤 wrote:
受益良多~~~~~~...(恕刪)


過獎了..其實這些都是些很皮毛的東西....上面說的那些只是渦輪當中很基本的運作原理而已...

而且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因為空汙法規和油越來越貴....各家車廠都在玩渦輪不斷的研究如何省油&降低排碳..例如像福特的ECOBOOST技術...Volkswagen TSI渦輪引擎系列...

另有些純粹是為了壓榨性能...代表作例如Bugatti Veyron Super Sport 1200匹4渦輪...
McLaren MP4-12C 雙渦輪..

光渦輪這一塊技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各家都有各家的獨門招式...3言兩語很難說得清...

其實很多人對車有興趣...但在台灣能接受到的汽車知識真的不多...沒有那個風氣...車子有問題反正大家就是丟車廠....改裝的話就是看廣告看媒體...哪個東西在炒作就去改什麼..背後原理到底是什麼也說不清....

在國外人工費太貴...老外很多都在自家車庫DIY...很多技術文上網都找的到...不過都英文比較多.....

感嘆的是..這些年來台灣車市越來越萎縮..車款越來越少...真的沒什麼好看的了...我目前長住國外....以前還會想看看台灣的雜誌..或是媒體介紹車的資訊....現在都越來越懶得看了...都是廣告文而已沒什麼好看...YOUTUBE上或是網路媒體...台灣除了GO車誌家偉比較敢講..還算懂車有些賽車經驗...其他都是收錢講稿而已...
不要說改裝了..連新車也沒啥好看...Veyron...Pagani Huayra...這些車台灣有哪個媒體有辦法弄得到車來測...好不容易某車報借了台LP700來測....連噴火都噴不出來...還說是天氣涼...人家國外都下雪火還是照噴...借來的車不敢操才是真的...

再者...改裝法令也是個問題....台灣有那個環境(香港都能辦賽車了)...也有那個技術(都幫人代工那麼多年了)...但是就是什麼都沒有..大家都不重是賽車這一塊....真的很可惜...


gn12345615 wrote:
過獎了..其實這些都...(恕刪)


看樓上大哥的圖片是EVO X的引擊室…

其實我蠻有興趣的,可以分享一些你開EVO X的心得和歷程來聞香嗎?XD

台灣沒辦法進EVO X,害我每天只能在GT6過過乾癮 Orz
fredi wrote:
看樓上大哥的圖片是E...(恕刪)


台灣有幾台美國進的左駕版...並不是真的沒得沒辦法進...只是很麻煩而已...

心得在其他地方分享過了....

優點我想各家媒體都講到爛了..我就光講缺點就好..

車體硬..所以異音多是正常...組裝設計問題..

油耗..只吃98...平均油耗8點多/L....如果是在台灣常常塞車...可能8都不到...如果是上賽道跑開到SUPER SPORT模式...會掉到2點多/L...2.0掛渦輪打到300匹...而且其實這顆4B11-T引擎已經出來那麼多年算技術有點舊了...買這車油耗不是重點啦...開起來爽才是真的...不要太在意...踩就對了..

內裝質感跟普通LANCER差不多...不會因為掛上EVO就變身1A2B...不要期待太多...唯一我最喜歡的地方大概就那2張RECARO大耳朵賽車椅吧..其次是EVO X的方向盤造型不錯..然後表底到時速300KM自HI一下..其他就真的SOSO沒啥好提的了...

它是台武車...雖說平常拿來當代步車用也可以...空間也不錯算堪用..但嚴格說起來他坐起來並不太舒服...副駕如果不是熱血奮子...可能會哀聲不斷...尤其我注意到好像台灣女性容忍度都普遍偏低...改個管子都要哀哀叫..像HKS根本就已經不算吵了...還是看到常常有人在賣二手就是因為另一半反對....在國外很多阿婆開著硬皮煞轟轟叫帥的哩...

另外就是耗材保養方面了..機油沒差多少..18吋胎皮貴些(原廠BBS鍛造框)...B牌鮑魚剎車皮剎車碟到時要換也是一筆錢(我可能會直接換他牌改裝品升級)...AYC4驅油也定時要換..自排的話還多一個SST變速箱油..嚴格來講如果沒壞東壞西的話養起來是不難...我開了2~3年除了異音外還沒壞過什麼...最大開銷還是在改裝...

總結...我也不知道有什麼好講的...反正開起來很爽..貼地軌道車一台..SUPER AYC超聰明~猴子都能開的飛快...質感就一般般...如果你要的是一台平常可以代步...假日直接可以下賽道跑的FUN CAR...是非常適合...
如果你只有一台車..而且像台灣也沒什麼地方給你跑...就不太適合了...油耗..耗材都是問題..殺雞不用牛刀..要是台灣有進...我回台灣我也不會想買...不適合...我會買質感好點的車來開開..反正也沒地方給你跑...

