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去看車....搖頭走出(本來錢都準備好了,以為只比以前貴一點...)
147...上一代的底盤引擎不考慮,不過可能是會賣最好的一個車系(柴油手排吧,好玩),還是太貴
159...失敗。空間太小價格太高,六速手自排誠意不足為啥不是六速自手排?鐵定滯銷,唯值感有到。
ALFA GT.... 同147 科技規格,價位偏高,好車一部,前提是你是玩車的人,有錢有閒。
Brera....這台車坐進去真的看不到後面...不過真的不錯
Spider....一直是我的最愛,雖然價位偏高但是想買敞篷車的有錢公子哥們一定會列入考慮他那線條真是太銷魂 了 啊

159 車系應該是愛快回台的主力,可惜代理商頭殼壞掉

大家再有錢也不會選他,維修少、中古價差、空間小,單憑操控及品味無法喚醒銷售量
看看 407 就知道了。
所以想請教各位前輩,一部國產車或進口車的成本應該是多少?
有沒有大約的計算法則?是否能列出簡單的試算?
現在很多車商或是其他行業的廠商都想走高單價來提申產品魅力,其實薄利多銷才是王道,更親民才有市場。

愛車人(現任愛駒 E46 330i SMG 六速)
如果每年固定來個換季拍賣,然後設立一個ALFA outlet<
我想這個價格是蠻吸引人的
哈哈等下殺六折以後再考慮購買
(真不知曾幾何時買車的思維跟買衣服一樣了)
誠如樓上諸位大大說的,在台灣,雙B的品牌形象具有指標性意義,訂價可以作為比較的基準點。各家進口車商要比照雙B,可得先惦惦自己的斤兩,品牌形象可不是光靠訂價就可以拉高的。品質、服務、維修、二手價...跟不上,高價位只會成為市場笑話。
小弟以為,Jaguar Taiwan訂價策略也值得對照參考。Jaguar在歐美一向是高級車形象,跟雙B同級。到了台灣自知不如雙B,訂價硬是定得比雙B同級車低一點,配合現金折扣,價錢還算實在,再加上領先實施3年10萬公里保固,看起來就挺有適應台灣市場的用心和誠意。Lexus和Infinite在台灣也都是類似作法。德安的經驗、資本都遠遠比不上九和、和泰、裕隆,居然也敢玩這種連九和和泰裕隆都不敢玩的「暴利寡銷」策略?有夠勇!要是市場不吃你這套,資金一吃緊,服務、維修、零件庫存..都會跟著緊縮,大家更不敢買;德安背後不是王永慶,幾年下來本錢燒完,到時候Alfa又要成為孤兒.......?
話說回來,Alfa在台灣還真的是命途多舛。先來個台鳳,倒店空窗好幾年又來個德安。小弟這一年多本來一直在等159,現在看看這款的總代理,唉,似乎不值得再等下去了。
不過從做生意的角度上來說,暴利寡銷絕對遠勝於薄利多銷 !! 以前我也很納悶, 這麼貴不是很難賣嗎?
後來進入社會, 久了才稍微搞清楚「生意人」是如何看待買賣的....暴利多銷為上!暴利寡銷次之,
薄利多銷是下下策....
薄利多銷代表我押下去的資金,成本,變數全部提高, 獲利會不會更高? 如果有打開新的市場也許會
更高,問題是這樣變數更高!!尤其是打開市場這件事不成功變成仁,在汽車市場來說,看起來成仁的
機會比較高!
暴利寡銷代表我雖然賣得少, 但是實際賺得不見得比較差.成本,開銷,投入資金都比較少,風險也低
(至少賠得起,大不了停損不玩了).做的是可以預期的小眾市場. 也許一樣會做不起來,但是至少賠得
少!!
舉個例子, 如果有100個潛在客戶對某一台車有興趣.訂價如果是平均期望值的兩倍,也許會嚇走一
半的人,但是還是有50個人會買, 這樣完全沒少賺!! 再差一點剩30個人買好了, 把資金跟風險算進
來還是划算!!
另外男人買車子跟女人買服飾其實很像的,都是用感性來決定的~我絕對相信很多人車子選了半
天最後還是買自己心裏喜歡的而不是C/P值最高的! 像愛快羅蜜歐這種車,會買就是一定會買!完全
品牌導向!會有什麼C/P值考量的人我想買愛快羅蜜歐的可能性很低. 在旁邊嚷嚷的, 有可能會買,
但是其實這種人還有很多選擇,就算降價,十個裏面最後有三個會買就要偷笑了.剩下就是看看而已,
反正鐵定不會買的, 這種就不在生意人的考量範圍裏了.請問大家是三種人裏的哪一種? 如果大家
做生意會抓住哪種人?
暴利寡銷模式,拿來賣車的德安不會是第一個,應該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請看南陽跟台本對Honda
的訂價策略差多少就知道了!我想台本應該獲利比南陽那時候好吧?!
我不是要把德安的訂價策略合理化(就算再合理我還是不會買),而是要說明會有暴利寡銷這種思維
並不是什麼出人意表的想法......而且其實這樣做生意還真的做得起來才會有這種搞法. 當我們大
家在嫌貴的同時,要買的人單子早就下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