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Clear


buzzbee wrote:
這句話中的鋰鐵電池我...(恕刪)


理想電容的充電時間由RC常數決定
假如電阻R很小,就算C很大在短時間也可以充電完成
接上你所說的電壓源,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充電完成


現在所說超級電容能在極短時間充電完成,指的應該是現實的特性,就是瞬間充電/放電最大電流的能力
假設突然踩油門需要很大電流,造成鉛酸電池電壓下降,那這時候超級電容就有穩定電壓的作用

而鉛酸電池若是理想電壓源,也不用去接啥超級電容了
Dear buzzbee
和你討論你提到的說明 : 加電容會造成系統反應變慢的觀念。
註:加C在電路中會變慢,我是了解的。
這邊我提出的是"考慮電容在系統中,相對於電源的位置"而提出的想法。

我這邊提出我的想法,
一棟10樓的大樓,頂樓上有一個大水塔,由自來水公司從一樓用馬達打進來充水後,再把水分配出去,供應各住戶穩定的水量,假設後來在大水塔旁裝了一個小水塔,兩者間的出水口互相接著,因此有了以下的結果:

1. 自來水公司的水接到大水塔時,也會對小水塔充水(因兩者相連,所以為了壓力平衡,兩者的液面會維持等高)。
2. 樓下的住戶用水時,不會覺得水龍頭的出水量和原先相比,會明顯比變大或變小,因為住戶到水塔間的壓力差條件沒有改變,反而因為水塔水量變大,整體液面下降較慢(想像成壓力差變化小),因此真實的水龍頭出水壓力反而因為壓力差變化小,所以水量變化反而減少,但又不損其性能。
(如:惡搞水龍頭,故意忽大忽小,其水量變化依然正常)

因此類似你提到的"起步緩慢,且遇到狀況時根本無法反應"。
我這邊卻是,大樓用水並無改變,遇到火災可以多撐一陣子"。

所以以系統的觀點來看,是否要考慮電容放置的位置,才能用你的說明解釋其缺點。

例如十層的大樓,把小水塔放在五樓,則系統的反應才會整個不同。
照樓主的測試,應該是前者。

以上是我的想法,不知是否有盲點。



buzzbee wrote:
科技進步得真快,以前...(恕刪)

港都狼仔 wrote:
所以才說使用的地點必須要慎選,避免安裝於高溫處
超級電容在電氣化鐵路/捷運的站點儲能系統(SES)/車載儲能系統(MES)已經運用已經一段時間,表示其效能與可靠性已有一定程度,如果超級電容有問題的話,西門子就不會將其採用在SITRAS中做為儲能系統的核心元件)


我沒有質疑這東西有問題 , 也不清楚為什麼把話引導到"如果超級電容有問題的話..."
當然你指的那些機器可能有溫控讓這些電容工作在適當溫度
但你拿機車來做測試平台 , 一般汽車和機車並沒有對電池電容做特別的冷卻機制
我只有說出這東西並不適合用在一般汽車和機車上.工作溫度差太多了.
很好玩 , 來作一下標記.........

這個R與c , 真的在車上時 , 是什麼樣子... , 還真的想像不出來...
(油門 , 開radio , 吹冷氣... , 一上一下的很好玩)

chengTJ wrote:
Dear buzzb...(恕刪)


非常好的例子,謝謝!

其實在非常早期(十年以上了),我服務的單位就受委託
做過逆電流類產品的性能測試。測試結果頗為難看,我們
依合約不能出來嚷嚷。當時委託測試狀況之一,與您
的範例非常相似,所以有做過一些計算、模擬和實驗,很不幸的,
結果是對車輛不太有利。當時的情形大概是這樣的:
初始條件:電容內無電荷,並裝置於電瓶側。
啟動電門後,原先應該送到啟動馬達的大電流,被分流到電容處進行充電。
啟動馬達原先的設計是要吃足電流,來感應出磁場,以便帶動引擎,進行啟動。
然而一開始的暫態電流不足,所以馬達轉不動,
當然引擎也甭想啟動,一直要等到電容吃飽了以後,才輪到馬達工作!

大家或許會說,等這一下下也不會死,反正駕駛也感覺不出來,而且電容
吃飽後就有穩定的電壓了,應該沒問題才對!但是工程問題並不是這麼直覺的,
現有的設計通常是多方妥協下的產物,一旦多加了一個外物到系統裡,
就攪亂了所有的設計,其後果會如何,原廠工程師也不敢跟你打包票!
例如,啟動馬達有其工作條件的,如果一直供給不足的電流,讓它帶不動負載,
這時候,送進去的能量無法由負載帶走,只好累積起來,並轉成熱能,
這樣對馬達是很傷的,或許當下看不出來,但是日子久了,就不妙了!