我也想不到有什麼可以講的了....想知道什麼的話再問吧...能的話我盡量分享心得...

PS:後面我想到一些要補充的...我目前還沒在網上看到有人提起這些事...EVO X是四驅底盤..在加上有爆龜寬體(左右輪軸距比一般車寬).還有寬胎的緣故....所以迴轉半徑比一般轎車來的大很多...轉向反應是很靈敏..但是談到要迴轉就有點痛苦..打個比方..如果你有降車身...通常車頭掃到路邊人行道高度就會中的話...那對向雙線道迴轉一次過是不可能的..根本轉不過去..一定要回兩次(不然就是要偷角度往外側繞轉大圈一點)...你要一次過~車頭部分一定會掃上人行道(就算偷角度車頭還是會騎上人行道~閃不掉的)...路窄一點的話連輪框都會直接擦到人行道...迴轉半徑就是這麼大....對向3線道才有辦法一次穩穩的回過去...我當初買車去試車的時候業務開那台展示車原廠沒降2線道迴轉車頭是沒掃到...但輪框直接掃到路邊...我坐在車上頭上三條線..不過反正不是我的車沒差...展示車都有保險...掃到是他們的事...
要是在台北這種地方開...迴轉一次轉不過被叭是剛剛好..不知道人還想說這人開車技術怎麼這麼差..但是很無奈...轉不過就是轉不過去...

再來就是爆龜寬體的部分...前後輪原廠爆龜其實也算有點小爆...雖然沒爆出後照鏡寬度...但也爆出快一半多了...我回想以前我台北家附近就有些小巷子..大車小車摩托車都停...擠到不收後照鏡都過不了..開EVO的話基本別想要過的去了..當然你要硬擠刮車子的話我沒話講....

gn12345615 wrote:
過獎了..其實這些都...(恕刪)



感覺大哥你很謙虛,也很肯教授,感謝,受教了。

gn12345615 wrote:
過獎了..其實這些都...

再者...改裝法令也是個問題....台灣有那個環境(香港都能辦賽車了)...也有那個技術(都幫人代工那麼多年了)...但是就是什麼都沒有..大家都不重是賽車這一塊....真的很可惜...
(恕刪)

一開快就叫飆車,缺乏賽車練習場.沒有進級訓練班,學校.
政府不開放自行造車,驗車.
不開放車輛零件驗証,不開放車輛改裝.不取消引擎號碼,
汽車工業及零組件永遠無法升級

肥巨人 wrote:
感覺大哥你很謙虛,也...(恕刪)


叫大哥真的受不起...小弟來著....討論區就是拿來討論的...無奈01總是充滿著戰文...到最後都歪樓...

重點是大家有問題拿出來討論...互相學習新知識....大家都是愛車的人...玩車之餘..多吸收點原理..可以少花很多冤忘錢...畢竟多學多問不花錢...亂改改了沒用才是傷荷包...

niniline1999 wrote:
一開快就叫飆車,缺乏...(恕刪)


人文方面...這些東西都是你知我知...在講下去就會被鎖文了...只有時間來慢慢改變....這些你我都不能改變什麼的...

不開放車輛零件驗証,不開放車輛改裝.不取消引擎號碼, 汽車工業及零組件永遠無法升級

的確...像在國外..改裝合法這就不講了...什麼可以改..什麼不能改法令都規定的清清楚楚...不墜述了...

另引擎在國外人家是當消耗品再用的...像前幾天朋友調好車才下場跑爆了顆引擎...定顆引擎現在再等貨...等換上又是一尾活龍....
有些人玩大一點在馬力機上硬打馬力...直接在DYNO上爆掉的也是常有的事..
換引擎不貴...人家都當消耗品再用已經行之有年....所以不是什麼新鮮事..除了稀有引擎貴外...一般的中古引擎價錢都不貴...反正買來都是要重整的...



gn12345615 wrote:
人文方面...這些東...另引擎在國外人家是當消耗品再用的...像前幾天朋友調好車才下場跑爆了顆引擎...定顆引擎現在再等貨...等換上又是一尾活龍....(恕刪)

美國可以自己在自家車庫打造車殼,買顆引擎裝上,再開去驗車,符合規範就發牌,

就是人民有這自由選擇,全世界汽車產量最多就是美國,
車子款式五花八門也是美國,那些沙灘車,大腳車,火箭車,沼澤車...,
全是自家車庫打造.
工具車,載房子載火箭載重車,也是美國先做,
一顆引擎幾萬CC,全世界幾個國家有這能力設計生產.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