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yency wrote:
4/27日晚上9點多...(恕刪)
會說高乘載是很鳥設計的人,我想你或許不清楚他設計的由來吧。至少我是很認同這設計。
高乘載車道,在美國行之有年,叫做Car Pool。在車流量高峰期,可以有效提升需要時間的人。
事實上,在美國,就算車流量很多,車子也坐滿三個人,多數人速度不快就不會進車道。
要進CAR POOL(高乘載),就必定不會慢慢開,速度至少在限制上下。
以加州來說,對於Los Angels市區幫助也不少。(別懷疑,人家塞的才離譜)
而高乘載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對於急難車輛,可以有效更快的提升速度到達。
而高乘載目的並不是給你超車用,所以他會在交流道前才會有出口。
非交流道段不給你切出去,就是怕一般人濫用車道,因為他本來就是針對直達車輛使用。
當然這個設計,也是鼔勵車子儘量多人使用,減少一人開一台車的能源浪費。
然而這個設計因為國人的不熟悉,或者搞不清楚,甚至自私理由,高乘載可能會被誤用或濫用。
如同開車的人都知道,高速公路最內線,是給速度較快的車子使用,這沒有人會反對吧?
可是永遠有慢速車就佔用車道。他佔用車道理由,說穿了就是「自私」,因為他覺得好開就好。
在中國大陸就直接注明「超車道」,但實際公德心因素,各位也知道結果。
但實值上,這個車道的建立,是能夠有效達到目地的,前提是不要濫用車道就行。尤其開不快的車子。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有人趕著搭飛機,車子也的確坐滿了三個人,是否就能在塞車時達到目的?
當然高乘載只能在公德心有一定水平的地區,才能引用。不然等於白設。我相信臺灣可以使用。
所以我個人認為,政府要加強宣導「高乘載車道」的正確使用。才能達實際的目的。
所以說高乘載是很鳥設計的人,我只能說你不了解。

ps.針對高乘載,我個人不認同加入大客車。除非限制速度不得低於100KM。不然還是別開放了。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