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道路品質??

去年去過日本玩,
他們很多地方也是有在挖道路阿,
只是他們柏油路挖完,補的時候都很平整(台灣都亂補,凸出來...凹進去..也是照樣通過,或者補平了,車子來來回回 又壓到凹進去)
日本的補完,都很平…
補柏油路 這算是個技術嗎?難道台灣學不起來.....


另外,
在日本也有看到他們的工地,
都會圍起來 也有工人在指揮,
工地界線外,一樣很乾淨,不會像台灣工地外灰塵一堆....
或者柏油路卡滿泥巴,
日本的工程車,也都很乾淨…
沒像台灣的工程車,泥巴、灰塵 蓋住車牌還當做不知道…
跟日本比?!!比得過香港就偷笑了。台灣根本是自傲於第3世界的排名...天天聽政府愚民說我們多進步。
Eddychiu wrote:
這種民生工程,油水多...(恕刪)




中上游都A光了,像我家這種小包商只有被壓榨的份

其實最厲害的是中間包商,有的A又不用做,再過一手給下游做

但是有能力做中游的表示有頭腦喔....


小包商的心理話..

大大豪 wrote:
我想順便問一下
有沒...(恕刪)
我也覺得很奇怪 換那個人孔蓋 超滑的 有次下大雨 看見好多騎士 在蓋子上面劈腿和滑壘
"好像"就是"好像" 台灣"假大陸人"只會講"貌似" 貌似個鬼啦...... "立馬"... 馬上就是馬上 立什麼馬....
palaina wrote:
你可能沒有看過日本人...(恕刪)


我當然有看過日本人鋪路的樣子
其實台灣每隔一段時間重鋪後的樣子也沒有輸給日本
不知道你身在台灣看過沒有?

問題只是出在後來施工的公家單位和民間包商
他們並沒有很嚴格地要求自己施工完要重鋪得很漂亮而已

再說各縣市的地方政府跟這些包商與民意代表都有關連
身在台灣的你想一想也知道要怎麼嚴格要求他們?
Roadstar wrote:
所以日本人,德國人是...(恕刪)


一直覺得很奇怪,共同函管的觀念在台灣就是沒辦法落實....!! 每每看到路上各單位的人孔蓋一個比一個"凸出"...就覺得很無言......
想想...如果一條馬路在開通初期就把水/電/瓦斯/電纜/電信的共同函管給蓋好...以後管你是要蓋新房簽新管線還是管路維修....全部都不用再挖馬路...施工就像忍者龜一樣... 在地下跑...!! 共同函管的費用一定比較高...但是如果長期來看一定划算....!!

唉...說歸說....大家罵歸罵...這種公共工程的利益結構已經太盤根錯節,文化已經深植"民心"...搞不好板上的網兄也是一堆在這個loop裏面勒...!!這種醬缸文化...要靠現在檯面上的任何一位政治人物來改...難喔...!!

ps: 很無奈的...我也只能在這邊打嘴砲抱怨...要怎麼解還真的不知道勒....!!
呵呵~
政府馬路鋪的好又如何
馬上還不是又有啥工程施工去把它挖開

所以台灣馬路品質爛
重點不在新鋪的路段
而是在於一些施工過的路段包商沒有把它恢復原狀
尤其是一些非承攬公共工程(如自來水、台電...)的私人公司在開挖
君不見有時施工過的路面上面
柏油路面鋪的薄的像什麼一樣
連下方的土和石頭都蓋不住

這些原因大概才是造成道路品質不良的原因吧
當然.....
地方政府也應該負未盡監督施工品質的責任

xoxosyj wrote:
去年去過日本玩,他們...(恕刪)


雖然地上派系是個老問題了
緊扣著地方官員、包商與民意代表而牽扯不清

可是大家應該還記得九二一發生後
不少開砂石車的、開怪手的、開水泥車的朋友們
都是自願自發也沒有支薪地立刻前往災區急難救助
像是搬開檔路的砂石啦、隆起破碎的路段要重新鋪路啦、偏遠地區要趕工造路造橋啦
讓醫療人員、警方、台電、慈濟義工、軍人等能快速進入災區執行任務

九二一的時候
很多人都在做什麼?
有捐一日所得的人就算很好了

台灣需要各種階層的人共同存在
當然做不好的、看不過去的施工路段
政府不是有檢舉專線可以檢舉嗎?


台灣雖然有現實面很難解決的問題
可是做事的人還是有一份善心
不是那麼罪不可赦的啦

也不是所有挖路又鋪路的包商都只會亂做一通
也是有施工單位做得很好的
其實解決之道就是興建共用涵管,

但從來沒有一個官員敢如此做,

因為會斷了很多人的財路,

可見挖路在台灣對於政治人物是多麼大的利益來源.......
跟外國比?
台灣的工資,材料,怎麽比的過
一分錢一分貨..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