另外,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但很有趣的問題。某家車廠的ECU寫得
很陽春,電門一通,做完POST (power on self test)後,就直接進入
PID控制迴路,企圖將引擎轉速帶到怠速。但由於引擎暫態因為逆電流的介入
變得極為怪異,PID就全力輸出來實現其控制作為。這當然很荒謬,所以ECU
立刻進入中斷服務程式來做危機處理,最後以啟動失敗收場。所以ECU程式
也頗為關鍵!

當然,我們試的例子裡也有很多沒事的。但是,對車子看不出有啥幫助,
只是多花錢而已!送測單位列了一些性能指標想要了解其數值,結果是幾乎
全面性的劣化!!!大家或許以為某家的逆電流這樣糟,實際上是有好幾家
的產品一起送來的,大家都半斤八兩! 我們原以為這些結果會上媒體的,
但是並沒有。

很多親朋好友都問我裝這些東西有沒有用,我都回答我自己不會拿來用,
你要相信廣告,就請便吧!希望沒有擋人財路!
說到超級電容........有感而發....


超級貴, 超級難賣....
tcn1john wrote:
理想電容的充電時間由RC常數決定
假如電阻R很小,就算C很大在短時間也可以充電完成
接上你所說的電壓源,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充電完成
...(恕刪)


太好了!顯然您很有理論基礎!
我們就來聊一聊理論!
沒興趣的網友就抱歉囉!

其實如果電路裡面只有電阻與電容,就只要算RC就可以了,
通常5倍時間函數,就可以視為是進入穩態了!
但是車輛電系裡面,並非如此理想,其中除了電容之外,
其它大部分是電感性元件(各種馬達、solenoids、coils等)
計算這麼複雜的電路響應,有許多方法,我們就來看看最簡單的
拉氏法吧!首先對每一元件取拉氏轉換,亦即將電容寫成「cs分之一」
再將電感寫成 「Ls」,如此得到轉換後的電路。接著使用
分壓定律與分流定律若干次,找出電路的轉移函數,其中
輸入有多個,例如電瓶的step input、各負載的periodic excitations。
輸出則只看電容處的電流。上述的轉移函數為多個輸入的線性組合,
當然此處我們假設電路裡都是線性非時變的元件,所以疊加原理是有效的,
最後只要取反拉氏轉換,就可以得到電容電流的時域響應了!
一旦此電流進入穩態,就代表其充飽了!這時只要看其時間,
就可以決定其充電時間了!

扯了半天,只能很無奈的說,我們無法用您說的方法來算充電時間,
因為單純的R並不存在,我們必須要考慮各種阻抗的影響,和負載的干擾。

另外,擅自在電路裡加入大電容,很可能讓電路的阻抗特性完全轉態!
原來應該是電感性電路的特性,結果轉變成電容性電路的特性,
這可不是啥好事情,這剛好可以對比到我在7樓說的,極零點特性被攪亂了!
別忘了,電容會引入極點,電感則引入零點。極點愈多,系統階數愈高,
也代表愈難搞定!更恐怖的是,如果剛好不幸,電路共振頻率被移到
系統操作頻率範圍,或者某諧波的範圍,那就等著看好戲囉!
謝謝buzzbee的經驗分享,
現在的車子應該都是電腦車了,
車子的電源配置應該也是比之前的設計複雜,
也有更多的監理機制。
我十多年的老車,現在常會開一開,出現電壓整個下降,
大燈變暗的情形,儀別板的電瓶符號會出現閃爍。
應該是發電機有問題了,不過開一開,等一下又會復活。
等發電機真的壞了再換好了。
要是現在的電腦車,應該會立刻顧路吧。
算是老車的好處之一嗎。

buzzbee wrote:
非常好的例子,謝謝!...(恕刪)
專業的出場了~~~我@@

其實超級電容對於一班車輛幾乎沒有太多的用處

因為電池放電電流是依照反應面積或是電容量,所以依照現有內然機車輛來說,沒太多用處

啟動電流大一些~~~就換大一點的電池就好了,

但是對於電動馬達車輛來說,使用超級電容作為緩衝,就是一個能源管理的問題,

在馬達控制器裡面就會有了~~~一般都會整合在一起~~~!!

而超級電容也是要做能源管理的~~~以上有興趣詳談~~~^^
Clear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