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鐵當初營運速度達300公里/小時,日本為了不輸給法國高鐵,才開發出日本新幹線500型,因為日本新幹線的隧道截面積比較小,為避免列車在高速進入隧道時產生的音壓造成旅客的不適,因此新幹線500型車廂設計為了減少其截面積,所以設計成圓型車廂,降低通過隧道時旅客的不適。新幹線500型營運速度可達300公里/小時,缺點如下:1. 圓型車廂造成內部空間變小,空間壓迫感較大。2. 為達到營運速度達300公里/小時與應付隧道截面積比較小的環境限制,新幹線500型,造價昂貴,不符經濟效益。因此後來才有700型出現,700型是300型的改良型,高速行駛車廂震動的情況改善很多,最高營運速度達275公里/小時,車廂內部空間比新幹線500型大,空間壓迫感較小,最重要的是造價比500型便宜許多,現在成為日本東海道新幹線的主流,作為最高等級列車NOZOMI的代表,500型列車很少,除非特別去選定要搭500型,否則最高等級列車NOZOMI大部分都是700型列車。台灣高鐵當初的規格標訂下營運速度必須達300公里/小時,以當時700型最高營運速度達275公里/小時不符合需求,500型造價太高且空間壓迫感大,因此以700型的車廂為基礎進行改良,動力系統以500型為基礎,造就現在的台灣高鐵700T的車型。
還有, 除了車站內的驗票系統有差異外, 在車廂內的驗票作業上台灣高鐵似乎亦尚未跟上腳步.在日本, 車廂內驗票是採用PDA; 但我們的高鐵竟然還是採人工驗票.昨天搭乘時, 超慢速的車驗驗票系統, 再加上車廂內的人工驗票過程, 感覺上台灣高鐵是該加把勁!上傳幾張隨手拍攝相片, 因為手機畫素較低, 請多包含了!不過整體而言, 能在台灣搭稱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高速鐵路運輸工具, 還是滿心的喜悅!!!
lenbo wrote:我覺得差最多的是購票...(恕刪) 不太可能用700T拉TGV,因為700T的動力是分散式的,而TGV是動力集中式的。而且動力分散式比較適合台灣,因為站距短動力分散式的加速度較佳。至於目前售票的問題,個人覺得蠻瞎的,買票的時間幾乎比搭車時間久!讓時間去證明一切吧!畢竟新的東西要讓他去適應一下。
lenbo wrote:我覺得差最多的是購票...(恕刪) 看來台鐵的自動驗票機看來比高鐵的驗票機強多了,台鐵的自動驗票機沒記錯的話也是只要橫豎正反沒有限制,丟進去都可以驗到票。高鐵要再加把勁了!!!給他們一點時間改善,倒也不用處處跟他國比較,他國經驗可以當作參考,藉以提升自己。
lenbo wrote:我覺得差最多的是購票...(恕刪) 購票系統.為何比別人晚出的東西.還比別人爛我實在想不懂那些工程式..都待在細象牙塔嗎??內部試營運那麼久..沒人發現.它的不人性化嗎??????????????
景太郎 wrote:行駛的時候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較大的破壞和干擾(學名叫音爆吧?)...(恕刪) 不可能是音爆!音爆(Sonic Boom)一般來說只可能發生在航空器,不可能發生在輪軌。當航空器速度接近音速時,將會逐漸追上自己發出的聲波,聲波疊合累積的結果,會造成震波的產生,進而對飛行器的加速產生障礙,這種因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礙稱為「音障」,突破音障進入超音速後,從航空器最前端起會產聲一股圓錐形「音錐」,這股震波有如爆炸一般,故稱為「音爆」。攝氏零度之海平面音速約為 1193 km/hr。TGV列車在1990年的世界紀錄是每小時515.3公里(試驗速度),在輪軌界當中仍是「全球第一速」,可惜連半音速都不到,更不可能會有音爆的產生。
高鐵加油!台灣加油!不過個人覺得,票價可以再便宜一點。不然就是推出來回票、套票、月票、或大量購票之折扣優惠。想來回南北通勤的人可能不少,但票價可能讓這些人卻步。20工作天 x 1,400元 x 2來回 = 56,000元咧!現在的票價,恐怕只能實現一日「旅遊圈」、無法實現一日「生活圈」。